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2 00:14:11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
时间:2023-07-22 00:14:11     小编: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一般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交际参与者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自觉地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做到相互理解和彼此适应,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对外汉语老师,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即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文化以及学生的文化,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甚至依附汉语文化。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清醒的多元共生意识,平等对话意识、求同存异意识、文化对比意识和文化诱导意识。

一、多元共存意识

世界文化多元共生的现实,要求每个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及汉文化的传播教学中,要有多元共生意识。首先,我们要明确,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媒介,极具民族性。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祖先传给后人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因此,各民族的语言无不打上其深深的民族烙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和文化意义上呈现出巨大的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各民族在对世界、对自身的困惑、探究和理解的无穷进程中,导致彼此的着眼点、兴奋点的不同。其次,在文化观念上,我们要明确,由于各民族的文化无不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度性,因此,我们在汉文化的传播及跨文化交际中,既要避免汉文化优越论,也要防止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优越感的膨胀。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要保持这种清醒的认识,也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个多元共生的世界,我们谁也不能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二、平等对话意识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众声喧哗、语言繁杂的世界,我们就必须学会在平等对话中达到有效的沟通。在对外汉语领域的文化教学上,教师首先要对汉文化进行介绍。其次,我们教师也要对留学生的文化有个大概的了解,至少要了解班上每个留学生所来自的国家,他们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饮食禁忌、风俗习惯等。因为这不仅仅是为培养留学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汉语的需要,也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需要,更是跨文化交际中平等对话意识和汉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体现。再次,我们要明确介绍汉文化与留学生接受汉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了解一种文化与接受一种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我们要给予每个留学生了解汉文化与接受汉文化的自由。例如,当我们的教师在指出中国人对他人说天冷了,要多穿衣服,小心感冒之类的话纯属关心,决无视对方为弱智的文化背景后,某些留学生依然难以接受时,我们教师是否可以少说这些话呢?因为任何一种跨文化交际,要靠双方互相了解,互相宽容,互相适应后才能进行。

三、求同存异意识

在这样一个多元共生的世界上,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有平等对话的意识,也必须要有求同存异的意识。因为不同文化间总是存在明显的、微妙的差别,不可能达到天下一统。我们教师和留学生都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对方,我们可以和而不同,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课堂气氛,以体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求同存异意识。

四、文化对比意识

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对于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要非常敏感,能自觉地将文化比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举例来说,当教师听到日本学生说我要像龟一样坚持下去,阿富汗学生描寫美丽的姑娘眼睛像鹰一样,美国学生称赞老师跑得像狗一样快,英国女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说我家有妈妈、爸爸、哥哥、我和狗的时候,他既不吃惊也不生气,他知道这都是学生固有文化因素的显现。

五、文化动机诱导意识

西方第二语言获得理论的多种研究模式尤其是语言调节和文化合流模式,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将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定位于深层的语言习得社会心理上。其实,凡是长期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都会有同样的经验和体会:如果学习者对某种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怀有好感(亲近感),希望了解这种文化并参与第二语言文化集团的活动,甚至希望成为这个语言文化集团的一员用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即产生了参与的学习动机,那么他们就会激发出自觉而持久的学习热情。这些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成绩和第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而言都较不具备参与动机,只是持实用动机的学生更强。

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和第二语言获得理论都提示我们,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导人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帮助学习者正确地理解目的语交际的表层信息,其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拉近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诱导学习者对目的语产生良性的学习动机,从而成功实现第二语言学习。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文化因素是关系到第二语言教学成败的不可或缺的教学因素,它应该与功能、意念项目,语音、词汇、语法项目一样,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并在整个第二语言教学中处于灵魂的地位,发挥主导的作用。

五种文化意识的关系是:多元共存意识、平等共存意识、求同存异意识作为对外汉语老师基本的文化意识而必须具备,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始终贯彻文化动机诱导意识和文化对比意识,这是对外汉语教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