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急诊监护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对策

急诊监护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4 02:39:19
急诊监护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对策
时间:2022-12-14 02:39:19     小编:

急诊监护病房(EiCU)主要是针对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和护理。急诊监护病房的特点是房间较大,住院患者较多,不分男女患者居住,禁止家属陪护,限制探视,病房内抢救设备较多,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干扰到患者的正常睡眠与休息,使其心理情绪发生了一定改变。为此,医院的急诊监护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以减轻患者病痛,建立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环境,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取得满意效果。急诊监护病房的住院病人病情危重,抢救率大,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属于高风险科室,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而影响护理质量;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自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处理医疗纠纷有了法律依据,面对新的规则,识别护理风险,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工作环节中的风险监控,提出预防措施,提高应对能力,对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护理风险分类

从护理风险的分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即护士风险、护理管理风险以及护理操作风险等。

1.1 护士风险

護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知道哪些是风险及其后果和危害,缺乏预见性;一旦出现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道怎样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或医院利益,这是护理风险产生的最大根源和危害最大的原因。

护士风险往往是在无意之中发生的,可能护士本人并没有察觉到风险的存在,但是由于潜意识中并没有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这类风险也是最容易引发的,也是对医院利益产生最大影响的一类风险。

1.2 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

护患比例不符合规定;各项制度建立不全,落实不到位;医疗用物、一次性器材管理不当;无执照护理人员顶班签名;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独立操作;清洁工拖地后或下雨天防滑标识不明显等。

这种风险属于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加上管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引起的。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护理的步骤进行,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病人的护理,坚决杜绝和减少此类风险的产生。

1.3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新毕业的护士护理技能不熟练,静脉及静脉留置针穿刺、动脉抽血等一次性成功率较低;吸痰、洗胃、上呼吸机、做心电图、电除颤等抢救技术不熟练,延误抢救时间。这类风险主要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相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水平不过关导致的一类风险。这需要在后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加强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自我。

2 影响急诊监护病房患者康复的因素

2.1 医疗性损伤

由于急诊监护病房患者病情较为危急,需对其进行实时的生命体征监测,故在护理和抢救过程中会使用必要的设备和药物,这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插管后患者会感觉到不适、疼痛;监测仪需对患者身体进行插管,会造成皮肤损伤,限制患者活动能力;电极片或胶带等有时会引起皮肤过敏,导致局部皮肤发痒,不利于患者基础病情的治疗和睡眠休息。这些损伤是轻微的,对于患者而言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由于这些损伤仍然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和生活,所以在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

2.2 睡眠障碍

急诊监护病房为多床位病房,通常4人左右同住一间。由于急诊的特殊性,急诊病房的抢救设备较多,目的是患者发生意外时,能快速进行抢救。但抢救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会干扰急诊病房内其他病患的正常休息。有的患者身体不适、疼痛难忍会呻吟不止;有的患者因肺部疾病导致不停的咳嗽;腹部胀痛的患者会通过排气逐渐缓解病情;当患者出现意外需抢救时,医生和护士的操作、设备工作时的噪音、患者的实际情况也会干扰同一病房的其他患者正常睡眠和休息。这些均会使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受到干扰,导致精神状态不佳,降低治疗效果。

2.3 心理状态

急诊患者的病情通常为急性穿孔,严重外伤、烧伤,车祸等,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意识较为清醒。由于是意外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常处于应激状态,心理状态不佳,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陌生、闭塞等负性情绪。加之急诊监护病房禁止家属陪护,并且严格控制探视时间,使患者对陌生环境、陌生病情产生恐惧心理。若同一病房患者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等情况,更会加大患者的情绪波动,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内激素、内分泌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

3 安全护理策略

3.1 规范护理措施

由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必须进行插管、穿刺等,所以在护理中不可以撤去监测导管。对因治疗需要而对患者产生的不适影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导管、仪器使用的重要性和作用,固定好各个导管,并进行整理,防止出现堵塞、折断等现象,尽可能选择对患者活动限制较小的部位进行插管监测。要求患者尽量少移动,少活动身体,避免导管脱落后再次插管,造成二次损伤。对插管口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发生感染等影响治疗效果。对电极片应保证每日更换,并变换贴附位置,用生理盐水及碘伏进行灭菌消毒,以减少皮肤过敏性反应。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患者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于气管插管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可通过动作、文字、表情等进行沟通。在进行插管等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动作轻柔,插管位置的选择应谨慎、适当,减少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3.2 加强病房护理

针对急诊监护病房为大病房、病床较多、病人之间容易相互影响的实际,合理安排病床,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减少噪音和病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对需要静养且不易发生声音的患者应统一安排在同一间急诊监护病房内进行护理监护。对于疼痛难忍、呻吟不止等产生较大声音干扰的患者可移入同一监护病房或单人监护病房,并在同一病房的床与床之间安上隔帘,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患者能够正常睡眠和休息。

对于仪器的噪音应调小功率和音量,噪音较大的仪器可使用加长导管,远离患者病床,或用物品遮盖(但要保证仪器散热正常)。应保证病房内温度、湿度正常,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患者不适,睡眠质量降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不适情况,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促使病情恢复。

3.3 加强心理干预

急病的突然性和危急性会给患者心理带来沉重负担,急诊监护病房的特殊性更加重了这种心理负担,使患者变得焦虑、恐惧、失眠、情绪异常。这会导致患者发生应激反应,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疾病的康复。因此,需采取心理护理进行干预。

对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应对患者及家属重点讲述患者的病情及入住急诊监护病房的必要性,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急诊监护病房的作用和意义,并要求患者、家属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在监护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护理,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3.4 加强沟通交流

护士在患者接受各项检查、监测、治疗前应向患者解释各项措施的内容和作用,减少患者对仪器和治疗的恐惧;在邻床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同病房患者的干扰,减轻其他患者对疾病或死亡的恐惧,防止其心理再次发生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爱好等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放松心情,舒缓压抑情绪。同时应开放家视时间,选取适宜的探视时间,使患者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人格丧失方面的预防。由于急诊监护室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因此抢救治疗时患者大多处于全裸状态,并且后期的插管监护限制了患者活动,所以进行护理时,身体的裸露会使患者情緒发生变化。对此,在进行护理时,应尽量拉好隔帘,为患者穿上衣服,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注重对患者人格的尊重。

4 结语

在该文中对急诊监护病房的安全护理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性的损伤问题、睡眠障碍问题、心理状态问题等因素影响着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康复,最后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急诊监护病房能对急诊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急诊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其特殊性,也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对急诊监护病房患者采用更为有效的安全护理策略,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加快患者康复,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