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电影与歌剧:跨界与交融

电影与歌剧:跨界与交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8 00:42:56
电影与歌剧:跨界与交融
时间:2023-08-18 00:42:56     小编:

摘要:歌剧走入了电影艺术领域,由此开始涌现出许多对电影声音语言的研究,本文将从歌剧在电影艺术中的艺术设计及从歌剧美学的赏析的角度浅析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对瓦格纳歌剧《女武神》的运用,探讨电影与歌剧关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契合。

关键词:电影;歌剧;瓦格纳;《女武神》;《现代启示录》

一、引言

谈到歌剧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西洋歌剧于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7世纪传到法国,后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常常综合音乐、戏剧、舞蹈、诗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歌唱为主,其归根到底是一种戏剧艺术,是一种“音乐戏剧”。

二、瓦格纳及其歌剧《女武神》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前承莫扎特、贝多芬,后启后浪漫主义歌曲作曲的潮流,因此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瓦格纳出身于莱比锡,自小就经历了较为完善的音乐训练和熏陶。他曾提出过“乐剧“的口号,提倡创作歌剧要让戏剧与音乐并重。在他的歌剧中,铜管乐的运用十分的灵活,宣叙调(也称之为朗诵调,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吟诵性独唱曲,在歌剧中常常被用来代替对白)与咏叹调(常常出现在歌剧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有较强的旋律性,在歌剧里用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内心世界,是歌剧的灵魂所在)没有明显的区分。

瓦格纳一生在宗教信仰、政治思想上的复杂性,和他多部作品中对女性的崇拜也使他成为欧洲音乐史上颇具争议的大师。在音乐史上,瓦格纳的音乐创作被认为是比较富于激情的,他的音乐与歌词的结合构成了其音乐创作的主要形态:乐剧。他的乐剧被音乐史研究者认为是表达了强烈的德意志至上的民族主义热情,他经常用“德意志的亮丽”、“德国精神”这类词语来表达他的狂热情绪和自豪感。

作为瓦格纳的代表作,《女武神》是的他的四幕神话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另外几部分别是第一部《莱茵的黄金》、第三部《齐格弗里德》、第四部《诸神的黄昏》,《女武神》的第三幕开场曲《女武神之骑》这是一首情绪十分热烈、高亢的乐曲。它采用了大量的铜管乐,我们听到长号的宽阔、圆号的浓郁,这些管乐的亮色加上弦乐的急促上下滑音形成美丽的音乐织体,营造出了绚烂的气势,表现了女武神在空中飞行时的飘逸和潇洒,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宇宙空间的感觉。这段音乐也是最能体现瓦格纳音乐风格的作品之一。

三、关于歌剧《女武神》在电影中的艺术设计

《现代启示录》是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于1979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时至今日依然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无愧为一部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

在电影中,有美军对越南武装人员作战这样的一段情节:装备精良的美国大兵乘着直升机,前往丛林执行扫除北越武装据点的任务,在靠近目的地时,指挥官为了鼓舞士气命令士兵播放瓦格纳的《女武神》中的这段歌剧。直升机在海平面上由远而近平稳驶来,装备精良的直升机在宽阔的海平面上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器宇轩昂地挺进并开始扫射,火箭弹飞速射出,地面上人群奔逃,高射机枪阵地被摧毁。将歌剧运用于电影,达到电影声画结合以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渲染并升华主题,也许歌剧对环境的表现也许比不上电影生动,但其用声音制造的动态环境效果其实并不逊色于电影,甚至有时声音的感官刺激要强于视觉,因此这个段落也成为了整部电影的亮点。

四、电影与歌剧关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契合

电影是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电影里的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一直存在于电影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声音是电影重要的表现手段,它的出现,对于原有的影像为本的电影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它不仅仅是作为画面的补充,使得电影不再是哑巴,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的运用,可以达到优化单凭画面难以达到的绝佳的艺术效果。从“看到某个画面,听到某个画面的声音”,变成在某些时刻“听到某个声音,看到与之相应的画面”以及“听到某个声音,期待与之相应的画面”。

具体而言,电影声音的功能主要有再现、叙事和表现功能三种主要功能。而且声音在渲染气氛和烘托主题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如何更深地开拓和挖掘声音设计的艺术表现力,《现代启示录》里对瓦格纳歌剧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说明。

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

空袭越南村庄中使用瓦格纳歌剧《女武神》中的“女武神之骑”一段。导演科波拉用瓦格纳激进的乐曲,此曲高亢嘹亮,像钢铁铿锵之声,画面配合以炸弹瞬间爆发出的强大火焰,海面上升腾起的水柱,尤其是五颜六色的烟雾弹把一场屠杀变成了周末狂欢派对。恢宏的配乐搭配着直升机的轰鸣声,画面是直升机屠杀越南民众的场面,使这屠杀如同一场刺激的游戏。科波拉使用大量的全景镜头将战争的残酷极大限度的削弱,我们看到的是在战争机器在整体上显示出的一种庞大的震撼力和美感,激越的乐声,映衬了士兵们在满足嗜血欲望时感受到的快感。科波拉有意使用抒情的笔法描写暴行,将这种反差推到了荒谬的境地。

瓦格纳音乐中的那种德国尚武精神,在《女武神》中的铜管乐吹出的强有力的气势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瓦格纳也曾多次表示自己乐剧中的英雄人物是“德国精神”的完美体现。他的乐剧之所以会得到希特勒疯狂迷恋,其中的思想和那种高亢的抒情态度也是重要原因。瓦格纳和希特勒都偏好煽情、宏大、瑰丽,最终,他们都把这归结于民族至上的精神显现。

瓦格纳在用音乐讲述了神、巨人和尼伯龙根人为了争夺黄金指环而发生的战争,气势恢宏壮丽,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怀;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却巧用瓦格纳的歌剧批判了泯灭人性的越南战争,疯狂的种族意识,表达的意念是一种对战争的反思和讽刺、厌恶情绪,批判了对武器的狂热或者暴力崇尚的偏执热情。科波拉的真正用意是试图用瓦格纳的壮丽音乐来呈现士兵的精神状态。《女武神》的音乐核心所在正是战争和鲜血带来的惊悚和毁灭以及惊悚和毁灭带来的快感,这一点在现代似乎只有科波拉敢于勇敢地总结和揭示,而其他人的演绎仅仅只能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现象。

电影中美国军官为激励士气播放瓦格纳歌剧,这是一曲富有煽动性的音乐,采用有声源音乐的表现形式,这种声画结合看似十分契合,却给观众造成了一种极为不和谐的观感,歌剧在这里带有极强的反讽意味。这正是因为歌剧在某些方面具有语言的功能,因而承担了加强情绪的作用,音乐不仅不干扰观众内心语言的流动,反倒有助于它的形成,起到了歌剧在电影意识形态层面的升华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