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肝静脉型 Budd-chiari 综合征的 MRI 诊断及临床应用

肝静脉型 Budd-chiari 综合征的 MRI 诊断及临床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6-11 11:58:17
肝静脉型 Budd-chiari 综合征的 MRI 诊断及临床应用
时间:2016-06-11 11:58:17     小编:李永成

Budd-chiari 综合征主要为各种因素引起的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出现的完全或部分梗阻引起血液回流发生障碍而导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而静脉型Budd-chiari 综合征则为肝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高压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 临床上较为少见 , 目前血管适影 (DSA)为诊断 Budd-chiari 综合征的金标准, 此外 , B 超、CT 和MRI 检查也可用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特别是 MRI 因多平面、多参数及无创而成为 MRI 诊断研究的热点。本文中 , 通过对15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临床分析,旨在评价 MRI 在诊断 Budd-chiari 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08 年 9 月 ~2013 年 9 月收治的15 例肝静脉型 Budd-chiari 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 全部患者由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证实为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其中男6例, 女9例, 年龄17~52岁, 平均年龄(31.910.5)岁 ,全部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脐静脉重新开放等症状及体征。

1. 2方法 MRI 检查:全部患者均采用日立公司 Hitachi 0.3T磁共振成像系统 , 全部患者 T1 加权像均采用 SE 序列 , TR/TE=650/15 ms, T2 加权像均采用 FSE 序列 , TR/TE=4500/40 ms, 层厚为 10.0 mm, 层间距为 1.2 mm, FOV 40 cm, 矩阵 192256,2 次采集信号。DSA 检查 :全部患者予以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作双向造影 , 然后根据造影结果来确定介入治疗方式。对 MRI 图像中的肝静脉、副肝静脉是否存在病变及性质、肝实质是否存在病变及性质等征象进行观察 , 对单个征象发生比例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 1直接征象 全部患者中 , 13 例患者中肝静脉或副肝静脉近心端出现阻塞 , 约占 86.7%(13/15), 其中 8 例患者为膜性阻塞 , 约占 53.3%(8/15), 5 例患者为节段性阻塞 , 约占33.3%(5/15), 2 例患者肝静脉显示不清 , 约占 13.3%(2/15)。4例患者可见肝静脉或肝静脉之间侧支血管内血栓形成 , 约占26.7%(4/15), 其中 3 例患者为新鲜血栓 , 1 例患者为陈旧性血栓 , 占 20.0%(3/15) 和 6.7%(1/15)。

2. 2间接征象 全部患者中 , 12 例患者可见肝内侧支血管形成 , 约占 80.0%(12/15), 11 例患者可见肝实质不均匀强化 ,约占 73.3%(11/15), 10 例患者可见肝外侧支静脉形成 , 约占 66.7%(10/15), 10 例患者可见肝尾状叶增大 , 约占 66.7%(10/15), 6 例患者可见副肝静脉增粗 , 约占 40.0%(6/15), 2 例患者可见肝内再生结节 , 约占 13.3%(2/15)。

3讨论

有调查称 , Budd-chiari 综合征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较为常见 , 且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3 类 :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型和混合型。肝静脉型 Budd-chiari 综合征主要为肝静脉发生病变 , 因此 , 在对其进行影像学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肝静脉性质是否存在病变。临床上目前主要采取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进行诊断 , 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MRI 也是 Budd-chiari 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影像学确诊方法 ,不仅能够对血管结构进行较好的显示 , 且能够多平面扫描肝脏 , MRI 可对存在异常病变的肝静脉、下腔静脉进行清晰的显示 , 通过观察到血栓形成或血流速率下降而确诊 , 较静脉造影和超声检查 , 在显示管腔附壁的血栓形成更加明显 , 在急性血栓形成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局部血管出现增粗扩张 ,血流发生阻断 , 而慢性血栓形成中能够观察到血管内无造影剂填充 , 同时可见血管萎缩 , 血栓周围存在轻度强化。但MRI 对小血管中的隔膜无法进行清晰的显示 , 且无法测定静脉压力。

间接征象对肝静脉型 Budd-chiari 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明显 , 本文研究中 , 10 例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肝尾状叶增大 ,因尾状叶存在独立的引流静脉直接流入下腔静脉 , 其开口和第二肝门存在一定距离 , 因此 , 主肝静脉若存在病变通常较少累及积尾状叶静脉 , 且在肝叶静脉血流不畅的情况下 , 肝尾叶可出现代偿性增大。且肝尾状叶处于下腔静脉的左前方,增大的尾状叶能够对下腔静脉进行压迫而致使其出现狭窄或移位。而 MRI 能够对尾状叶和下腔静脉的关系、下腔静脉的位置及狭窄段长度进行很好的显示 , 从而提高确诊率。而在急性期 , 因肝内压力急剧上升 , 门静脉血流减缓或转为离肝血流 , MRI 强化可现实为中心性 , 而在亚急性期 , 部分肝静脉可形成侧支血管 , MRI 显示为肝内清晰的不均匀强化 ,延迟后强化后逐渐呈趋于平衡 ;而慢性期则伴着侧支循环形成的增强稳定 , 肝实质强化也逐渐趋于均匀 , 而肝脏周边强化也出现逐渐增强。且 MRI 还能对肝实质内占位性病变进行显示 , 肝癌患者可显示动脉期强化更明显 , 静脉期和平衡期可见稍高或等信号。

综上所述 , 通过对 MRI 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观察分析 , 可为临床确诊肝静脉型 Budd-chiari 综合征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