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中西审美异同看汉语政论文四字格英译

从中西审美异同看汉语政论文四字格英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4 01:17:16
从中西审美异同看汉语政论文四字格英译
时间:2022-12-04 01:17:16     小编:胡小唐

一、政论文翻译与翻译美学

政论文翻译研究可以采取翻译美学的视角:首先,翻译与审美密不可分;其次,美学对翻译具有全局性观览。因此,翻译美学对政论文翻译具有适用性。

翻译与审美:

翻译与审美同属于文化范畴。一方面,只要我们承认语言是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我们就在研究语言的道路上绕不开文化。而翻译与语言的关系,正如费道罗夫曾说到的那样: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手段忠实、全面地表达另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因此,翻译研究与语言学研究关系之紧密不言而喻(隋荣谊,李锋平,54-57),并同样需要文化上的考量;文化与审美,更可谓密不可分:在审美主体对事物美丑做出判断的过程中,要受到一系因素的影响,譬如地域性、时代性、以及民族性因素。这些因素,统统可以归纳在文化范畴之内。换句话说,审美同样受文化限制。因此,在同一个范畴之内,翻译与审美相互渗透,彼此融通。正是在翻译和审美不断地交叉和共鸣过程中,翻译美学应运而生。作为翻译学和美学的联姻,翻译美学将语言审美分析理论和语言审美再现理论相结合,是翻译学基本模式中的核心模式。翻译美学审视翻译过程中言语美自身的分量和独特的价值使得翻译的诗性得到了体现,也赋予了翻译美学独立的品格以及大有可为的未来。

二、《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及其英译中的语言异质美和文化审美投射

翻译,作为语际间以意义转换为轴心的语言运用,在艺术操作时往往具有依附性,并不能脱离原作的情、志、意的限制。然而,出于文化审美的考量,译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不得不对审美客体的美加以改造。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对原文的适当变通首先体现在选词炼字的层面上,其次体现在语句结构的调整上。译文由这些词句交织而成,散发着和原文不同的语言异质美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审美。

三、四字格之审美价值赏析

四字格即四字词组,包括汉语成语的四字格和普通词语四字格两类。从四字格谈起,一方面是鉴于词及词语是承载审美信息的最基本语言结构单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四字格所包含的成语是了解一个民族审美情趣最直接的窗口,是接近他们审美理想的最引人入胜的通道(钱冠连,249)。

《习》中部分四字格的代偿式英译:

下面,我们将赏析优秀的译者在受制于原语言的形式和文化审美的双重桎梏之时,是如何采用代偿式英译,在方寸之地大显身手的。

原文1:事缓则圆。

译文1: the work will be accomplished in the fullness of time。

中华民族自古以圆为美:八卦图外围为圆,中秋讲求月圆人团圆。就连花园中也要圆门圆花坛(钱冠连,241)。因此,圆的语义成分受汉语审美影响,不仅包括结束,完成,还包括圆满,成功。然而,在西方国家,中规中矩的圆并没有受到类似其在东方的待遇。西方审美观推崇突破和标新立异:建筑物以高耸入云为美,影视作品中追求一枝独秀的个人英雄主义。圆在西方并不能赋予受众圆满的审美体验。因此,译者将圆的文化特质淡化,提取其完成这一主要语义成分,不仅避免了西方受众滋生不必要的理解上的困惑,也言简意赅地传达了较为完整的原文语义。

原文2:立足本职。

译文2:should be anchored in thEir jobs。

该四字格在英译时离不开目标语审美文化的依托。英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在英语中,无论是词语还是语句,都有深深的海洋文化着色。例如,英国四面环海,海洋生物颇丰。英语词汇中也因此产生了许多诸如to drink like a fish,以及to feed the fishes等与fish相关的表达。再例如,英国航海离不开风力。因此,英语习语中也常常包含wind,例如,to sail before the wind,再如,to raise the wind。译文5中,anchor 本意为下锚,抛锚停泊,后衍生为使固定的含义。这一使用同样离不开英国悠久的航海历史。译者充分利用这一地道的表达,摒弃keep a foothold等看似规规矩矩的模仿,极大地贴合英语受众一贯的海洋审美经验,从而提升了受众对原文语义的审美接受度,强化了英语受众对于如何立足本职工作的深刻理解。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四字格英译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原文和译文中蕴含着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文化考量。出于审美角度的考虑,译者采用代偿式英译,适当地将四字格依意遣词,调整原语审美信息类型和结构,不仅完全可以实现语际间复杂的语义转换,还能在文化层面实现有效的跨文化转换,使译文的文化取向与原文的文化取向圆满调和(刘宓庆,章艳,20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