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指代词“人家”在近代汉语和凤冈方言中的几种用法

指代词“人家”在近代汉语和凤冈方言中的几种用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9:11:17
指代词“人家”在近代汉语和凤冈方言中的几种用法
时间:2023-08-05 19:11:17     小编:
摘 要:“人家”一词在近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用意多种多样。由于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该词在近代汉语中的一些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用或用法有所改变,但作为现代汉语之一的凤冈方言,却很好地将“人家”在近代汉语中的一些用法传承了下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讨论指代词“人家”在近代汉语和方言中的一些用法。

关键词:近代汉语 人家 指代词 凤冈方言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近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用或用法有所改变,但在有些方言中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凤冈方言中就保留了的近代汉语指代词“人家”。

凤冈县位于贵州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总人口41.5万。凤冈方言没有特殊的指代词,其读音与用法和普通话的指代词大多数是相同的。但也有存在差异的地方。本文将讨论凤冈方言中保留与普通话有差异的近代汉语指代词“人家”。

“人家”的最早用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

里克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国语·晋语二)

韦昭注:“因骄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也。”“人家”当作“他人之家”或“他人之家的人”解,具体对象是指人。

薛国红、马贝加在《代词“人家”的来源》中认为 “人家”从南北朝至唐代始终存在两类双解现象,到了唐代,“人家”的两解用法渐渐增多。其引例为:

“人家有百匹资,尚欲市别宅,况有天下之富,万乘之尊乎!终当缮之耳。”(晋书·载记·石勒下;2748)

薛国红、马贝加认为例句中“人家”有两解,既可以理解为整体的“他人之家庭”,也可以理解为个体的“他人家中的人”。吕叔湘先生在《吕叔湘文集》(第三卷)中也列举了此例,他认为例句中“人家”是以“家”字为主体的意义。具体论述为:“‘人家’这个词从构词的主体讲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以‘家’字为主体的意义,如‘人家有百匹资,尚欲市别宅。’另一个是以‘人’字为主体的意义:人家等于人或别人。”

上述例句中的“人家”不管是当作两解(“他人之家”或“他人之家的人”),还是认为一解(以“家”字为主体的意义),都说明“人家”尚未褪尽“家庭”意义。不过,以“家”字为主体的意义这里不讨论,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人家”作为代词即以人字为主体在近代汉语和方言中的几种意义。

一、泛指别人

指代词“人家”究竟在何时产生?薛国红、马贝加在《代词“人家”的来源》中认为在元代。其引例是:

哎!银子也,你饥不能与人家做饭食,你冷不能与人便做衣服,你这般沉点点冷冰冰衠则是一块儿家福。(《全元曲·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第二折》,刘君锡;5490)

吕叔湘先生在《吕叔湘文集》(第三卷)中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其引例有:

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红楼梦》19.9) 上面例子的“人家”泛指“别人”,当然也有直接说“别人”的。如:

自己没有法子,也该请教别人。(《老残游记》18.10)

但“别人”之后还是可以加“家”字。如:

难道别人家来得,咱们倒来不得的?(《红楼梦》 9.14)

“人家” 在凤冈方言中也有泛指“别人”的用法,即泛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这个意思与“别人”相近, 与“自己”相对。此种用法有不同的修辞效果。如:

(1)人家都能做得到,你也可以做到噻。

句中“人家”带有劝勉鼓励的语气,意思是你不比别人差,你也能做到。

(2)人家才学一年就得行了,你学了两年家还不得行。

句中“人家”带有抱怨、不满、责备的意思。

(3)城市头的人,几百块钱买一件衣服穿一季就不要了。哎,人家有钱。

句中“人家”表达一种对城头人羡慕的语气。

(4)城头的人不像我们要干体力活,人家家里的地是请人扫,饭也是请人弄,买点菜也要请人背,人家即便是去锻炼,也要坐电梯到五楼去锻炼。

句中“人家”表达讽刺之意,讽刺城里的人运动太少,即使有时去锻炼也没有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近代汉语说“别人”“别人家”,不说“别家”。普通话不说“别家”,也不说“别人家”,说“别人”或“人家”。而凤冈方言不说“别人”“别人家”,说“别家”。如:

(5)别家都做得到,你为哪样做不到嘛?

(6)别家经常打电话回家,你半年都没打个电话,忙得很啦。

凤冈方言中“别家”和“人家”意思和用法相同。在“人家”表示第二人称时,只说“人家”,不说“别家”。(“人家”表示第二人称例子见下文)

二、从泛指别人变成专指别人中的一个,意思等于“他”

“人家”衍变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其衍变的时代尚不能完全确定。吕叔湘先生在《吕叔湘文集》(第三卷)中虽然提到了“人家”作为第三人称的用法,但没有具体指出其产生的年代,引例也都比较晚,如:

(7)你快喝茶去罢,人家都想你一天了。(《红楼梦》82.4)

(8)平白的受了人家一副金镯子。(《老残游记》5.8)

“人家” 在凤冈方言中也有表示第三人称的,专指某个人或某些人,这个意思相当于“他”或“他们”,但又有着第三人称代词所不具备的修辞效果。如:

(9)那些强盗良心烂得很,人家是寡母子,还去偷人家的鸡。

句中用“人家”显得寡母更加无辜可怜,小偷更加可恶。

(10)王嫂对孩子说:“小会学习好得行喽,没见她看过书,她家老的(爸妈)也没管过她,人家就是得行。你们这些仔仔呀就是不专心。”

句中“人家”表示对小会的羡慕和对自己孩子的不满。小会看书时间很少,父母也没有监督过,可是她学习成绩照样好。而自己的孩子有父母监督也不认真学。

(11)人家去年已经搬到贵阳去了,现在回来当然嫌你们穿不干净,人家已经是大城市的人啦。

句中“人家”表达强烈的讽刺,有嘲弄不屑之意,意思是那人自己也是农村人,才搬去城里几天,就瞧不起农村人了。

“人家”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和表示泛指“别人”的修辞效果是一样的。

凤冈方言中还有一种用法即是在“人家”后加“他(他们)”或名词,组成“人家+他(他们)”或“人家+名词”的形式,这种用法一般表示对对方不满。

(12)人家他已经把包包弄好(收拾行李)啦,你还在这里慢腾腾的。

(13)人家阳阳和你一样大,人家已经读高中了,你还在读初二。

这种“人家”后直接加“他(他们)”或名词的用法近代汉语中没有,但是近代汉语有“人家”“他(他们)”并用的现象,不过“他(他们)”不是直接加在“人家”的后面,而是分开用在前后两个句子里,如:

(14)我的大爷,你怎么惹他呢?人家的照应到了。(《三侠五义》35.11)

凤冈方言“人家+他(他们)”或“人家+名词”的形式可能就是近代汉语中此种用法的变异形式。普通话没有此种用法。

三、拿“你”作主体,指你

中国以外的别人,那么包括“我”在内;有时候,意思就指“我”

“人家”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意思是指“我”或“我们”。薛国红、马贝加在《代词“人家”的来源》中认为“人家”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最早的用例出现在元杂剧、散曲中。如:

(15)(旦出门见科,云)兀那老子,好不晓事,人家做买卖去处,你当着门做甚么?(《全元曲·杂剧·张孔目智勘魔合罗·第二折》,孟汉卿;3353)

(16)天边月,月正南,前后各三三。离是女,坎是男,妙玄谈,不说破教人家怎参?(《全元散曲·商调·梧叶儿》,无名氏;1890)

蒋绍愚、曹广顺先生在《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中说:“‘人家’用作他称唐代可见,宋元以后使用频繁。有用作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例子。”其引例为:

人家改一个门楼,措大家又献言语。(龚鼎臣《东原录》)

这一幅行乐图。向行家裱去,叫人家收拾好些。(《牡丹亭》,第14出)

不过,不管“人家”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还是出现在元杂剧、散曲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近代汉语中“人家”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如: (18)人家这儿疼得都顾不过命儿来呢,你还拿我打哈哈哪。(《白话聊斋》11.5)

“人家”在凤冈方言中也有指称第一人称“我”的用法,此种用法一般情况下表明对话双方关系比较亲近,选用“人家”来指代第一人称的多为女性,表达娇羞、撒娇之情。如:

(19)爸爸,你就许我和同学一起去嘛,人家还没去过北京呢!

句中选用“人家”代“我”,体现了女儿在父亲面前表现的撒娇之情,这样会增加对方同意的机会。如果换成 “我”,就显得有些冲突,有些正式,好像命令一样,说话人也就显得没那么可爱了,自己的要求就不一定能得到对方的答应。使用“人家”一词来转指我,语气要委婉些,有时即使是责怪,也多半是嗔怪,娇嗔。如:

(20)妻子笑着说:“不爱吃就算了噻,不要一天都说人家做的菜不好吃。”

句中妻子表达了对丈夫的不满情绪,有些责怪对方,但由于使用了“人家”一词来转指“我”,不满之情显得轻了很多,如果改成“我”,就变成了严厉的责备,就明显带有一种怨气,显然与说话人的表情不符,说话人虽然不满对方批评自己的手艺差,但是她还是高兴的,从“笑”一词可以看出。

“人家”指称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凤冈方言中还有一种用法,即在“人家”后加“我(我们)”,组成“人家我(我们)”的形式,这种用法也表示对对方的不满。如:

(21)妈妈说:“叫你在家把菜洗好,你还在看电视。”孩子回答:“人家我已经洗好了,你没看到啊。”

(22)老板说:“赶快做,没时间了。”工人回答:“人家我们不是在做啊?”

近代汉语中没有这种“人家”后直接加“我(我们)”的用法,但近代汉语中有“人家”和“我”并用的用法,不过“我”不是直接加在“人家”的后面,而是分开用在前后两个句子里。如上述“白话聊斋 11.5”例。

凤冈方言中“人家+我(我们)”的形式,也应该是近代汉语中此种用法的变异形式。普通话没有这种用法。

四、“人家”指代第二人称,指“你”

“人家”在凤冈方言中还有指代第二人称的用法,只是这种用法出现得很少。它有不同的修辞效果。

(一)表示说话人内心的忧伤

(23)你家庭条件好,人品又好,长的又可以,人家哪看得起我呀。(一个女孩对男孩说)

句子反映了女孩喜欢一个男孩,但又担心男孩看不上自己。“人家”反映了说话人忧伤和失落的心情。如果将“人家”改成 “你”,表现的则是说话人的豁达大度。

(二)表示玩笑的口吻

(24)小王对表嫂说:“听说你做的菜好吃得很,哪天来你家‘撮’(吃)一顿,行不?”

(25)表嫂回答:“你这有名人(大人物),请还请不来,就怕人家不肯来唷。”

如果把表嫂答话中的“人家”换成“你”,语气就显得有些生硬。

近代汉语中“人家”没有指代第二人称的用法。普通话中有此种用法。

由上可知,指代词“人家”在近代汉语中就有非常广泛的指称功能,它可以泛指“别人”,也可以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这也就决定了“人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凤冈方言中词义丰富的特点。

(本文为“凯里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团队成果”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2]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薛国红,马贝加.代词“人家”的来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