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观察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观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25:16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观察
时间:2013-12-18 16:25:16     小编: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43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常规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93.03%,常规组总有效率74.4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

5)。6周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不稳定型心绞痛;辛伐他汀

1 资料和方法 1.2 方法: 1.2.2 观察指标 86例患者于住院后第2日及治疗6周后取清晨空服12小时以上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天监测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缓解或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5%以上,静息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且程度明显减轻,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0.05mv或原压低ST段回升﹥0.05mv或(和)T波倒置变浅达50%或由T波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或加重,心电图压低的ST段回升<0.05mv或(和)T波无改变[1]。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现认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粥样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随之发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2]。其中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发生ACS的主要机制[3]。他汀类药物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降脂作用及其在ACS中发挥的稳定斑块等非降脂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4]。临床试验结果提示,辛伐他汀40mgACS6周后能使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5],治疗3天后可明显控制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6],且安全有效;有关他汀类的五个大型随机对比临床试验显示,在他汀组临床冠脉事件减少30%~40%,提示其保护作用与减少炎症稳定斑块有关[7]。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除与上述抗炎、稳定粥样斑块作用有关外,可能与其它非降脂作用有关:①修复和改善内皮功能,他汀类药物对内皮功能的改善与其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直接作用有关,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可直接激活eNOS,提高NOS活性,使NO合成增加;②防止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减少血小板血栓素的产生,改善血小板膜胆 固醇的含量和细胞内钙的含量,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口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方便实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刘国仗,吴宇,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测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6:405

[2]李建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研究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

(7):1 [4]诸骏仁.血脂异常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

(11):641~642

[5]曾群英.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967 [7]全国继续医学委员会编.心血管疾病诊疗进展[M].第一版.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12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