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邢地墓葬看西周邢文化特点

从邢地墓葬看西周邢文化特点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3 00:52:08
从邢地墓葬看西周邢文化特点
时间:2022-12-03 00:52:08     小编:

[摘 要]邢文化是一支重要的地域文化,但是由于资料的匮乏和研究深度的不够,西周邢国史和西周邢文化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从邢地墓葬入手,总结邢文化的特点,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西周;邢国;邢文化;特点

地域性方国史及诸侯国史研究,是研究中华民族发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先秦地域的发展情况,对于了解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特点、及其与其它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先祖留给我们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其中,邢文化就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支地域文化。本文就试图总结邢文化的特点以求教于学者大家。

对于邢文化的研究,文献资料涉及甚少,但是近些年来的考古发现却为我们展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西周邢国墓葬有:南小汪遗址、葛家庄遗址、张家坡井(邢)叔家族墓地等。其中,南小汪遗址为邢台地区西周时期面积最大的遗址,葛家庄为西周时期高等级墓葬区。本文就从这些考古发现入手,通过对墓葬的随葬品以及其所反映的葬制和葬俗的分析,总结出西周邢文化的几个特点。

一、继承性

从出土的随葬品来看,陶器、青铜器、玉器都透漏出浓厚的商文化因素。如:分裆袋足鬲、三角划纹簋与殷墟四期同类器形制相类[2],与本地晚商阶段的同类器也几乎是难以区分;南小汪M28出土的爵,筒形腹,卵底,双柱较高贴近流口,三足外撇,与殷墟西区M2579∶021形制相同。[3]

二、骤然性

西周邢文化的骤然性主要是指西周早期典型周文化因素突然而至。可以说,邢台地区在西周早期偏早阶段仍是晚商文化的自然延续。但是,到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大量具有典型周文化因素突然降临到邢台地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从青铜器来看,南小汪M73出土的簋,双半环耳,耳下带有小珥,高圈足,颈饰带状饕餮纹加圆涡纹,腹饰竖条纹,与洛阳北窑西周早期墓M37∶2白懋父簋从形制到花纹几乎全同[5]。带有半环形双耳的簋虽在殷墟晚期极为常见,如殷墟西区M1713∶33[6],但耳下有珥的簋却是周式簋最为流行的样式,在殷墟极少见到。

西周早期晚段邢台地区文化面貌的突然改变,典型周文化因素的大量侵入,只能与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即邢国的分封。或者说,随着周公之子被封至邢国,大量的周文化因素一同涌入邢台地区,改变了该地区晚商以来的文化面貌。

三、独特性

西周邢文化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周文化,但是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典型的周文化还是有差异的。

(一)墓道使用

墓道,是指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商周时期的墓道皆为斜坡形墓道,仅使用于大中型墓葬。由此可见,使用墓道的墓主人一般为周天子、封国之君及其夫人、高级贵族等。张家坡井(邢)叔家族墓中,有的使用的是双墓道,有的则使用的是单墓道,似乎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因此,这一点体现了邢文化的独特性。

(二)陶器

邢文化的独特性在陶器上反映地最为明显。邢台地区的西周陶器自早至晚以泥质陶为主,约占整个陶器群的60%~65%,与洛阳地区相似,但洛阳地区泥质陶的比例远远高于邢台,达到85~90%左右,琉璃河遗址则以夹砂陶为主,且由早到晚夹砂陶的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从器类上看,虽然邢台地区与洛阳、北京等地一样有相当数量的晚商文化常见的器物,如无足根分裆鬲、厚唇簋等,但在整个陶器群中,、盆、罐、瓮等器类的数量远远多于周边地区,而且同一种器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如陶盆,口径有大小之分,外表纹饰有绳纹和素面之别,腹部有深浅之分,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即便相同的器物,造型亦有所区别。[7]

四、包容性

西周邢文化的包容性主要是指其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因素,如1994年葛家庄出土的有銎铜钺、葛家庄M116出土的鸟首铜剑,其管銎和兽首的作风显系北方系青铜器的因素。南小汪遗址的有孔石锤斧也可归入北方系石器之列。含有北方因素的青铜器和石器的出土,与西周时邢国处于中原与北方交通的咽喉地带有关。

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如今,西周邢国史与邢文化研究工作刚刚起步,随着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考古新资料的出土,使邢文化研究的资料不断充实,将对西周邢国史和邢文化的研究开辟新的认识点。总之,通过对材料的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讨论的深入,有关西周邢国史的问题和邢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位置将会日益清楚,并更加显示其重要性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