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建构教材,为高中语文课堂寻找“源头活水”

建构教材,为高中语文课堂寻找“源头活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2 00:48:09
建构教材,为高中语文课堂寻找“源头活水”
时间:2023-08-12 00:48:09     小编:

摘要:当今,语文教材不可避免在编排存在着欠科学的地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语文教育内容的“苍白无味”、缺乏人文关怀。本文试从以下四个角度:一、学会善待“教材”,建构教材意义;二、活用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三、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材;四、用四种眼光来解读教材等去论述语文教师应如何建构教材来寻找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以期达到课堂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教材活用;动态;眼光

语文千教万教都离不开教材。语文教材作为课程资源这个载体应该怎么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材文本的人文性和语文味呢?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究。但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教材内容老旧,编排不合理使得语文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相互割裂。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积极主动性,致使课堂死气沉沉,缺少生活气息。因此,学会如何建构教材,为高中语文课堂寻找“源头活水”需引起每一个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要学会善待“教材”,建构教材意义

二、教师要活用教材,提高语文课的效率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教材应该成为我们的工具,我们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我们应该超越教材,让教材为我们所用”。这就启发我们:教材知识的外延等于生活。我们要运用“大语文”的实践观点,对教材进行改造,活用教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体现“读者中心论”的理论,调动他们的视、感、知觉等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做到语文和生活的融合,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地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个性化地高效学习,在充满语文味的生活中体悟到作者的情感生活,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意味,达到对语文的多元解读,从而让学生在教材生活化中学得有价值的语文,在愉悦的状态中不知不觉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如下:

1.树立活用教材的意识,内化教材。这要求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才能为学生的进步下足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地,灵活地运用教材教材,寻找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如某高中语文教师在其经典教育课《(论语)君子之道》教学上就是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她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经典教育,使学生提升人格素养,践行君子修为,就是需要学生结合现实及生活进行评析来提升自身觉悟。因此,教会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如新读《论语》是很重要的。这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生活去质疑和考究,从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及社会现实,在获得对君子处世之道的新感悟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质疑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有耐心、细心:仔细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材”适时地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情境;

2.教师要灵活地变通教材内容的形式。教材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师要真心钻研教材,有心悟道,“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教师和学生就是以课标精神为圆心,师生共同研究为半径,对教材进行诗书教化,灵活地变通教材的呈现方式,给学生呈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画面,创设课堂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的情境,用教学软件做好图文并茂,富有动态效果的课件,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个性,富有成效。

如,新读《论语》,感悟“君子之风”

(1)新视角,微写作。①老师讲两个小故事:《那些有君子之风的人,请学生说体会。②欣赏视频,明确:君子之道在于自省,君子之风应于日常。

(2)学生活动展示:①“我心中的当代十君子”评选活动结果。②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用《论语》中的话语给前三位君子做点评。

(3)新读《论语》,质疑――考究――感悟:①质疑之声,关于“君子与小人”。②小结与要求,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多质疑,多探究,学习君子之道,走人生的之路。

在这里,教师没有进行教学内容“教参化”,而是以学生为起点,联系生活进行文本细读。同时教师灵活地运用教材,突破原有的“围墙,”向生活的领域延伸,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发学生的活动,进行活动成果评选,治愈教学上的“贫血症”。此外,教师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联系社会,将教材作为积累写作素材的宝库,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优化写作语言的钥匙。

三、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材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人们从生命发展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语文学习变革,这就启示着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对教材进行创设,从而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会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读出教材的人文性和语文味。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紧扣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补充、更新、充实语文课堂,适当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教材或其他方面的能力。②用动态的观点去生成新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来补充教材,适时调整教材的顺序。

四、用四种眼光来解读教材

学会从用新的眼光来解读教材,可包括哪几种眼光呢?儿童的眼光、教学的眼光、生活的眼光以及教师转换角色变为学生的眼光,即“学生”的眼光,教材的教学价值有有四个要点:一是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解读文本的时候把自己当做一个儿童;二是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对课文的语言做深入的剖析,利用“陌生化”理论来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文本;三是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正的学习点,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与生活同在。对教材做到三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不懂的,不讲;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四是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是在作为教师的同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充当学生的身份去解读教材,解读文本,从而抓住文本的核心,重点解决重难点,定位教学,为学生服务,提高课堂的效益。

总之,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活用教材,改变教法,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此外,教师还应用热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与学生进行真诚合作交流直至找到课堂的“源头活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