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英美新闻故事片的艺术特质

论英美新闻故事片的艺术特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7-29 15:27:35
论英美新闻故事片的艺术特质
时间:2017-07-29 15:27:35     小编:

改编自新闻事件的电影一直是电影题材的一大类型,在每年新上映的英美新片中,这类影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改编自新闻事件的故事片首先是一种创作上的讨巧,它可以免去编剧对故事逻辑性与情节上的创造与推敲,轻易地得到最离奇的情节。但是,又因为公众对该事件的熟悉和对该事件固有的态度,新闻故事片也将面临着如何引导公众对该事件的重新评价与认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故事片就是对公众认知程度的深化,也是建设社会道德的一种途径。英美新闻故事片鲜明地呈现出此类影片的特征,具有分析研究的价值。

1、《萨利机长》:新闻故事片的创作特征

首先,新闻故事片改編自公众熟悉的社会重大新闻,但它又与新闻纪录片有着鲜明的区分度。从文本上来看,新闻纪录片是新闻片和纪录片的综合体,其所承担的是单一的传播新闻的职能。而在现代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下,电影媒介可以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涉及更多的内容,融入更多艺术手法,公众在热爱新闻的真实性的同时,也更愿意将电影作为新闻的真实感与电影的艺术品质相通贯的手法,去欣赏电影中带有丰富的想象与悬疑情节的文本再创造。在这种社会传媒科技进步的大环境下,也迫使新闻纪录片和新闻故事片有着更大的区分度,使新闻里融入更多的艺术原素和创作模式,使新闻事业具有丰富多样的外延。于是,电影创作者开始从新闻报道中挖掘故事,将原本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写出来的新闻报道改造成第一人稱视角,以创造性的戏剧冲突、客观的陈述、奇异的悬念来展现事件的深层内涵。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萨利机长》(2016),该影片是根据2009年轰动全世界的全美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机长切斯利舒伦伯格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当年,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在2009年1月15日起飞后6分钟,在空中遭受到黑雁的袭击而造成双侧引擎损坏。当舒伦伯格机长发现飞机已不能掉头折航时,他决定冒险让客机紧急迫降于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而使得整个客机的155名全体成员生还。当时,一张飞机落在河里、机翼上站满人的新闻照片遍布网络,全世界公众见证了舒伦伯格机长创造的奇迹。201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将其改编为新闻故事片《萨利机长》,以更加深入细致的笔调刻画了机长的智慧和沉着,更用大量的事故调查场面让公众将这一事件进行了道德与正义层面上的延伸。《萨利机长》随后被选为2016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为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带来了不菲的票房收益,也证明美国新闻故事片与观众观影需求的完美契合。

另一方面,新闻故事片与直接改编自真实事件或改编纪实小说的写实影片也有所不同。新闻故事片是基于先行的新闻报道,其本身比真实事件具有更强的新闻性与公众关注度,因为该事件已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再加上电影艺术手法对事件的扩容,立即形成了对新闻事件的延伸,而在艺术立场上新闻故事片更倾向于电影。这里可以将《辛德勒的名单》与《萨利机长》进行比对,虽然《辛德勒的名单》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传说中的辛德勒先生挽救犹太人的美好故事在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营造下,创造出世界电影史上的瑰宝级,实现了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的灵魂之美,但《辛德勒的名单》与来自于突发性事件、引发了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萨利机长》相比,仍然有着鲜明的区分度,其根本区别就在于《辛德勒的名单》只是真实事件而不是新闻事件,没有《萨利机长》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和瞬间绽开的社会影响力。

二、《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新闻故事片的选材策略

从新闻理论角度来看,可以改编成电影的新闻事件大多属于延缓性新闻,当然,突发的重大新闻具有极强的公众关注度,但真正改编成电影剧本,还是要靠突发事件后续的大量深入报道,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突发性瞬间。通过记者对该事件的调查、核实之后,掌握大量的细节后,才形成了新闻通讯的深度报道,挖掘出大量公众感兴趣的细节和隐秘内情,这才是产生新闻故事片的基础。如《美国田园下的罪恶》(2007)是以一起发生在1965年美国印地安娜州真实的虐待儿童的罪恶事件为原型改编而成。本案发生在1965年秋季的美丽平静的印第安纳州,当即成为震惊全美的重大新闻。一个暂寄在别人家的女孩,在三个月内竟受尽各种非人虐待,最终被折磨致死,当时审判此案的主控官曾表示这是在印第安纳州所判决过的最可怕的案件。在法庭深入调查之后,更发现诸多令人发指的细节披露出来,正是因为这些隐藏于事件中泯灭人性的罪恶,暴露出人性中的诸多丑恶,才会激发了若干文学和影视的创作灵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想将其搬上大银幕,但受到全过程见证人Jenny的强烈反对。直到2004年Jenny去世后,《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才开拍。随着导演的牵引,观众似乎正一步一步走进地狱,残忍、无情、冷漠,冰冷的情绪以视觉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让人在炎炎夏日亦不寒而栗。

以公众原有的关注度为起点,选取公众熟悉的重大事件,再度唤起公众强烈的好奇心是新闻故事片的又一大选材特征。如美国影片《刺杀肯尼迪》(1991)改编自当时震惊国际的新闻事件。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乘坐敞蓬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遇刺身亡,刺杀事件发生2小时内,官方逮捕了一个名叫里哈威奥斯瓦多的嫌疑犯,1小时后,该嫌疑犯又被谋杀。由伊尔沃沦率领的官方调查团确认里哈威奥斯瓦多为唯一的凶手。28年后,律师杰姆加里以肯尼迪身中数弹,均来自不同的方向这一明显事实,证明肯尼迪是被美国政府的高层人士联合了商人、黑社会分子、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司法局和执法团体合谋而死。《刺杀肯尼迪》中法官仔细地分析总统遇刺的全过程:子弹的运行轨迹、遇刺现场的群众证词、对嫌犯奥斯瓦尔德的现场模拟、对解剖医生的行为质疑、对丧礼当天即宣布出兵越南的不可置信、对美国政府和军火利益集团不留情面的抨击等等,顿时将公众对此事件的关注再次推向高潮。《刺杀肯尼迪》正是借助了观众对真实新闻事件的强烈好奇,又加进新的叙事成份与庭审细节,所以才会成功地将观众再一次吸引到大银幕前。 同时,选取有故事与悬念的新闻事件,也是新闻故事片的关键。毕竟,电影是一种叙事文学,电影最吸引人的还是故事情节,考虑的还是公众对电影中故事情节的期待,所以使新闻事件带有传奇色彩、带上步步深入的悬念,才可能在影片放映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电影的可视点。如《菲利普斯船长》(2013)改编自2009年马士基船公司阿拉巴马号船在印度洋遭遇索马里海盗劫持,船长理查德菲利普斯主动把自己交给海盗为人质,以换取其他船员的安全的真实新闻事件。2009年,美国货轮马士基阿拉巴马号在船长理查德菲利普带领下将货物运往非洲角区,航线中必须经过海盗猖獗的索马里地区海域,在船长完全没有预料时,遭遇了四名索马里海盗的登船袭击。菲利普斯船长为保护船员主动要求成为海盗的人质,被关进了救生船里,接下来的船长逃跑与被抓回、美国海军展开大规模的营救行动,以及船员们的自救、犯罪一方所背负的精神压力和复杂的内心纠葛,使情世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有了紧张、刺激、冷酷、悲壮的氛围,也使事件本身具有了无限延展的戏剧张力。由此可见,传奇性应当是新闻故事片的关键点,这也是大量的真实警事案件被搬上银幕的重要原因。

三、《解剖外星人》:新闻故事片的道德反思

新闻故事片的核心就是将真实事件进行艺术化与故事化的过程,真实性是新闻事件的生命,而电影中的真实则属于一种表现风格,属于美学视域下的现实主义手法。因此,改编新闻事件是由内容现实向现实主义表现形式的转变,是一种美学领域的跨越。新闻故事片的意境是将内容更贴近新闻事件,形式上却呈现着真实纪录的方式。新闻故事片动用真实的叙述、明白易懂的分析、无可置辩的结论赢得电影观众,在被刻意放大的真实细节之下,给观众以从文字报道和紀录片中无法看到的画面。在这类影片中,最简单的电影语言与最真实的影像相组合,将真实的世界和观众的现实构想暗自偷换,使镜头中的故事情節更加真实,更加细腻,更加诱人,来实现更加电影化的表达。

英美影片的导演将新闻事件改编为电影时,也会只选取新闻事件中的某个点和它的新闻元素,甚至会改变整个事件的叙事角度,引导公众去重新评价此事,表达出与世人相反的价值取向。如英国影片《解剖外星人》(2006)披露的就是著名的罗斯威尔录像伪造事件。1947年的罗斯威尔坠毁事件为震惊世人,据说在这次飞碟坠毁事件之后,美国空军不仅捡到了飞碟的碎片,而且还秘密解剖了外星人的尸体,并有录相带公布于世,使公众对此事件深信不疑,使飞碟现象的真实度提高。影片《解剖外星人》本片以披露真相的犀利语言,讲述了1995年那部轰动世界的解剖外星人录相的炮制过程,明确表示了对罗斯威尔坠毁事件存在的怀疑,表现出与原有新闻报道完全背离的否定态度,对伪科学、伪新闻的愤怒。影片中出现的几个年青人在公寓中炮制纪录片的情景,美军官兵看着他们制作的纪录片持续开怀大笑的场面,两位青年坐在床上分堆积如山的钞票的那种轻松自然的表情,都具有丰富的喜剧色彩,也形成对这起假新闻中所包含的道德意义进行揭露与挖苦,呈现出一定的道德倾向。

综上所述,在全媒体时代的形势下,大众媒介信息的流通都通过媒体来传递,并且实现了读、视、听等方式全方位的组合,到达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极限。电影这个既传统又现代的传媒手段正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中,不断地开拓新的领域。在如今影视传播超越了信息新闻传递宽度的前提下,新闻故事片融合了新闻与电影的双重优势,传递着图像文字所无法替代的、承载着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整体事件,这正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所认为的大众媒介的文化霸权时代的特征。因此,英美新闻故事片通过特殊的画面表意语言,对公众熟悉的新闻事件进行了题材上的创新处理,在兼具纪实性和故事性的优势之下,进一步调动起公众对新闻真实性与趣味性的追求。此类影片以公众对偶然性事件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为支点,实现了从信息到艺术、从陈述的现实到表现现实的过程,不仅构建了未来巨大的电影商机,也将进一步带动着新闻事件的传播效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