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建安文人笔下的游艺诗

论建安文人笔下的游艺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5 19:20:33
论建安文人笔下的游艺诗
时间:2015-08-25 19:20:33     小编:

摘要:建安时期可谓是文学自觉之关键时期,文士们在动荡飘摇、疾疫肆虐的社会环境下,其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游戏人生的观念不断增强。这种“戏乐”观念呈现在文士们的文学作品中,便使得建安时期的诗歌发展趋势经历了先秦两汉的诚朴自然而走向雕琢和作用。本篇我们将从建安文人笔下的逞才游艺之作入手,去体悟其中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建安时期;游艺;诗;文士

建安时期的文人在经历了经久不息的战争之后,逐步丧失了对于汉朝政权大一统之希冀,逐步摆脱了经学之桎梏。在这种“尚通脱”的社会氛围之下,文士们的人生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生活方式逐步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文人们努力从形式各样的享乐方式中娱怀取乐,消闲遣兴。于此同时,各种有关”戏乐“活动题材的游艺诗也开始进入建安文人的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建安时期诗歌创作之题材。正如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学史》中,将建安文学细分为三个阶段。本篇我们将讨论徐先生所提及的建安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邺下文人集团集中活动时期。“刘勰所谓‘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畅’‘傲雅觞豆之前,雍容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描述的才是这个阶段的创作状况。在第二阶段,‘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诗风已经减弱,出现了较多述游宴、写琐事的诗歌,追求技巧和辞彩。”①

“文学产生并繁荣于游戏,甚至本身就是游戏的一种”②。正是建安时期的文人流连于各种游艺活动之中,才使得具有戏谑性色彩的游艺诗歌一涌而出。如邺下文人集团中曹植的五言诗《斗鸡诗》、应的《斗鸡诗》、刘桢的《斗鸡诗》、《射鸢诗》。下面我们从建安文人的作品中去感知逞才竟学,游戏文字之内蕴;去领悟所谓的“为文造文”。

(一)斗鸡

斗鸡属于角力竞技类一种。而古人有时往往斗鸡走狗并提,斗鸡走马并举。斗鸡之戏,先秦已有,汉魏有之,唐代尤盛。因此在儒家思想颓势,老庄无为自由精神盛行之建安时期,斗鸡便自然而然的契合了建安文士追求刺激、追求个性解放甚至放达任性的人格精神。邺下文人集团也固然深受这种氛围之影响,创作了有关斗鸡这一游艺活动的同题之作。如陈王曹植《斗鸡诗》③: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这首五言诗,“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短短几句,首先交代了斗鸡之缘由。因为皇宫贵族厌倦了宫、商、角、徵、羽,实在寂寥。在位的众多宾客便提出了消解无聊之乐即斗鸡取乐。这几句不仅叙说了斗鸡之起因;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这个信息即在建安时期,斗鸡仿佛已成为宴乐娱乐之必备,深受皇宫贵族之厚爱。其次,该篇后几句对于孤傲之鸡的翅、羽、目、距的刻画,并与相关的动作相结合,双鸡争雄的画面跃然纸上。“目发朱光”足见雄鸡之凶狠;“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也足见争斗场面之惨烈。最后,“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为我们呈现了斗鸡之技巧方法。因“鸡畏狸”,故以狸膏涂头,以狸之气味恐吓对方。

曹植寥寥几句,却将斗鸡之技巧、场景为我们真实的再现出来。在诸多斗鸡诗中,曹植之作实可谓之佳作。

再如:建安七子之一应之作《斗鸡诗》④:

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兄弟游戏场,命驾迎来宾。

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

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群。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

博弈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应之作与曹植之作诗歌之铺陈与体制相类似,均为五言之作,并且诗中“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两句同样也叙说了斗鸡之缘由,即曹氏兄弟空虚无聊,无法排解心中之忧愁。“兄弟”二字即指曹氏兄弟,由此我们便可知此诗应为邺下文人集团同题之作。而后,该篇向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曹氏兄弟的组织之下,斗鸡之队伍分为两组,众鸡势均力敌,从早斗到晚也难分胜负,终于有只傲视群雄的雄鸡超越同群,使得在座之宾客贺赞欢欣。由此,我们足以体味到这种斗鸡取乐的热烈场面。诗歌最后一句“博弈非不乐,此戏世所珍”也足以证明斗鸡之受追捧程度。应在对斗鸡场面进行叙述之时,平允得当,虽为奉和应制之作,却不阿谀过誉,同样实为上等之作。

又如刘桢笔下的《斗鸡诗》⑤:

丹鸡被华,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本诗似为与曹植、应的《斗鸡诗》同为侍坐奉和之作。诗中将雄鸡的刚健与威猛细腻的刻画出来。作者把雄鸡之距、翅、目、尾同鸡的立、踏、扑、跳的动作结合起来,既写出了鸡的雄风,又暗示了争斗场面的激烈,在写作手法上别具一格。

邺下文人集团的这种“为文造文”的奉和应制之作历来遭到学者们的诟病。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种集体性的文人创作虽然少有真情实感,其社会价值固然不是很大,但从文学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它对诗歌表现技巧的提高与进步,对诗歌题材之扩充均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其诗歌所呈现出来的社会风貌远比个人风貌鲜明。

(二)射猎

射猎最早是远古时期的人类为了生存,与野兽搏斗而萌芽。其后,逐渐演变发展为礼数繁琐的礼仪行为和驰骋纵横的射猎活动。伴随着封建礼教关系之弱化,射猎也逐渐带有消遣、戏乐之游戏成分。因此,射猎作为一种游艺活动,也逐步进入建安文人的视野,将射猎视为为文之素材。如建安七子中刘桢的《射鸢诗》:

鸣鸢弄双翼,飘飘薄青云。我后横怒起,意气陵神仙。

发机如惊炎,三发两鸢连。流血洒墙屋,飞毛从风旋。

庶士同声赞,君射一何妍。

本篇中“发机如惊炎,三发两鸢连。流血洒墙屋,飞毛从风旋”两句五言诗足以显示出曹操奋射鸢鸟的雄姿,是一篇典型的侍从奉和应制之作。全诗语句固然宏大威武,但文气稍显逊色,且有阿谀过誉之嫌,在刘祯的作品之中可谓下品。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真实的再现出了射猎之场景。

总的说来,“贵游风气”以及群体性创作,自邺下文人集团之时就已经久不衰,建安时期的文人仿佛沉溺在游戏人生的意识中无法自拔。与此同时,文学创作之灵感又来源于生活现实,这恰恰就让纷繁复杂的游艺活动慢慢发展成为诗人笔下的典型意象,使得在建安时期游艺诗歌在文人笔下大放异彩。(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2]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3]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文史出版社,1997.

[5]韩格平.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M].长春:文史出版社,1991:47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