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舆论引导

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舆论引导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17:13:00
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舆论引导
时间:2023-08-04 17:13:00     小编:

【摘 要】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的频频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壮大,又加速了突发事件信息的传播,使政府在应急处置和危机公关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政府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媒体运用;舆论引导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体制不断变革的社会转型期,因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和累积,也使得使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这就使得突发公共事件产生后所激发的社会震荡也愈加激烈。因此,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也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如何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这些公共突发事件己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及传播特征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定义,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首先,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传播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当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媒体就会深入挖掘事件,很快就会将事件的辐射到全社会,社会各方对于事件的关注达到最高点。此后,事件形势变得清晰、政府的应对也在有序进行,公众的兴奋度也在持续下降。整个过程中,舆论自生成到消散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其次,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传播在情感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鼓动性。媒体关于舆论的传播是有明确目的的传播,而突发公共事件往往给公众造成了恐慌感,因此一部分人较为容易被舆论影响,从而无从分辨事实的真相,于是这部分人就会产生盲目的应对行为和社会恐慌。

再次,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传播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随着事件的集中爆发,各类分散的、持不同意见和立场的表态,会被某种具有强大说服力和公信力的声音所覆盖,进而整合、归并、同化为一种形成共识的舆论。

二、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不准确

1. 封锁事件信息。有的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认为公开消息会对政府形象不利,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封锁各类消息散播渠道,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2. 掩盖事实真相。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些地方和部门处于各种目的,不敢公布事件真相。

3. 信息发布滞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原因在短时间内很难查清,因此政府可能要求媒体稍后报道,但可能错失了引导舆论的先机。

4. 躲避媒体采访。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个别地方的政府官员面对媒体采访的要求,一味地敷衍塞责,甚至逃避不见。

5. 信息发布渠道较窄。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会主动召集媒体公开发布信息。但由于新闻发布会时间有限等客观原因,公众不可能了解到事件的完整信息。

(二)沟通机制不健全、不通畅、不完善

1. 政府与媒体主动沟通意识不强。我国各级政府在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时,普遍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往往更多的忙于应对危机,很少主动通过媒体发布事件起因、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进展情况。

2.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当前的新闻发言人绝大多数都由政府行政官员来兼任,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新闻知识不专业、传播沟通缺技巧、官僚意识太强烈等短处。

(三)应对措施不得力、不灵活、不透明

从近几年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事例归纳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薄弱环节:

1. 对网络舆论的认知存在误差

部分干部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严重看低,也对网民的参与度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网络舆论能量的聚集放大。

2. 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不够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有可能是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和传播者。个别网民煽动性的言论,在其他网民的围观、猜测和传播下,可能快速地辐射至全国,成为舆论的导火索,如果不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不断地形成新热点、新话题,激发新的舆论危机,甚至引起群体性事件。

3. 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不强

当前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应对方式方法不对、缺乏沟通技巧等。主要体现在没有及时澄清网络谣言;草率的公开调查言论;缺乏与公众沟通平等的对话等几个方面。

三、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工作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畅通、快捷、权威的信息发布和沟通渠道,及时通报事件进展处置情况,掌控舆论主导权,展现政府诚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形象。

1. 建立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必须时刻注意维护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要及时关注报道,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现场把控能力,客观准确地传递信息;要及时准确地发布危机信息,消除社会恐慌。要耐心细致地阻止群众过激反应,为政府有效地开展其他应对措施奠定基础。

2. 坚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原则。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发布,既要有质的考量,也要有度的把握,既要求快,也要求稳。

2. 要善于管理媒体。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对媒体是宽容理解的态度,要意识到媒体是政府传播准确信息的快速渠道。要对其的采访行为进行引导和疏导,更不能阻挠或者逃避记者的正常采访报道。因此政府要管理好媒体,要管理好记者,更要严厉打击虚假报道。

(三)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控引导机制

网络和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微博以及微信等即时通讯聊天工具,己经成为掌握在普通百姓手中的大众媒体,其影响力可能超过了平面媒体、传统媒体,这也直接导致我们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1. 做好对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在网络舆论还没有形成或者造成大的影响之前,政府应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发现煽动性的话题和言论。政府更要密切关注事态进展,要对事态信息进行实时掌控了解。要对网络重大事件进行动态长期跟踪注意,准确掌握舆论的最新动态和走向。

2. 妥善处理网络舆论危机。理论上讲,网络上出现适量、适度的舆论报道,会促使政府的良性工作的展开,遏制一些不正之风,对政府的行政工作起到监督规范作用。但是如果网络舆论出现明显歪曲事实、扩大事态、影响恶劣的趋势,政府部门就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负面影响。

四、结语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敏感度高,极具挑战性,己经成为政府危机处置能力的一块“试金石”。网络的普及和新兴媒体出现,使得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舆论引导更加复杂和难以掌控。对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等方面,本文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全面,仍有一些未尽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完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