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独立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刍议

独立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刍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0:07:30
独立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刍议
时间:2022-12-21 00:07:30     小编:

【摘 要】独立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包括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推进内涵式生产性实训、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要素。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院校只有不断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一、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提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撑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就是构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应强调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作准备,为训练职业能力作准备,明确围绕职业岗位工作实践进行课程和组织实施的思路。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优化衔接、定向选取、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的原则。一是优化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离开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应尽量与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相衔接,否则会出现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缺失或不完整。二是定向选择。课程内容应按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经过调查研究后,再综合分析加以确定。三是有机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后,应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这一整合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方向的。四是合理排序。为实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还须合理排序,因为知识与技能均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保证其自身体系和逻辑关系完整的前提下,使知识与技能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形成合势,发挥合力。

三、教学做一体化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

独立学院需要结合学习领域、工作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将岗前培养、岗上训练、岗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教育与人文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探索“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策略上,突破过去理论课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向的交互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突破过去实践课教学中的单一解说式、参观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种与提高实践能力有关的教学方式方法,包括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诊断式教学、操作指导式教学、演练式教学等。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实训教学、模拟环境教学、情景再现教学等,突出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考核力度,达到实践教学内涵深层化、内容特色化、过程个性化和体系规范化。

四、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实际情况,内外结合,坚持“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的方针,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致力于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请进来”指与行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广泛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送出去”指将独立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出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提高学术水平,或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传帮带”就是要薪火相传、以老帮新、以强带弱。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加强对新引进年轻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教师的培养。

五、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

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立项中明确提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除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外,管理制度建设、监控考核方式、实训大纲制定、职场环境建设等软件建设内容也需要严格项目申请、组织论证、产品遴选、验收把关等环节。项目立项之后,进一步强化项目过程管理,通过项目进度检查、阶段检查推进、过程环节调整等工作,严格掌握项目进度、变化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控,保证项目正常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通常通过各种关系或者是科技服务,唤起企业的合作热情,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让企业得到应有的利益,同时让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稳定的互惠互利机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