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翟理斯《汉语无师自通》与窦乐安《汉语自学》比较研究

翟理斯《汉语无师自通》与窦乐安《汉语自学》比较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02:24:37
翟理斯《汉语无师自通》与窦乐安《汉语自学》比较研究
时间:2022-12-19 02:24:37     小编:

翟理斯《汉语无师自通》与窦乐安《汉语自学》比较研究

一、两书概况

两书均为汉语自学教材,成书年代相近,且在出版后的几十年间多次再版;两书的定位均为汉语口语自学教材;使用对象大体一致,均为在中国生活的商人、游客、家庭主妇等。同时,两书作者也有较大的相似点,翟理斯与窦乐安均为英国人,两人不仅在汉学上成就十分巨大,同时对汉语本体的研究也有一定建树,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本文拟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角度对两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为现今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参考。 《自学》第一版出版于1914年,由伦敦Marlborough公司出版,作为该公司自学类系列教材之一,该公司另出版有《日语自学》等教材。该书副标题为By the Natural Method with Phonetic Pronunciation Thimm’s System。全书共154页,分六部分:编者按语、音节表与发音、可供比较的声音表、元音使用的语音价值、词汇表、日常表达的短语和句子。

二、“准”话题型汉语教材与散点式编写体例 《自学》共18课:谈论话句、动情词、询问、搭火车、旱路雇车、火轮船、到达、到客寓、饮食、时间、天气、卫生、信件电则、举荐、城内拜客、买卖、批发买卖、兑钱。

刘珣(2000):话题是指会话的中心内容,如天气、家庭、职业、爱好等。话题型教材以话题为纲安排教学内容,在话题中常常突出一定的功能和结构,体现出综合性。《自通》与《自学》每课均有一个话题,因此可以先将两书暂且定位为话题型汉语教材。

但两书离话题型汉语教材显然有一定差距,作为话题型教材,首先以话题为纲,继而根据语法或句型结构的难易程度和词语的分布来安排教学内容与顺序,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语言习得规律来进行编排。但两书课与课之间均是一个并列的平行关系,不存在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所教授的知识点完全是一个平面性质的,无任何梯度,因此,只能将它们称为“准”话题型汉语教材。

通过课文标题可以发现,《自通》中更明确了话题的使用者,而《自学》则更明确了话题的内容,它们涵盖了衣食住行、日常交际与商业活动的许多方面,材料丰富,信息量大,在涉及的面上,《自学》显然优于《自通》。

两书每课定有一个话题,而话题则需要通过对话展开,对话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进行,一般通过问答等形式展现出来。但是研究发现,两书的对话特征均不够明显,很多是有问无答,而有的只是个人的陈述或者祈使,均无法看作对话。这样一来,虽然课文中存在对话的内容,但因为夹杂了另外一些非对话性的句子,使得整个课文的对话特征不够明显。同时,对课文的研究还发现,由于在课文中均没有标注出明确的对话人物,因此对于对话内容的把握也造成了困难,甚至产生了难以辨别对话中的上下句的困难。

三、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1.语音

《自通》全书未出现一个汉字,而是用英语的元音和辅音来标注汉语,如第一课《游客》中的第30句:I will give you five dollars. 它的汉语读音对应描述为:Woa kay nee woo k’wi ch’e-enn.(我给你五块钱)。翟理斯认为,“这是一种尝试,如果尽可能的话,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汉语。”通过自己的母语对第二语言进行标注,这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是一种方法,不过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对那些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汉语日常交流会话的家庭主妇、商人、游客来说,这却是一种十分简便快捷的方法。他们不必学习汉语的发音规则,也没必要学习复杂汉字部首,更省却了繁难的汉字学习,减轻了学习的负担,也达到了基本交流会话的目的,这是翟理斯为汉语学习“无师自通”所做的努力之一。事实上这样的方法受到了众多人的青睐。

《自学》不像《自通》没有一个汉字,词汇、课文部分都是汉字,因此需要一个拼音体系来对汉语进行描述。在《自学》中共提到了三套拼音体系:第一套是威妥玛氏拼音,第二套是标准罗马拼音,第三套是Marlborough拼音体系,是专门为该书建立的拼音体系。在“可供比较的声音表”这一节中,窦乐安将三套拼音体系放在一起,便于学习者比较。 “音节与发音”这一节中对这三种拼音体系进行了评述,相对而言,威妥玛氏拼音适合于使馆翻译学生,标准罗马拼音适用于中国人,而对那些从未学习过汉语的一

般西方人来说,显然第三种Marlborough拼音体系来得更为简便与实用。

在《自通》中没有出现一个汉语声调,这在当时曾引起过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外界对此毁誉参半。而翟理斯在《自通》中回避声调,并不是认为声调不重要,他认为“声调不重要”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他对于这种观点从来都不苟同。而且翟理斯在给自己父亲的信中也提到了声调的重要性。

但《自通》中之所以没有出现声调,用翟理斯自己的话来说:“因为这本小书仅仅是一本速成的手册,所以使用声调会显得特别不合适。”因此,可以将《自通》中没有出现声调看作是翟理斯在认识到声调重要性之后的有意为之,而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习者的负担,以达到速成、自学的目的。

在《自学》中专门有一节谈到了汉语的声调,窦乐安首先提出了汉语声调学习的困难性。不过窦乐安认为声调虽难学,但并不十分重要。他认为句子的意思、词的用法要比每个词的声调来得更为重要,甚至当你句子的用法正确,即便你的声调不正确,别人也能够理解你的意思。窦乐安的观点不完全正确,但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首先认为汉语声调不重要显然是错误的,但是若仅从简单会话交流的角度出发,声调的确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即使学习者发音不准、洋腔洋调,但如果对句子整体的把握准确,对方也能理解他的意思,这并不会影响到日常的交流。

2.语法

在《自通》中,语法部分十分简略,《自通》全书共60页,语法部分仅有1页,翟理斯着重介绍了三点与英语语法区别较大的汉语语法规则,突出重点并且十分简略。而在《自学》中完全没有提到语法这一部分,作为为零基础学习者编写的汉语口语自学教材,《自通》与《自学》在对待语法的态度上十分一致,那就是在教材中均舍弃了语法学习的内容,这可以说是相当正确的。与印欧语的语法比较而言,汉语语法来得纷繁复杂的多,对于那些只希望掌握汉语基本会话的商人、水手、家庭妇女来说,汉语语法显然是可以忽略,不必要学习的。

3.词汇

《自通》中28-60页为词汇部分,占全书内容三分之一,按照英语字母表的顺序从A-Z收集词语,《自通》中的词汇部分共有665个词条,绝大部分均为常用词,举凡购物、居家、海关检验,航海进出等方面的用词大都有所涉及,词汇部分对课文内容是一种补充,但因类似于词典编排的词汇收集方式,与课文的呼应关系不够明显。 两书在词汇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词汇部分所占的比重都十分大,而《自学》更多于《自通》,占到了全书的二分之一。纵观早期西人汉语学习史,对于词汇的重视是他们汉语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两书中词汇部http://wwW.LWlm.cOM分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但《自通》与《自学》比较而言,《自学》词汇部分的编排与设置来得更为科学合理。首先,确立了每课的主题,再根据主题收集词语,这使得学习内容更清晰,学习者若要查阅、学习某一主题时则更为便捷、有针对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作了简单介绍,如五行类、五伦类等课;第三,与课文的结合程度十分紧密,开宗明义明确课文与词汇的对应关系,这在我们现今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这有助于降低学习者难度,便于在掌握课文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