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守艺者与新文艺

守艺者与新文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5 01:28:10
守艺者与新文艺
时间:2022-10-15 01:28:10     小编:

只有寂寞,没有文艺

王金山大师说:“缂丝是一门寂寞的艺术,学会它可能需要三年,但精于它可能需要15年。”而他自己,一做便是50年。

缂丝也称刻丝,有“刀刻丝绸”之说,但所用非刻刀,而是专门的缂丝机,织出的效果经彩纬显,颜色过渡间似有边界。自宋时有记载以来,缂丝就身价显赫,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之高贵,除了为皇家御用之外,还因为制作工艺讲究且耗时巨大,“妇人一衣,终岁方成”。

王金山并不认为制作龙袍是缂丝的最高境界,这一类传统的缂丝图案,色彩和花样是固定的,只要技法娴熟到位,不难实现。“但如果你把缂丝当成是艺术品,那么不但要有艺术的眼光,还得有各方面的知识,比如书法、绘画都要懂一点,否则很难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笔墨。”这些对于生长在苏州的王金山来说并非难事,虽然并非出身书香世家,但当时苏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幅字画,小时候,去邻居家观摩各路名人字画就是王金山的一大嗜好。随着对缂丝技艺钻研的越来越深入,王金山也越发感觉到艺术之间的相通性。

正是因为不甘于只把缂丝当成一种产品来做,20世纪80年代,王金山突破了缂丝两面图案一样的千年传统,首创双面三异(色异、花异、织异)的作品《寿星图》,一面是书法,为大书法家吴昌硕以篆体书写的“寿”字;另一面是人物,是画家任伯年画的老寿星。作为独一无二的缂丝精品,《寿星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年纪尚轻的王金山也开始被尊为大师。

缂丝有十多道工序和结、惯、勾、戗四种基本技法,每一条丝线都有它应该去的地方。其中,戗法尤为重要。戗,就是镶色,用几种颜色深浅不一的线交织出图案的色彩,使整个画面的颜色浓淡相间、现出层次。戗法的应用是否娴熟,是衡量一个缂丝艺人是否具有天分的关键。

20世纪80年代初,王金山在苏州缂丝厂做厂长,厂里主要生产出口日本的和服腰带和丸带,当时,一条六通(太古和腹纹有一小截没有图案)的缂丝腰带的价格,相当于今天的一只名牌包;一条长4.8米、全通(全部有图案)的和服腰带,甚至可以换一辆轿车。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渗入,手工业开始退化甚至消失,缂丝这样纯手工的艺术品,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日元贬值,使得出口的缂丝腰带价格十多年没有什么起落,至此缂丝的出口也便暂时终结了。王金山坚持走过了缂丝的寒冬,他不忍心放弃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也一直坚信,作为“织中之圣”、“千年不坏的丝织品”,缂丝的春天还会再次来临。

2002年,王金山创立了自己的缂丝工作室,由手艺人转型为“守艺人”,负责传承这份有千年风骨的艺术。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金山成为传承人。

我们在王金山的工作室里看到四五个80后、90后的年轻女孩,学艺时间都已超过3年,古老的缂丝机边上放着她们的新型智能手机,这看上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但对她们来说并不冲突,转换之间,十分自然。 王金山大师。 新文艺的疏离与黏合

老厂房改为文艺集结地的案例很多,譬如北京的798、上海的1933等,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艺术元素。“姑苏69阁”亦是如此,它在苏州二叶制药厂老厂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有69栋特色建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