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内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2 01:05:26
国内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时间:2023-04-22 01:05:26     小编: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文献计量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在参考有代表性的文章[3]后,确定篇名、发表时间、研究力量、合作方式、研究内容和项目资助等几项分析单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采用指标主要是百分比、频次等。

2.结果

2.1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文献发表年代分析

2.2 文献来源与基金支持分析

关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来源较广,且较为分散。其中,在华东理工大学(3篇)、西南大学(3篇)、华中科技大学(3篇)、首都师范大学(2篇)、华中农业大学(2篇)、心理科学(2篇)、中国学校卫生(2篇)、广西师范大学(2篇)、西北师范大学(2篇)、华东师范大学(2篇)、少年儿童研究(2篇)、林区教学(2篇)等杂志上共发表35篇,占43.2%。另外,在其他杂志上发表共46篇,占56.8%。

2.3 研究方式分析

2.4 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分析

以文献所有作者的单位为准,对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共有36篇,占44.4%。其中,华东理工大学8篇,西南大学5篇,浙江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各4篇,福建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各3篇,西北师范大、上海师范大学以及苏州大学各2篇。

3.讨论

3.1 明确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定义

虽然过去国内学者开展了许多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然而研究者对如何评估流动儿童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的社会适应状况并未达成共识。所以,这就导致了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或概念来指称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概念性的差异也导致了操作性定义的巨大分歧。例如,国内某项[5]研究认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包括价值观、学习适应、社会和生活适应三方面,而另有学者[6]认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包括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明确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提出一个较为统一的关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框架。

3.2 加深对社会适应机制的研究

目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还仅局限在对适应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关于适应机制的深层次研究比较缺乏。日后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变化对适应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方面环境变化的影响途径,加快理论建设的步伐。当今影响深远的生态系统理论,注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机制,这对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机制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3.3 加大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研究的力度

此外,对于流动儿童任何问题的关注,目的都是为了找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适当办法,社会适应的研究也不例外。对于那些适应状况较差的儿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这方面的干预对策及实践应用研究非常少,因而也是未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3.4 加强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研究的集体合作

文献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对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形式以独著为主。然而,合作论文是对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所产生研究成果的理性分析和总结,发表的合作论文数量是评价群体交流与合作活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8]。加强对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交流研究成果、提升论文的质量,从而促进研究发展水平的提高。

3.5 拓宽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阵地

以往的研究多为关注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流动儿童,而对中西部地区的流动儿童关注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中西部地区的流动儿童的城市生活适应性做对比研究。

而且,目前对于残缺家庭的流动儿童和完整家庭的流动儿童,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儿童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适应性方面的对比研究一直都处于空白领域,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城市生活适应性的影响程度。

此外,从迁移特征来划分,流动儿童可以分为跨省流动、省内跨县流动和县内流动三种类型,这三种迁移类型对流动儿童的生活适应性是否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