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辽宁地域文化保护研究

辽宁地域文化保护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2:36:42
辽宁地域文化保护研究
时间:2023-01-12 02:36:42     小编:

[摘 要]二人转文化作为辽宁特色地域文化,三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本文在二人转地域文化保护价值的视角下,就二人转如何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二人转;地域文化;保护;传承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各个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各个民族。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出现首先是有地域性区别的,各个地域的人群都是按照自己不同的方式创造自己的文化。这样,文化一发生就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辽宁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又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不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比较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性文化有二人转、满族剪纸、海城高跷秧歌、喇叭戏、凌源皮影、丹东的单鼓、清永陵、牛河梁红山文化、金牛山人旧石器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却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危机,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成为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二人转地域文化保护的价值

辽宁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大致可分析为三个方面。一是“闯关东”流浪汉们带来的移民文化,二是满汉蒙等少数民族长期融合形成的多民族文化,第三则是独特的乡土文化。二人转艺术作为辽宁地域文化的一份子,不可避免带有辽宁地域文化的特点:表达方式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唱词质朴,舞蹈优美;艺术特色诙谐幽默、泼辣风趣等等。二人转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三百年来深深扎根于民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1、文化教育价值

二人转文化是辽宁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自清雍正年间,“孙大娘”与王伦生父子二人在锦州演艺“双玩艺儿”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二人转艺人们演绎传统二人转作品大约有三百多个,其中的五分之二是讲历史故事的,如:《纲鉴》、《清律》、《禅宇寺》、《密建游宫》、《华容道》、《秦琼观阵》、《观星》、《穆桂英指路》、《浔阳楼》、《朱洪武放牛》等,创始于民间的二人转曾对没有条件接受文化教育的百姓们进行了历史故事和常识的普及,极具文化教育意义。

2、艺术价值

二人转三百年的发展史使得二人转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大流派,这四大流派以东北的几个城市为重点,如东派重点城市为吉林市,二人转重舞彩棒,兼武打;西派重点城市是辽宁黑山县,二人转讲究板头;南派重点城市为辽宁营口市,二人转讲究歌舞并重;北派重点城市为黑龙江北大荒,二人转讲究唱腔要优美。二人转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艺人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手绢花、扇花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展现其高超的技艺,如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这些功夫、绝活还有经典唱腔是艺术大家庭中的奇葩,是其保护与传承的精髓。

3、经济价值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二人转作为辽宁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助推辽宁经济发展的引擎。以经营二人转为主的本山传媒,2003年成立第一家“刘老根大舞台”发展到2011年,其品牌价值已达到17.143亿。此外,吉林市的关东林越艺术团、长春和平大戏院都是通过传播二人转文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见,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在形成精神活力的同时,也带动经济生活的全面提高。

二、二人转地域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文化转型时期,二人转作为辽宁最具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应该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1、政府在地域文化保护中起主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因地制宜,为地域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积极推进文化制度改革,引导民众追求健康的文化趋向。例如,开辟二人转传授场地;鼓励各级文化团体举办专业二人转大赛,把二人转艺术中经典的唱腔、绝活传承下去。

2、积极扶持民间力量

二人转艺术生于民间,是民众自由抒发喜、怒、哀、乐的表现手段,反映下层民众的情绪、理想与追求。作为民间艺术,二人转的成长需要泥土的味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性旅游大打二人转之牌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为二人转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积极的支持,来辽宁旅游的人必定享受一次二人转大餐才算不虚此行。散落在民间的艺人需要正确的引导、积极的扶持,将二人转的鲜活、灵动与质朴、真挚有机结合,净化二人转环境。

3、建立有效的行业规范

由于二人转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特别是赵本山连续二十年走上春晚舞台,使得二人转在大江南北家喻户晓,但人们视野中的二人转并不是传统二人转,它是融合、吸纳许多艺术形式的结果,虽然东北三省的省会都相继设立了二人转演出场所,但是演员的演出更多的是投其所好,看观众眼色行事,使得二人转原滋原味的程度大打折扣。虽然二人转艺人当年行走江湖时曾定下行规:“不许丢单;不许拉烟;不许错报家门;不许误场;不许滥唱;不许犯狯;不许吵谣;不许抠门挖相;不许招邪;不滥道。”这些行规是当年老艺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形成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在新形势下二人转的乱象也需要有关部门做出明确的规范。

4、教育机构技艺传承

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教育机构来实现,但是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现阶段还没有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民间艺术的传承仍然处在口传心授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传承体系。有些地方二人转艺人办起了二人转艺校,都只是短暂培训性质的,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支撑,如辽宁的李秀媛(艺名筱月霞)、李桂芬就利用自家的院子传授二人转,条件有限、空间狭小。本山传媒与辽宁大学的合作开起了二人转进高校的先河,对二人转的传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十八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如果辽宁省内艺术类高校能够增设二人转专业,系统地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把民间老艺人请进来,进行绝活、唱腔、舞蹈的传授,那么既是对二人转的传承,也是对民间文化弘扬。

总之,二人转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赵本山等艺术家们的呼吁与匡扶下刚刚起步,其未来之路还很漫长。赵本山说:“我想让‘二人转’在不失去它的本色,不失去它的母体,不失去它的大俗艺术,不失去它本土魅力的前提下,来一个全国性的发展……”。这也是全体二人转艺人的心声,二人转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各界提供的适宜土壤。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