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有人赚大钱 有人成炮灰

有人赚大钱 有人成炮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2 02:07:34
有人赚大钱 有人成炮灰
时间:2022-12-12 02:07:34     小编:

A 一年30档,2013成“版权引进年”

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世熙传媒公司总裁刘熙晨告诉记者,“刚刚结束的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的电视人几乎见什么买什么,和大家出国旅游买名牌包一样,挡都挡不住。”

天津卫视频道副总监王屹告诉记者,“这些年,活跃在荧屏上的综艺节目,90%以上都能在国外找到原版模型。各卫视引进海外版权,起码有10年历史了,只不过在这10年间,我们走完了一个借鉴、照抄到如今的本土化改造的过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芝晓认为,之前国内各卫视之间并无“节目版权”意识更无版权购买之说,“当年有一种说法,‘湖南卫视抄欧美,全国抄湖南’。所以,与其说这两年海外版权突然风靡,不如说,大家终于开始有了版权意识,不再‘山寨’了。” 引进10档火1档,大批节目成“炮灰”

“引进版权”真的带来了高收视、高收益么?不一定,普通观众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其实还有很多引进版权的节目成了“炮灰”,王屹称:“收视率在0.5%以下的(引进版权节目),我觉得都算是不成功的。”中国一年引进10档节目,有1档能赚就不错了,保本的最多两档,剩下大多流产。

按理来说,引进的海外版权的节目都源自欧美国家,而且都是成熟节目,经过多重考察才引进国内,引进方也是对节目抱以极大期望,下金蛋的母鸡怎么就成了“炮灰”呢? 电视台说:版权只是外衣,根基还是内容

江苏卫视总编室副主任刘原认为不少引进版权的节目在国内昙花一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考虑实际情况,简单地照搬照抄”,“像《好声音》这样的音乐类节目,可以按照对方提供的流程走,没有问题,因为唱歌没有国界之分。但其他类型的节目则是不能完全照搬的,要跟你平台定位和多年观众养成的收视习惯相匹配。形式感的东西只是在一开始有效果,最后一定是归根到内容。”

天津卫视频道副总监王屹则认为,“我觉得版权引进就是一层外衣,真正的核还在于你这个团队的执行水平和这种同类型的节目你以前有没有制作经验和实力。” 制作公司说:“手册只教方法,不教制作能力”

版权节目的提供方,都会提供一本制作宝典,宝典里是海外节目制作人总结的各种经验和细节,包括如何设置节目环节,怎么展现人物性格,甚至还有灯光、舞美、机位这些最基础的细节设置,不少内地电视人觉得,只要照葫芦画瓢就好了。

但是,制作了《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节目的灿星公司宣传总监陆伟告诉记者,“最基础的制作可以按照‘宝典’来,但是一定要想清楚,要向国内的观众传达什么,怎么呈现出来。在这个呈现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宝典’。‘宝典’只是告诉你国外的经验和制作理念,教你方法并不意味着你就有制作的能力了。只学皮毛,生命力就存在问题。中国的舞台布景比国外更豪华,硬件好学,但软件上,国外制作方那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对每个细节一丝不苟的态度都是需要长时间学习。” 版权引进公司说:意识和执行力都还不到位

作为负责引进版权公司老总,刘熙晨认为,如今引进版权节目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是意识不到位,二是执行不到位。什么叫意识不到位?就是模式还没有拿到手,就开始去改,盲目地想要本土化,人家花了一年两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节目模式,你想在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改得比别人好,这不现实。”

2011年央视推出的《谢天谢地你来啦》引进自澳大利亚热门节目《Thank God You’re Here》,并由王牌主持人崔永元坐镇,最终收视率并不如意,惹得崔永元感慨道:“钱都白花了,就买了个节目名称来。”

刘熙晨表示,“很多电视台或者节目制作公司,在制作引进版权的节目时,在人员分工、时间进度、拍摄要求、编辑要求等等方面,完全没有按照模式要求,节目的效果也就很难让人满意了。 为什么卫视愿意引进海外版权

有那么多节目成了炮灰,但是内地的电视人依旧在引进各种海外版权的节目,原因有二,一是“我们想不出来”,二是广告商喜欢。 “我们自己想不出来”

从事了8年引进海外版权工作的刘熙晨告诉记者:“从创意角度来讲,我们国内长期缺乏市场需求,导致我们的创意能力不足,我们需要的我们自己想不出来。第二点,在制作层面,其实引进的是一种先进的制作方法,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体制的原因,电视台内部的竞争机制不够充分,制播分离进展并不理想,导致我们的制作方法落后。” 原创易被广告主怀疑“山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有成功先例,广告主会对引进版权模式青睐有加。纬玲传媒总裁彭福利向记者透露,在各种电视台招标会上发现,广告商一旦听说你这是引进的欧美哪个大模式,他们就会多关注一会儿。如果你告诉他们这是纯粹原创的,他们不但不相信,还会说“指不定山寨哪里的。”至于不少原本坚持原创的电视台,他们的节目总监面临着广告商不待见的尴尬境地,也会默默走入戛纳市场,哪怕花重金也要买一两档节目回来交差。

“广告商对海外版权的青睐,也导致一些卫视和栏目在引入国外版权的时候,是把它当做一个宣传点。一方面引起广告商的主意,另一方面希望在宣传方面得到媒体多一些关注”,江苏卫视总编室刘原提到。 引进节目利大于弊 引进节目可以提升制作水平

刘原认为,电视有市场能竞争是一件好事,市场自然会去调整,几年之后,留下来的才是精品。“我觉引进海外版权对于提升整体的制作水平和能力是有好处的。跟海外版权接洽的时候才能直接跟国外的优秀团队在保持业务上沟通,这其实是国际化的方向。”

刘熙晨认为“引进版权如同中国改革开放一样,首先要引进学习,引进生产线,引进技术,然后变成我们自己的技术,变成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的提升。现在中国的电视节目的确处于最粗放最初级阶段,唯一的办法就积攒经验。” 引进节目可以提升制作理念

王屹也表示,从短期来看,引进版权是对原创节目的一个打压,但长远来说,等于是培训了一代人,而这代人跟随着海外版权的先进理念,慢慢成长起来,才有可能在成长的几乎做原创节目,这代人才是将来中国节目的主流。

陆伟也提出,国内制作方购买的海外节目“宝典”本身的确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我们的制作水平不能和国际一流水平接轨的话,再好的创意做出来也是不伦不类的。还没有学会爬就学跑,就算以后会走路了,根基也是不对。 2013年《我是歌手》话题十足,但湖南卫视在版权费用上花费并不高。 央视今年也加入了购买海外综艺节目的行列。 《中国最强音》表现并不如人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