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孩子的餐桌礼仪看日常教养

从孩子的餐桌礼仪看日常教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7 12:46:52
从孩子的餐桌礼仪看日常教养
时间:2015-08-27 12:46:52     小编:

在餐厅里,我们都有过这样默默崩溃的时刻――邻桌孩子不停打闹、上蹿下跳、互相追逐;小孩把盘子、碗敲得丁当乱响,挑拣食物或把食物当作玩具;席间一同就餐的孩子不断打断大人谈话,大声尖叫、娇纵顽劣……

每当此时,作为旁观者总是恨恨地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一定臭揍一顿!但孩子在餐桌上没样儿,并非抽他两个嘴巴、告诉他一堆条条框框就可以解决。多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可以安安静静、举止得体的小孩,都是平日里受过良好的言传身教、有愉悦的生活环境,并时刻被成人礼貌对待的孩子。反之,没有被好好尊重过的小孩是不会理解这些抽象词汇中的含义。

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并非是粗鲁的命令和强加式的过程,而是在尊重他们、为他们着想的基础上,让他们从懵懂的模仿,到能体会出其中的美好真谛。

教养首先要讲道理

一次吃饭时,一个孩子不断大声地打断我们的对话,对她的妈妈以及其他人大叫――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话!

场面尴尬。作为父母,是粗鲁地呵斥,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搭茬儿,还是含糊地说,大人可以说话小孩不可以?这似乎都不合理。难道不是他的老师或父母曾经这样要求他吗?是否有必要先给他解释清楚,吃饭时为何不能说话?

是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能说话呢?

难道吃饭的时候不正是交谈最好的时机吗?这条规矩的形成也许起因于希望孩子尽快专心吃完食物,并且不要被饭粒呛到,但这并不合乎生活常理。日本小说家、评论家宫本百合子在她的著作《新教养》中提到,教养要合乎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烦琐而不得要领的教养,是最差的。因而,吃饭不能说话这条规矩应该稍作修改――嘴里含着食物的时候,请不要说话。

另外,我们为什么要告诉孩子,先品尝清淡的前菜,味重的荤菜要在海鲜之后,而甜品压轴?因为这样才能享受到味觉丰富的层次。又为什么拿酒杯的时候只能捏住杯脚?专喝勃艮第酒的酒杯杯口窄,而喝波尔多酒的酒杯杯口宽?这里面关于化学和生理学的道理可以等他们长大点后慢慢讲解。

但你要做的是,教给孩子之前,自己要深谙其中的道理,即使像不能抖腿斜眼、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不能敲盘子敲碗这些要求,虽然尽可以大喝一声,少废话,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但其实,这一切也是和社会文化与心理学之间有着扯不完的关联和典故。

不被打扰的小孩才懂得安静

在餐厅里,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像有多动症一般,一直处于不安的状态。对父母说话高声而无理,甚至尖叫,乱丢食物,还撒泼哭闹。

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一直专注地吃着面前的食物,小手的动作甚至还笨笨的、萌萌的,却很努力地吃完食物。想要什么的时候会向父母提出请求,会和父母交流,但不会过大声量或一直打断大人的谈话。

这两种孩子从生下来都是一无所知,并没有谁对餐桌礼仪或用餐规则天生就懂,但发展到如此极端的两个方向,必然有其中的原因。

我们把镜头再推过去仔细观察,会看到第一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在絮絮叨叨,问孩子吃这个还是吃那个,要擦手要喝水要撒尿,不要摔筷子不要敲碗要坐直。那个孩子刚吃一口米饭,妈妈便塞过来一口青菜,刚要喝水,妈妈又叫着擦擦嘴,而孩子的父亲一直在玩手机,与这对母子的交流几乎为零。

而第二个孩子的父母则穿戴精致得体,一边用餐,一边彼此轻声愉快地交谈,他们的目光时常会落在孩子的身上,但很少去打扰他。如果孩子要说什么,他们总会转过目光,注视着他认真倾听,并耐心地和他交流。

被好好尊重和礼貌对待的小孩,才会以同样的礼貌待人。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不被随意打扰的孩子,才能懂得安静和专心。从儿童心理学上讲,专注力是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成人过多的指令和频繁的干扰会阻碍专注力的发展;不能懂得他们内心的需求,错误的教育手法和无效的沟通方式,都会让孩子因为无路可走而变得焦躁――他们除了以发脾气和搞破坏为手段地发泄和引起关注外,别无他法。

做一个简单的置换游戏,假设你是那个被一万只苍蝇嗡嗡嗡包围住的可怜虫,三分钟被人摆弄一下头发抹一下嘴角,两分钟纠正一次坐姿,并不断地让你吃这个吃那个要这样不要那样,你还不能掀桌子也不能起身就走,不可以以成人的方式表示抗议,怎么办?估计也只能嚎啕着满地打滚儿了……

餐桌礼仪就是日常的教养

在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一书中提到,人的生活品位随着他的成长一旦形成之后,一般不再会发生大的改变,即使经由有意识的熏陶和训练似乎也收效甚微。这也是你很难看到通过一两个疗程的“贵族礼仪培训课”就能培养出贵族一样。

尤其是在经历过天灾人祸,传统文化曾经严重断裂的中国,重拾礼仪更是一个急迫却也漫长的过程。如今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父母会格外看重下一代的教养养成,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在餐桌上举止优雅,在社交场合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成长为社会中的“新贵族”。但这一切又真的急不得,比如我们讨论的餐桌礼仪,说白了,实际上都是日常的教养,它们并不独立存在,也不会像餐巾布一样,只短暂地展示于餐桌之上,而是整个家庭生活水平、成员教育程度和教养综合熏陶的呈现。

因而餐桌礼仪的培养,不应该仅仅限于在餐桌之上。一言一行具体的身教,胜于空洞乏味的言传。就像简单的请、谢谢、对不起,每个成年人都会教给孩子,但小孩更直观地感受到的不是这些词汇的应用,而是父母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为他人着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降低了嗓门、打喷嚏知道遮住嘴巴后,在餐桌上是否会倾听配合别人的谈话则是潜移默化中教养的体现。筷子刀叉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严格的管教来传授,但吃相中的贪相和贫相则是更细微之处的流露。

在遇到孩子失礼于人的时候,我们总是先想到,你丢了我的脸。但要知道,他并不会为了你的面子而活。教养并不是只针对孩子,要时刻透过孩子的行为反思自己的举止。也不要喋喋不休地去说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而是去做。一个温和谦恭的父亲,不会教出对人颐指气使的女儿;一个举止优雅的母亲,也不会有粗俗莽撞的儿子。在一个顽劣的孩子身上,反射出的实际上是父母的粗鲁和不自知。

因而我们也会说,养孩子也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与其说,孩子,你要为我争气!不如说,孩子,我会为你争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