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影响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因素研究

影响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因素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8 01:49:26
影响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28 01:49:26     小编: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他们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可以说浩如烟海,但真正在世界范围传唱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文章从音乐学、传播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影响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因素。

【关键词】艺术歌曲 传播媒介 现代传媒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艺术歌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且通过影视、广播、网络传媒等方式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但是,从目前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状况来看,人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认识和关注还不尽完善。因此,本文从音乐学、传播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影响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因素,这对于音乐传播学学科基础建设及传统音乐传播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加强现代传播领域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对于中国音乐文化有效吸收外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近现代音乐作品传播的载体和媒介

电子媒介的出现(以广播、电视、电影为代表),使得音乐艺术的传播又发生了一场革命。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综合与延伸为特点,直接视听成为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触新方式。广播把静态的乐谱变成动态的音乐传播。电影、电视把乐队、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的画面,直接呈现在受众的眼前,并配以字幕与解说,使音乐作品更容易让受众理解。随着复制技术的出现,音乐作品的传播量成倍增长,人们可以多次、不间断地欣赏音乐作品。

20世纪末期,随着科技的发展,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网络媒体的出现,更为音乐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形式多样、全方位、传播领域更广阔的媒介。其可以将音乐作品的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等信息同时传播,涵盖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一切形式,展现出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全球性、时代性、交互性和数字化。此时,音乐艺术的传播媒介就分为了四个级别,即文本乐谱为一级媒介,歌者、音乐会为二级媒介,广播、电视、唱片、录音带为三级媒介,网络为四级媒介。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现状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

19世纪80年代,欧洲经济的复苏,给浪漫主义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钢琴一时间成为欧洲民众家庭广泛应用的普及品。与此同时,在欧洲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歌和文学作品。钢琴伴奏具有篇幅短小、结构紧致的特点,且能够营造情感和意境的氛围。一种新型的、具有严谨艺术意味的音乐类型――艺术歌曲,从此诞生了。20世纪初,随着一批批优秀音乐家的留学归来,他们把在国外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先进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有机地运用到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使我国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歌曲。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国内的处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流行歌曲模仿与学习我国港台地区及国外的经验,充分利用市场规律与现代传播手段,迅速占领市场与受众。对于艺术歌曲而言,因为其需要具备词、曲、乐、演唱者的完美结合,并具有优雅、独特的艺术特质,中国艺术歌曲一直未脱离“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基调。因而,大众对其产生审美、演唱上的错觉,使其在现代传播当中,不像流行歌曲那样广为传唱,从而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尽人意的地位,也使艺术歌曲的传播受到影响。再加上一些不利于音乐作品在现代传播媒介上传播的条例、规定的限制,导致部分优秀中国艺术歌曲作品连中国国内的受众群体都无法随时视听。

(三)中国艺术歌曲在国外的传播现状

近年来从中外文化交流来看,虽然国内组织宋祖英、谭晶等歌唱家和艺术院团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但多为100人以下的杂技、舞蹈、音乐等中小型团组。从20世纪初歌剧传入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家创作了《白毛女》《江姐》《原野》等大量优秀的歌剧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那就是我》等艺术歌曲,中国的声乐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是这么多年了,让外国人所熟悉、喜欢的中国艺术歌曲似乎只有《茉莉花》,这与中国声乐作品的博大精深很不相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缺失。

三、不利于中国艺术歌曲走出国门的原因

(一)艺术歌曲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题材、内容、创作手法方面的问题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问题,是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通过对声乐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进行分析,从中也能够发现值得我们引以注意的作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歌曲创作题材普遍倾向于反映社会政治问题,内容上显得过于单一,且歌曲语言多重复直白,缺少情感因素,不能较好地抒发出内心的感情;第二,歌曲旋律写作手法单一,艺术表现手法雷同,多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少“清新隽永”的“百姓情怀”;第三,在配器上多采用“钟瑟齐鸣,万人同唱”的惯用手法来营造氛围。这种状况将使中国的艺术歌曲像18世纪初的那不勒斯正歌剧一样,失去艺术的色泽和生存发展的动力,使受众产生厌倦心理。而在我国,政治性、时代性、先进性永远是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的主流。就表现政治性而言,艺术歌曲的创作题材不能仅局限于某一内容上,而是应该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社会和谐的作品,才是真正被民众接受、广为传唱的好作品。

2.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时存在的问题

中国艺术歌曲在作曲家将其写在纸上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找一位能准确表达歌曲思想内容的歌唱家来传播作品,而很少有人在作品还是文本时就为传播下功夫。仔细研究各个专业音乐院校和普通高校音乐系科所运用的声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外国作品的曲谱上速度、力度、情感等的记号提示都齐全,歌者看着曲谱就可以明白作曲家的意图从而很快做出表达。而中国作品尤其是近20年来的新作品,作曲家的意图大多需要猜测,谱面很干净,除了总体的要求提示之外,在每个乐句中间不做任何提示。中国歌者还可以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处理作品,不懂汉语的歌者可能就要跟着感觉走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要作曲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图用乐谱表达清楚,即使没有歌词也一样能以情动人。 (二)在传媒领域的局限性

歌曲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文本形式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终结者,而艺术歌曲作品首先作曲家以文本形式传播,受众群体是声乐工作者和歌唱家,一级媒介的受众范围就非常小。歌唱家在得到文本形式的艺术歌曲之后,进行二度创作,艺术歌曲由文本格式变成音频继而展现给听众。这中间还有歌唱家对作品的准确理解、诠释问题。是否准确地按作曲家的意图要求演绎作品,是作品艺术性的体现和情感表达激起听众生活体验后引起共鸣,从而赢得听众的关键,受众数量同样受到二级媒介的影响。

其次,不同的意识形态、地缘、经济状况,对艺术歌曲的传播也会影响,受众的生活环境、意识形态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其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年收入不到千元的贫困地区的听众愿意花上一个月的生活费去听一场不到两个小时的音乐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不会的。即使经济状况富裕的受众,也会因其所处的国度、文化习惯、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再次,不同媒介、不同传播方式会出现不同的传播效果。以下笔者从艺术歌曲所借助的传播媒体的优缺点来分析传播效果:

一级媒介――文本的优点: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3.易保存、可重复;4.阅读主动性强;5.权威性;6.读者阶层和对象明确;7.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缺点:1.表现形式单一;2.注意度不高;3.受众针对性强。

二级媒介――歌者,这是媒介中的媒介,是艺术歌曲向三、四级媒介扩展的必用介体,也是受众数量增长的瓶颈。作曲家的文本作品,是经过歌唱家的二度创作,再以音乐会、唱片、电视、广播、网络等为媒介展现给受众。就媒体而言,唯一的优点就是其是具有灵性、有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人。在人作为介体时影响受众数量的因素就太多了,人无完人,是人就有缺点,个体有差异,所以说是传播效果和受众数量的瓶颈。

三级媒介――广播、电视、唱片、录音带等优点:1.传播方式的即时性;2.传播范围的广泛性;3.收听方式的随意性;4.受众层次的多样性;5.播出的灵活性;6.激发情感的煽动性;7.直观性强;8.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9.瞬间传达,被动接受。缺点:1.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2.费用昂贵;3.不利于深入理解信息;4.容易产生抗拒情绪;5.受国度、地域、语境、政策法规等影响。

四级媒介――网络的优点。网络传播的优点有很多,如果从传播的速度和信息量来看,其(消息、文章、图片、声像或这几种形式的综合)更容易生成、流动,更容易在不同的人之间分享和传播。其缺点是不容易控制。共享和信息的自由流动,是互联网设计者的初衷,也是网络传播的主流方向。正是因为这种覆盖面广、传播速度极快的特性,也使得网络的有效管控成为新问题,当然这个缺点对于一种积极健康文化的传播来说就是优点。

经过对以上媒介优缺点的分析,前三种媒介几乎都受到经济、文化、受众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演员高额的出场费,使得艺术歌曲的传播很难打破瓶颈。而网络就成了艺术歌曲比较理想的传播媒介。

(三)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

在音乐领域中,艺术歌曲和流行音乐都有各自的欣赏群体和传播群体。尽管我国流行歌曲发展至今仅有20多年,但是相比于艺术歌曲,流行音乐的发展史还是略胜一筹。在当前文化市场上,流行歌手以及音乐充斥着文化市场,一首流行歌曲往往一夜就能在全国广泛流传。相比之下,艺术歌曲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则显得不够。如果单纯从歌曲的流行、传播速度来看,艺术歌曲要是能够从歌曲的演唱、市场需求、媒体宣传等角度考虑,借鉴流行歌曲的推广、宣传方式,加强自身在文化市场的占有额,这将是一条传播和推广艺术歌曲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音乐工作者跨学科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将传播学引入到音乐学领域的研究中,如修海林的“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1993年)”,武汉音乐学院“大众音乐传播学”教学中的流行音乐研究(1994年)等。但是,直到占据现代传播有利位置的原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12月联合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发起举办的“首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以及在音乐传播专业中开设音乐传播调查、音乐产业管理、音乐项目策划等富有特色的应用型课程,音乐传播学的地位才被摆到相对重要的位置,音乐传播学的研究才开始全面深入。一方面,说明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在音乐传播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音乐传播学只有跳出简单的理论套用,深入到实际的传播现象当中去,才会有出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音乐传播学在学科尚未完善之际,注重基础研究,特别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具体实践的应用研究,并使其一开始就与中国传统音乐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学科基础建设和传统音乐传播的良性循环大有裨益。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国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加强现代传播领域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对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抗衡及有效吸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被社会及人们所认识的音乐行为。音乐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国家经济、文化实力的一种体现。当前,国家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接受也在逐步加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艺术歌曲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充分融入民族音乐元素,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创造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