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克勒门”序曲―华梦

“克勒门”序曲―华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1:40:02
“克勒门”序曲―华梦
时间:2023-08-06 01:40:02     小编:

海派文化是一种正在逝去的老上海文化,著名作曲家,人称“歌仙”的陈歌辛先生曾经以一曲《夜上海》将这种道不完诉不尽的海上风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今,他的儿子陈钢先生为了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化,与著名作家程乃珊一起创建了“克勒门”――以荟萃海上文化艺术名家为目的的沙龙雅集,专门用来探讨交流海派文化,分享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

许多人听说过曾经的大世界、百乐门就以为自己了解了上海的文化,他们以为不过都是一些虚荣浮夸的繁华,但是他们并不懂所谓低调内敛的海派人文。上海人的骨子里总浸透着一种“老克勒”情结,这种情结和底蕴不是在属于快餐文化的连锁咖啡店装模作样地放上几件粗劣的仿制品就可以复制的。“老克勒”的海派文化是经得起细细品味和推敲的。

“克勒门”的下午茶是由陈钢引领的沙龙活动,在贵都总经理嵇东明的支持和帮助下,由SMG美女主持人阎华整理策划。来参加的沙龙会的皆是如今上海的名媛名流,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主题交流。沙龙活动从2012年9月至今,已经举办了多次。品茗赏画、乐韵飘香,秦怡、陈钢、陈丹燕、陈村等沪上文化名人纷纷光临沙龙,分享各自对精致优雅生活方式的理解。

作为“克勒门”的当家花旦,克勒丽人,东方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阎华在几期沙龙活动后这样说:“许多‘老克勒’身上有种特有的幽默感,反应极快,模仿力强,善于自嘲,分寸有度。似乎是老克勒们身上的一种共性,经历岁月沉浮,他们能用一种符合他们教养、阅历和格调的智慧来解读生命、看待人生。幽默,是最从容的表达。”阎华表示,“克勒门”活动并非追溯过去,也不是为了贴个标签,而是希望打开一扇了解、交流海派文化艺术的门,让更多热爱它的人有一个平台,分享和品读一种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

“克勒门”第一期下午茶沙龙会――梦系列之“华梦”在上海静安的贵都国际大酒店里揭幕。用心将贵都大酒店打造得更贵气、更具文化韵味的嵇东明总经理精心为沙龙聚会准备茶点,筹备工作细致到每一场活动都对应有一款专门为那场文化主题所配制的茶,还配备一款同样特别调制的萦绕整个场地的香薰配方。在他看来,“克勒门”的文化沙龙就是要讲究全方位的聚会氛围和品质。“梦系列”之所以在贵都剧院揭幕正是象征着克勒文化贵字当头,贵气洋溢;同时也解释了嵇总精英的贵都崇尚贵气的文化追求。

首次“华梦”沙龙会请来了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讲述“克勒”一词的前世今生。“克勒”是英语“Class”的音译词,作等级、阶级解释,也有“Classical”(经典)的衍生意,也有人说是“Color”(彩色)的音译,也就是说上海的多姿多彩。老上海人称资本家的儿子为“小开”,这老克勒就是以前的小开。以前上海的“老克勒”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群人,也是最先吸收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人,那时的他们土洋结合,形成了特定时期的“海派文化”。

可惜的是“海派文化”一直受到压抑。许子东这样剖析道:我们受压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革命之后外滩的文化、跑马的文化、喝下午茶的文化,被中国知识分子的文人传统所排斥。“老克勒”这个词如果延伸出去,背后就是法国文化和英国文化的影响。那个时候在上海,法租界典型的标志是沙龙,是艺术,是革命。英租界典型的标志是金融,是跑马厅,是娱乐,是巡捕房。背后分别是英国和法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多少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实际上接受的是法国文化的熏陶,什么叫有文化?读莎士比亚、听交响乐,这叫有文化。喝下午茶、去赌场,这叫显派,在中国看来是没有文化,或者是文化不高的方式。中国的文人要头发很乱、衣服很破,中国的文人就是衣服一破、一穷,值得同情,要是一有钱就是花花公子,问题就很大。我们不接受改良模式,我们要的是革命。中国人最心仪的是雨果、巴尔扎克,是法国的艺术。“克勒门”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因为现在英美的文化在世界上占主流,通俗文化已经理直气壮地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占领了主流。

老克勒一词的由来之所以称之为“老”,是因为这个词出现时,这一阶层的人数已经不多,而且趋于老龄化了。他们跳舞,尽管关节开始硬翘翘,他们喝咖啡,尽管现磨咖啡已经换成了速溶;他们聚会,尽管这一圈子的人数在日渐稀少。老克勒在新上海用精神抵抗着物质,用记忆抵抗着岁月,这一切艰难又矜持,并且无关奢华。好在今天,有一批活跃在各个行业的年轻人,他们继承了上海人精致、有品位、中西合壁的个人生活情调,更在新时代的文化领域成为精神层面的“老克勒”,他们的梦想就是成为坚守海派文化阵地的 “小克勒”。

作为“克勒门”掌门人的作曲家陈钢对此充满信心:“老克勒们已渐渐远去,但高雅、精致、有品有味的上海‘克勒文化’应该由现在和未来的‘中克勒’、‘小克勒’们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作为国际大都会和中国城市文化发祥地的上海的文脉!我们聚集了老克勒、中克勒、小克勒,把克勒文化克勒精神聚集到一起,把多元文化、高品质文化的最精髓部分聚集起来。”

表演艺术家秦怡,90后(90多岁)的克勒女神也来了,她是“城隍的后裔”――上海城隍庙城隍老爷的后代。其他知名的沪上文化名人:画家谢春彦、作家陈丹燕、上海作协副主席陈村等也光临了此次“华梦”沙龙,分享了各自对精致优雅生活方式的理解,沪上不少文艺爱好者也闻香而至。陈钢先生也讲起了自己父母的故事:《永远的微笑》是父亲陈歌辛为母亲写的歌。上世纪50年代初陈歌辛与周璇等文艺界进步人士从香港返沪,不料被打成右派,父亲于1961年去世。妈妈艰辛地带着两个孩子,度过余生,直到近年去世。几十年来,这首歌陪伴着妈妈……说完关于这首歌与父亲母亲的故事,陈钢当场为大家弹奏起《永远的微笑》。 周璇孙女周小璇的突然现身更是令人惊喜。从小生活在加拿大的小璇从没见过奶奶,但奶奶的遗传在她的身上却有特别呈现。周小璇与两位外国友人协力,以击鼓鸣乐的方式演绎了周璇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等名作。

上海三四十年代百乐门的钢琴手余敏昭女士已经88岁高龄了,老人曾因为中风而身体虚弱,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然而,余敏昭一上台坐到钢琴边就突然像变了个人,弹起一首怀旧味浓郁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整个人瞬间伶俐了起来,一曲演奏精彩流畅,让全场喝彩连连。

当年上海百乐门里中国第一支爵士乐队Jimmy King的首席贝斯手郑德仁老先生也被请到了现场。当时的乐队队长、传奇人物Jimmy King私人赠予的一架白钢琴现在就留在郑老的家里。这位“老克勒”也为这场沙龙带来了更多老上海风情的历史片段。

除此之外,多位海派画家的新作品摆放在舞台周围,为这场沙龙雅集增色。艺术评论家、记者林明杰的画作《华梦》印在了明信片邀请函上,签名版限量100份,在现场受到与会者追捧。

老上海拥有多彩多元的人文故事,这些有文化情结的人来共同追求这些过往的高品质的东西,品味生活和文化,由于对上海文化情有独钟,大家相聚喝喝茶赏赏艺术侃侃文化,每次聚会都韵味十足意犹未尽。上海的一些文人聚集到一起,谈谈上海文化,唱唱上海歌曲,想要回忆和呈现一下上海曾经的历史,追忆过去高品位的文化,“克勒门”的下午茶已经成为了沪上精致生活爱好者的一大盛事。

阎华在“华梦”沙龙会后这样表示:整个现代城市都有一种很浓重的怀旧情绪。我记得好像是陈丹燕女士写过一段文字,上海这样的城市产生怀旧情绪是很正常的,因为发展的轨迹是往后的,其实当年上海是世界第五大都市,所以曾经有过辉煌,官方的口号都是要“再创辉煌”。外观还是那个外观,但是核心已经不是那个核心了,它遇到的问题和它的发展都应该是同步的。

“克勒门”的发起人陈钢也赞同阎华的这个说法,陈钢先生说:当年曾经辉煌的上海,今天还是没有老去。这个活动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命题,我们怎么来对待海派文化?怎么来继承它的好东西?我觉得像我们这个形式就很好,因为沙龙是发展高雅文化很好的平台,从欧洲开始到现在,上海也曾经有过。我想我们上海的文化也是一种形态,老克勒、中克勒、小克勒一块儿努力,把海派文化重新振兴起来,把曾经辉煌的上海唤醒,再创造新的辉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