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科普大篷车十五年发展分析研究

科普大篷车十五年发展分析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3:02:35
科普大篷车十五年发展分析研究
时间:2023-08-05 03:02:35     小编:

我国地域广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广大基层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00年,中国科协根据我国基层科普工作的需要,针对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研制多功能科普宣传车的建议,并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承担了科普大篷车的研制和配发任务。这种专用车辆可以装载展品、资料、展板等科普资源,卸载展开后,具备小型科技馆所具备的多项功能,使不便到大城市科技馆参观的基层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能够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知识带来的快乐和科技馆展品的魅力。根据车辆的功能和服务对象,这种流动的科普宣传设施,以最通俗化的方式被命名为“科普大篷车”。

由于其机动灵活的特点,极大的满足了基层公众的科普需求,被亲切地称为“科普轻骑兵”。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中,科普大篷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4年底,全国实际运行的科普大篷车共有857辆,受益人数1.68亿人。

一、项目现状

1.1科普大篷车的配发情况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均配有科普大篷车。在此基础上,从经费和政策上重点对中西部地区予以支持,目前中西部地区配发科普大篷车的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81%。

从2000年至今,中国科协共成功研制I型、Ⅱ型、Ⅲ型、Ⅳ型四种科普大篷车。

科普大篷车发展初期,主要以I型、Ⅱ型为主,体量较大。随着基层对科普大篷车的需求逐年增多,受经费和交通条件的限制,I型车需求受到限制,体量适中、展示效果较好的Ⅱ型车和灵活轻便的Ⅳ型车受到基层的欢迎。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Ⅱ型和Ⅳ型车是配发的主要车型。

二、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虽然科普大篷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从总体来看,科普大篷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总量不足,在区域、城乡间布局不尽合理;车型较为单一,还不能完全适应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和不同地理环境的运行需求;车载设备、展教资源的更新率低,活动形式缺乏创新,资源未能共享;运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工作队伍尚不稳定,展教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的存在,影响了科普大篷车的未来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在未来,应在以下方面不断改进:

2.1建立政府投入、基金支持和企业赞助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考虑到中国国情,未来科普大篷车的发展,应在继续争取政府财政投入支持的基础上,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基金支持、企业冠名等,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以保证科普大篷车规模数量的合理增长和展教活动的有效开展。

2.2各类科普大篷车协调发展

在未来,科普大篷车首先应保证基层群众的基本科普需求,展品要能够体现现代科技馆展示内容和方式的发展,给地方公众带来参与、体验、感受的机会,同时应尝试开发主题类展品和资源,增加主题型科普大篷车的数量,不断增强科普大篷车的吸引力,以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和基层各类人群科普需求。

2.3建立科普大篷车资源共享机制

随着科普大篷车规模的不断扩大,应建立科普大篷车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对各省科普大篷车车辆和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持对公众持续的吸引力。

2.4在全国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业务能力突出的队伍

为确保科普大篷车活动质量,各地科普大篷车工作团队应有3-4名固定工作人员配备,加强科普大篷车的兼职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专兼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科普大篷车作为面向基层公众的流动科普设施,目前面临着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未来,随着问题的解决,科普大篷车将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