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凹陷整形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凹陷整形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8 16:09:20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凹陷整形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15-08-28 16:09:20     小编:

[关键词]面部凹陷;整形美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

Key words:facial depression;cosmetic;autogenous fat particle;injection transplantation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 结果

VECTRA 3D成像技术显示34例患者饱满程度良好。34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完成一次性注射填充,有2例患者完成多次性注射填充,2例患者虽然经一次性注射填充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患者的面部凹陷却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所有患者进行8~12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0个月。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血肿,及时给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和加压包扎,7d后血肿基本完全吸收。其他患者面部凹陷区填充自体脂肪颗粒后没有出现并发症,诸如:面部感染、脂肪液化、脂肪栓塞等。面部凹陷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34例患者的面部凹陷部位均出现硬度不同的结节,但是在术后4个月都恢复正常,且没有再出现其他异常改变。

3 讨论

目前,填充面部凹陷的四大主要材料为:真皮脂肪、自体皮瓣、异体组织、人工材料[5-6]。真皮脂肪会对供区造成较大的损伤,且留下明显的瘢痕;使用异体组织容易出现变态反应,或被自体吸收后造成其它不良的反应;使用人工材料常会出现面部外形不美观、材料移位、异物感等。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脂肪来源于患者自身的组织,与上面所述的四种材料相比,是填充面部凹陷患者最为理想和最佳的材料。

自体脂肪颗粒具有下面八大优势:①组织相容性好,不会有瘢痕遗留;②取材非常方便,供体数量充足;③可以去除身体其他部位多余的脂肪,达到对供区塑形的结果;④可避免排斥反应和过敏反应,不易形成包膜挛缩;⑤不会出现移植物移位、破裂或穿出等并发症;⑥不仅能填充面部凹陷,因含有某些因子还能改善皮肤的弹性[7];⑦损伤较小,7d左右便可以恢复正常活动;⑧应用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面部凹陷,操作方法简单,面部塑形容易。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不仅可以填充面部凹陷, 而且可以调整患者的面部轮廓,矫治了面部左右不对称的缺点,从而提高了面部的整体协调性。因此,自体脂肪颗粒作为填充物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面部凹陷整形美容中。

但自体脂肪移植后脂肪会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这是限制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因素。先前的研究表面移植的脂肪颗粒成活率波动在40%~60%[8],因此,如何提高移植脂肪细胞的成活率是该类手术的关键之举。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细针抽吸脂肪细胞,目的是为了减少采集过程对脂肪细胞造成的机械性伤害;注射时采用粗针,可以缓慢匀速的进行注射,便于掌握脂肪颗粒的注入量,避免大的脂肪颗粒堆积和超量注射,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注射时产生的机械力对脂肪细胞造成的二次损伤,有利于移植的脂肪细胞与面部凹陷部位进行最大程度的接触,提高移植的脂肪细胞的成活率。

国内一些学者研究表明,长时间、高速离心的条件可以造成脂肪细胞的大量损伤[9-10]。为降低离心这一步骤给脂肪细胞带来的损失,笔者在本研究中采取将混合液静置在常温环境中的方法来纯化脂肪,从最大程度上保护脂肪细胞免受离心带来的损伤。而多层次、多隧道、间断跳跃式多点注射的方式则增大了脂肪细胞与面部凹陷区的接触面积,不仅对面部血运的重建有益,而且对提高脂肪细胞的成活率也有益,最终也降低了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此外,针对移植后的脂肪颗粒会出现不同程度被吸收的现象,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30%的超量注射的方法解决此问题,因为过度的填充不但不能重建血运还会影响血运,反而使局部的压力增加,从而不利于毛细血管的再次生长。另外,根据笔者临床医生的观察,发现术后局部制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脂肪细胞的成活,活动量少的部位脂肪成活率比活动量大的部位相对较高。

综上,可见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移植脂肪细胞的成活率,因此,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2]李青峰.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临床应用回顾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

(1):17-18.

[5]赵玉明,王友彬,晏晓青,等.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

(5):378-379.

[7]La Rusca I,Schonauer F,Molea G,Core fat graft transplantation for depressed scar[J].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3

(4):1394-1395.

[9]王志远,张晓海.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凹陷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8

(4):30-3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