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民族危机意识探析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民族危机意识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1:42:43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民族危机意识探析
时间:2023-08-08 01:42:43     小编:

[摘 要]九一八事变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并由此展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沉重的灾难。胡适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的很多思想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在分析胡适的一生时,发现九一八事变对其人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位爱国文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深深的触动了胡适,增强了胡适了民族危机意识,使得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关注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各种救亡图存的建议,虽然他的思想观点中,多少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但并不影响其思想在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胡适;民族危机意识

九一八事变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依靠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借中国内部分裂这一时机,发起的侵略战争,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打破了当时世界的和平局面。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九一八事变是我国历史上最耻辱的灾难之一,日本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事变发生之后,中国的各个阶级、政治集团等都认识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挽救民族危机的对策,胡适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曾积极参与到抗日爱国运动中,他的很多思想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对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后的时局也极为关注,并且自身也积极参与到了抗日救国的各项运动中。

一、九一八事变对胡适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胡适本人的刺激也尤为突出,这就使得他经常会发表一些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文章,诸如《惨痛的回忆与反省》、《整整三年了》等文章都体现了他的民族危机意识,甚至在胡适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期间,在致信《纽约时报》九十华诞时也没有忘记国耻。在九一八事变后他的每一篇文章中,胡适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危机意识,呼吁国人认真反省自己,发愤工作,实现自身的觉悟。他指出,日本之所以敢侵略中国,是因为国人在醉生梦死里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六十年,只有我们努力工作,才能够寻得生路。

九一八事变刺痛了胡适的内心,他本人也清楚的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日本史学家井上清曾说,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那样没有间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与关东军就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并制订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去挽救中国的分裂局面,不注意去整合接近失衡的社会,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军也分裂为了三部分,这就使得在破碎的中国国土上,出现了可悲的景象,直到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中国国内成为社会的政治主题,中华民族开始结束分裂的局面,走向团结抗日的道路。

二、胡适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更加激发了胡适的爱国热情,然而,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却坚持不进行军事抵抗,甚至没有与日本当局进行积极的交涉,当时的国民政府副院长宋子文在于美国驻华公使会见时表示,中方不与日本进行谈判的关键在于政府可能会因为民众反对而无法进行。胡适在当年11月致信宋子文,请求其应该与日本进行交涉,并且在次年以“取消满洲伪国,恢复领土以及行政主权的完整”作为与日本交涉的目标。根据胡适的分析,在当时的日本政府内军人和文官内阁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内阁的五项谈判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得我国东北地区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之前的状态,而且从国民党政府角度分析,国民党的懦弱本质使得他们对日本不敢打,企图寻求美国的支持,这种交涉方式也可以确保中国东北免受日本侵略,也可以作为当时中国国内救国的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方式。

三、胡适对九一八事变发生原因的分析

胡适对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事件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欧战时期的日本几乎独自控制着中国,当时的国际背景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全世界近几年以来的经济大萧条,美国自身的经济凋敝,这些因素都使得欧美不能够以全力顾及远东的发展局面,从而使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并压迫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运动。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尽管中国各界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对日宣战的号召,但是,蒋介石却提出,中国的存亡关键在于内忧而不是外患,没有积极阻止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导致中国的领土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胡适等知识分子创办了《独立评论》,以此作为讨论国家和世界时局的平台,发表一些一般人不敢说的言论,胡适作为该刊物的主编和核心人物,在其编辑发行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对抗日战争具有推动作用的文章。此刊物的主要读者主要是一些青年学生、开明商人等,所以文章的发表对这些人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胡适在分析中日经济、军事实力之后,认为双方实力过于悬殊,中国正面与日本硬拼的话,胜利的可能性较少,但是,这一思想观念却忽视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优势,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年之后,胡适还发表了纪念文章《惨痛的回忆与反省》,提出,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之所以会得逞是因为中国自身的积弱太深,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数次外国侵略战争,中国政府都没有奋起反击,而且更让人愤慨的是每次国内的变革都被随之而来的旧势力所压迫。胡适在对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进行分析时认为,传统文化的糟粕导致中国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愚昧无知,加之,西方国家对国内民众思想的错误引导,影响了中国的改革步伐;为此,胡适针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太富于个性,对外来文化的接收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中国的改革过程中没有将变革的具体举措落实到社会的重心,并以孙中山的改革为例,指出,孙中山改造过的国民党曾一度为民心所向, 但是这个改革的重心缺失了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眼光的领袖人物。

在1934年胡适发表的文章《信心与反省》中,胡适认为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应该在全民族树立起民族自信心,正视自身的发展中的缺点,与此同时,胡适发对那些认为中国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文化过于丰富,过于创作性,为此,他告诫中国人不能因为过去的成就而不能自拔,不能忽视日本人因为模仿而创造的优点,并指出孙中山所改造过的国民党,因为缺乏远大的政治眼光而失败。1933年胡适在《日本人应该醒醒了》一文中,正告日本的政客和军阀,虽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领土,但是中国永远不可能被征服,中国的民族精神总有一天会在血的洗礼下强大起来。胡适所写的各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民族危机意识和爱国情感,而对于他本人的发展来说,胡适也因为九一八事变,更加深入的观察和学习日本的各类问题,成为了一个有关中日关系和国际关系的专家,也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怀和学识理念使得他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可以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国驻美国的大使。

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促使了国内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推进了国家的社会改革和民族精神的进步,在胡适等知识分子的有效宣传下,全民族不分阶层,不分党派,同仇敌忾,结成了团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意的觉醒,使得抗日战争真正成为了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五、结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