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武安傩戏的祭祀与演出

武安傩戏的祭祀与演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4 00:30:04
武安傩戏的祭祀与演出
时间:2023-08-24 00:30:04     小编:

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的固义村,地处武安市西部山区,是一个传奇、神秘的小山村,一个被太行山脉、黄土高坡和青石砌墙包裹着的小山村。这个坐落在南河北岸的古老山村,现已享有冀南民俗文化中心的雅称。该村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而神秘的民俗文化,传承着一种多姿多彩的原始图腾舞蹈,一种气势恢宏的大型社火活动。这就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发源于夏商时期,形成于先秦时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傩的记载。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仍保留着古拙的风格和神秘的色彩。是冀南最有特色,最具吸引力,最隆重的大型社火表演活动。也是迄今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独特的民俗文化画卷,被称为中华文明发展活化石。

武安县固义村的傩戏是从古代傩祭、傩乐、傩舞和驱邪习俗发展而来,依社会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求佑祛邪,驱瘟逐疫;二是祈天祈地,风调雨顺;三是尊老爱幼,奉公守法。

据村中的老者回忆,固义的傩艺表演可追溯到明代中叶,但它那古老的形式和内容,则可以推进到历史的更深处。早期社会,人们无法抗拒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这就产生了鬼神的概念。于是人们把这种想象的鬼神也分为善恶,通过祭祀和表演,扬善惩恶,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傩中的“黄鬼”就是一种邪恶的象征。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瘟疫、痨病使人面黄肌瘦,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鬼”在作祟。固义乡民所说的“黄鬼”还指那些虐待父母的忤逆不孝者。这反映出明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正统儒家学说的浸透,而使“黄鬼”的所指由自然灾害转向人本身的邪恶。

捉黄鬼的传说

关于捉黄鬼还有个传说。村中的老人们讲,相传“大鬼”、“二鬼”、“黄鬼”和“跳鬼”本是哥四个,但是老三“黄鬼”终日游手好闲、无恶不作、欺负弱小、虐待父母,并到了不除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为了还一方平安,“大鬼”、“二鬼”和“跳鬼”哥仨决定将老三“黄鬼”除掉,以告慰家乡父老。老四“跳鬼”自幼和老三关系最好,在押着“黄鬼”游街示众准备斩首的过程中,始终在“黄鬼”的前面不停地蹦跳,显示出其心中的不安和矛盾,但最后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情感,一起将“黄鬼”押上“刑斩台”。

傩戏的面具

“捉黄鬼”中的各种人物角色,大都以脸谱和面具为扮相。他们身着古装和各种配饰,面目或庄重或狰狞。这些角色大都是世袭的,辈辈相传,不派不选,使其久演不衰。全村戴面具的约有三、四十人,画脸谱的多达四百多人,几乎是家家有角色,户户都参与。

在傩戏的表演中,面具是必不可少的。有的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彩绘而成,按造型可分为整脸和半脸两种。整脸刻绘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个脸部。半脸则仅刻鼻子以上,没有嘴和下巴。在面具造型上,傩戏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依此可将傩面具分为几大类: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头马面等。一般的傩戏面具在雕刻上都显得粗放概括,有时候那种奇特彪悍的面目,使人充分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粗犷的美。

关于固义队戏面具的来历,该村队戏剧目《点鬼兵》中说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唐山县镇殿村,即现在的河北省隆尧县境内,具体情况待进一步考察。据村民传说,大型队戏《捉黄鬼》是明朝中叶固义村民丁端从河北蔚县境内的小五台山学来。该村现存赛戏抄本最早的距今171年,即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在村中已断断续续演出了近四百余年。与此地毗邻的山西上党地区也有《鞭打黄痨鬼》的傩戏剧目,但已不再演出,而固义《捉黄鬼》连同完整的祭祀驱傩仪式完整的传承至今。

固义傩戏祭祀的神灵

固义傩戏祭祀的神灵多是玉皇大帝、城隍、财神、土地、关公等道教神灵,有较悠久的历史渊源;固义村民信奉的白眉三郎,是春秋时期秦国秦庄王的十三太子,成为该村特有的村落保护神。祭冰雨龙王、祭虫蝻王表现了农耕社会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望。队戏、赛戏演出是整个祭神仪式中的娱神娱人部分。

固义村傩戏演出组织和社首

历史上,固义村傩戏演出共有四大班社,其中刘庄户、东王户、南王户三大族均有户首,因没有杂姓人等参加,较好组织和掌握。但具体到西大社,主要有(丁、马、李)以及何、暴、董、付等其他杂性家族参加,于是好事者就筹备起西大社的组织机构。经议定:出席的25家社首,每年有5家常任社首,负责当年演出中的全部工作,采取轮流执政的形式,社首一年一换,一换5家。社首人选一般自认,毛遂自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惯例,现时已不复存在了。

西大社的组织着重是两大块,一块是业务组,一块是后勤组,业务组分四个小组:排练组、鼓班组、演员组、化妆组。后勤组又设六个小组:烟火组、搭神棚组、搭台子组、供茶水组、保管组、财务组。演出时间的确定,首先有五家常任社首研究,再经25家社首一致通过方能生效。规定十月初八这一天,所有参加演出的人都来会餐。会餐的规定是,把苇席一张一张铺在地上,围成圆圈吃饭,名曰坐席。

坐席时,社首借机同大家议事,就如何搞好这一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征求大伙儿意见,然后再集思广益,研究决定。

固义村的傩戏演出,演员、后勤人员包括扮演的角色、安排的活计,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许讲价钱。一旦自己有特殊情况,如有病或外出,必须找人顶替,经5家常任社首同意方可。

傩戏表演时间和准备工作

据记载,以前的傩戏表演都是在正月十四凌晨开始准备,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结束。2009年的演出时间已经作出重大调整,重头戏放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早上演出,这不但避免了由于半夜严寒的侵袭,也方便了村民和游人们的观赏。

围绕“捉黄鬼”有一系列活动,从正月十四至十七,历时四天。十四一早开始“请神”,下午彩排,凌晨开始化妆、“捉鬼”,正月十五擒住黄鬼后有一系列活动庆祝,最后是“斩鬼”。

十月初十以后,各个小组按西大社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开始案头工作,积极筹划,为排练节目做准备。与此同时,傩戏的集中点――指挥部也开始忙碌起来。屋内盘一土坯大火炉,25家社首轮流值日,每天有一家社首自备柴火、煤,负责看火,坚持昼夜值班,照料各方面的工作,一直到腊月二十八放假过年。

正月初十,后勤人员开始上工,挖土坑,埋木桩,搭台子,搭神棚。焰火组负责购料,放神枪的备足备好火药。检查神枪(即三眼枪)有没有毛病,准备到时“一鸣惊人”。负责牵骡马的“马夫”,挑选马匹,被选中的马,都牵到村中旱池边梳洗打扮,并在马尾巴上系上红布条,回去后把圈棚打扫干净,圈内垫上干黄土,并对所养马匹不准打骂,而且还须让马吃得好些。负责磨供香面的有三人,五斗小麦(合150斤),要求人推,自磨自筛,一天完成任务。绝对不能投机取巧用驴来拉,更不能动用机器。这一惯例也一直流传至今。

正月十二晚上,大鬼、二鬼、跳鬼、玉皇、阎王、判官、四值、四尉的扮演者,开始“压身子”,回来后和妻子隔离床铺,直到演出结束。

为了使演出热闹而有序,正月十二午前,由四个社火班班首到指挥部抓阄,以此来确定元宵节期间每天演出的排列次序,各社首还要共同查看地形,规范演出中的行动路线。正月十三开始用油炸供香,炸好由专人看管,直到十四凌晨。

正月十四凌晨,固义村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全村两千六百口人,有近一千人已经进入了角色。大幕即将拉开,没有舞台,全村每一个街道巷尾都是表演区,或者说,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外景地。

“哐哐”一阵低沉而又沙哑地筛锣声划破了固义村黎明前地宁静,大幕徐徐拉开……

两个武士打扮的农民,各执一盏大红灯笼,迈着缓慢而有节奏的步伐,出现在街头。后面跟着两个人,同时鸣锣开道。然后,供奉《观棚文》。稍顷,众人诚地将《观棚文》焚燃,顶礼膜拜,依次告退。至此,请神结束。

正月十四的夜晚,村里的人都彻夜不眠,扮脸谱、试服装、整道具,出出进进,忙忙碌碌。十五凌晨一时,寂静的山村就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他们装扮着“大鬼”、“二鬼”和“跳鬼”,身着单衣,摆弄着刚劲的舞姿,在众多手持柳棒更夫的簇拥下,高声呐喊着,串遍全村的大街小巷,去驱邪赶鬼,在奔跑中一个个大汗淋漓,直至清晨七时,“黄鬼”被缉拿归案。

上午七时以后,气势更为壮观,铺满山石的街道上,邻街的房顶上,以及高大的树杈上,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披甲戴盔的探马在人群中往来开道,铃声急促,蹄声得得,惊得观众直往后退。押着“黄鬼”示众的队伍浩浩荡荡,直贯长街首尾。前有鸣锣开道的衙役,手持旗牌、伞扇、金瓜斧等全套仪仗以及饰有各种民间花会队伍,边走边演,热闹非凡。队伍按照规则,走走退退,退退走走,历时三个多小时,把小山村闹得沸沸扬扬,酣畅尽兴,仿佛要将一年的喜悦都倾泻在这欢庆的气氛之中。

队伍出村后,在村南干涸的南河滩上,分成四个球场进行赛戏活动。宽阔的河滩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蓝天作幕,高山大河作舞台,奔放而跳跃的节奏;传达出生命与自然的交融和活力,展现出一副雄浑壮阔的太行赛戏的巨幅画卷。

武安傩戏的表演形式和程序

固义傩戏的表演形式有舞台和街头两种,舞台剧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即说唱与表演由不同角色扮演。说唱者称为“掌竹”,站在舞台的前角,负责介绍人物和剧情,介绍一段,表演者就表演一段,直至剧终。武安傩戏的整个演出非常程序化,严格按照先后顺序表演下去,有条不紊。

傩戏的特色之一是面具,固义傩戏中使用的面具达三四十个。最初的面具是由树皮雕刻而成,今人多用纸糊。表演者头戴面具和饰冠,身穿熊皮,手执戈盾,称为“方相”,或由12个人朱发画衣,手执数尺长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名,称作“十二舞神”,舞时有鼓乐伴奏。

最初以面具戏为主,逐步发展为傩戏、赛戏、队戏等十余种形式。固义傩戏以《捉黄鬼》为主,配合其演出的有队戏(包括脸戏即面具戏)、赛戏,以及花车、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街头剧主要是《捉黄鬼》和其他花会。《捉黄鬼》是重头戏,戴面具的有30个人,画脸谱的有400多个,直接参加表演的近千人。“捉黄鬼”之所以称之为傩戏而不是傩舞,主要是它有情节,通过捉鬼、审鬼、判鬼、处置鬼来表现了人民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世道安宁的美好愿望,同时对人们进行尊老爱幼等伦理道德教化。

《捉黄鬼》亦称之为《跑鬼》、《捉鬼》、《大抽肠》,其演出形式在当地称为队戏。《捉黄鬼》的主要角色有四个:黄鬼、大鬼、二鬼和跳鬼。正月十五早晨7时许,大鬼持刀在前,二鬼挥叉殿后,跳鬼居中,在80名手持柳棍的村民簇拥下,押着黄鬼游街示众。黄鬼哆哆嗦嗦,欲进还退,不愿就范。跳鬼则来回跳动,勾引黄鬼前行。就这样进进退退,往返三次,往前挪动十几步。直到上午11时左右,队伍才能走到村西场上玉皇大帝神棚(临时搭建)前。社火、戏剧表演者亦到神棚处并绕神棚转一圈,然后戏剧角色在神棚前面对神棚围成半圈,举行敬神仪式后即开始演出脸戏、赛戏。各种社火也以社为单位,分别围成三个场子进行社火表演。 三个鬼稍事休息后,即跟随文武执事、锣鼓队一起到村中李家祠堂,迎请由村民扮演的阎王、判官到村南场地,准备审判黄鬼。

此时,表演了近一个小时的戏剧、社火已经结束,按顺序亦已来到村南阎王台前,排在两侧。三个鬼差将黄鬼用铁链锁住,拉扯到判官台前,先接受判官预审,然后又将黄鬼押至阎王台前。斩“黄鬼”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临时搭起的“开斩台”,高筑于河滩之上。当“黄鬼”被押上台时,群情激愤,礼炮震天,透过弥漫的烟雾,“黄鬼”被剥皮抽肠,象征着人类对邪恶的胜利。

“黄鬼”被斩后,使欢庆活动进入一个新高潮,傩戏是元宵节活动的又一重头戏。从正月十四,一直持续到十六晚上,分为赛戏和社火活动。傩戏是由祭祀时的舞蹈演化来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戏剧形式。

迎神祭祀中的“长竹”

固义村迎神祭祀和队戏演出中,有一个重要人物一一长(掌)竹。“掌竹”头戴宋朝服饰中的无脚幞头,身穿红色官袍。左手贴身握着一根上部劈成细条的圆筒竹竿,细条用红布束在一起,既是角色的标志,也有避邪的寓意。这便是“掌竹”名称的由来。他是迎神、祭神、送神和镇宅等仪式中各种唱词的吟唱者,又是队戏开场词、剧本全部或部分唱词的吟唱者。他手拿一根2尺长、鸡蛋般粗细的竹子,上半截劈成30根细篾,用红绸子束住;利用这根竹子指挥角色上场演出。另据专家考证,这根竹子还有辟邪、净场,保证演出顺利的作用。长(掌)竹是唐宋乐舞“引舞人”和宋金杂剧“引戏人”、“竹竿子”在当今的遗存,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誉。

固义赛戏都本

现在把都本复印下来,原本和复印件都保存几份,演出使用时只用抄件和复印件。另外,还有一些队戏、赛戏剧目,没有恢复起来。

队戏剧目共十二出,其中面具戏八出。赛戏现存“都本”十五部,目前能演出的只有三出,队戏保存了仪式戏剧发展演变中的四种形态,一是哑剧,角色只有表演,没有唱词;如《吊四值》、《吊四尉》、《吊绿脸小鬼》等剧目,二是由掌竹吟唱开场词和剧情唱词,如《吊掠马》、《点鬼兵》、《吊黑虎》等;三是角色有了少量唱词,如《捉黄鬼》、《开八仙》;四是掌竹消失,由唱做“两张皮”发展为唱做念打均由角色自己完成,已经发展为成型的戏剧,如《岑彭马武夺状元》和赛戏剧目等。

武安傩戏的历史价值

傩戏中的迎神、祭神仪式表现了村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安宁的美好祈盼,对认识和研究当地民间信仰习俗具有重要价值;《捉黄鬼》中的黄鬼是人间邪恶势力的代表,通过对黄鬼的极刑处置,对人们进行孝敬父母、与人为善的伦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作用;固义队戏中的特殊角色掌竹,是我国宋金杂剧引戏人“竹竿子”在当今的遗存,有戏剧“活化石”之称;固义队戏的演出形式对研究中国仪式戏剧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捉黄鬼”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它的存在推翻了“中原无傩”这一定论,为研究中国傩文化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线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空间。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固义的“捉黄鬼”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河北的傩戏为中国戏曲成长发展的三个阶段提供了活的例证,并遗存至今。

从1995年元宵节的演出上,30多位国内外专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项目专员,到固义村观看傩戏演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项目专员吉田治郎兵卫,以及韩国学者姜春爱等一行3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对《捉黄鬼》做出高度评价之后,固义傩戏便走进了世人的眼睛。后来召开了固义傩戏的世界性研讨会,各大媒体源源不断报道,国外傩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让这个村子每逢起社年,就分外热闹。

值得高兴的是为了保护傩戏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武安固义傩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