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评析与现实思考

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评析与现实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8:32:14
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评析与现实思考
时间:2023-08-06 08:32:14     小编:

【摘 要】回顾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的伟大实践,评析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成效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以史为鉴对于今天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巩固党的领导与执政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生建设;成效;现实思考

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的实践路径主要是从优先发展农业,减轻群众生活负担;发展工商业,保障群众生活需要:推进文教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与治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四个大的方面开展的。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成效

民生建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党中央和山东分局政府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并发挥其战略枢纽地位,主要从优先发展农业,减轻群众生活负担;发展工商业,保障群众生活需要:推进文教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与治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四个大的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群众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在党中央号召下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粮食自给有余,日用品达到了自给半自给水平,购买力明显提高。此外,根据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乡村人口数量增加、村民的穿着以及乡村商业繁荣、日用品销售量大增。

(二)群众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通过婴儿成活率的提高,疾病的减少等方面可以看出山东抗日根据地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透过相对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立,可以看出根据地政府为改善群众基础医疗卫生条件所做的努力。文化教育事业的普遍开展,有利于群众逐步走出愚味落后,科学卫生常识的传播和普及,为社会向前推进创造了条件。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了文艺活动的开展,表现新时代的秧歌舞、秧歌剧在群众中非常活跃。

(三)相对健全、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山东抗日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需要越来越多地的革命干部以及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应这一形势,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除了已有的“鲁中山区的岸堤干校外,还有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山东财政经济学校、山东抗战建国学校、胶东建国学校等”。通过庄户学、设立公学等形式发展普通教育,设立流动图书馆、开展冬学运动普及社会教育。山东分局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初步建立起了集干部教育、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相对健全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四)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抗战时期,山东党组织及根据地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建立了医疗服务、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社会优抚、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在抗战时期这一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尚处于探索和逐步发展阶段。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减轻了人民负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的现实思考

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既有成效又有不足,比如政策条例的制定不够完善,具体实施过程存在偏差,低水平低层次的民生,以服务于抗战为主要目的,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性的民生建设。但是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难免有些不尽人意,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山东分局一系列关心人民疾苦、保障人民权益、体现人民意志的做法,确实有效保障和改善了人民生活。无论是其成效还是不足,对今天民生建设的实践仍然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一)民生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民生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民生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则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反之则民不聊生、政息人亡。民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还影响到党的执政。“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和矛盾几乎都与发展中的民生问题直接相关。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要借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改善民生的思路,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民生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逐步推进

民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民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人类面临的首要民生问题是以衣食温饱为代表的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时代环境的变迁,民生的内涵、内容、动力、实现方式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们就要针对民生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状况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对策。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贫富差距等热点难点问题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干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民生建设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民生问题涉及领域广,牵扯面大,琐碎复杂,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国家的财力支持,虽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分阶段稳步前进,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

(三)民生建设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作用

政府是社会生活的组织者,也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民生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必须以民生为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民生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人民群众理应积极参与民生建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同样人民群众也是民生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当前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以人民利益为重,发挥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 非政府组织指具有组织性、自治性、非营利性的、志愿性和公益性的民间社会组织。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存在着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如乡工会、青救会、妇女联合会、农民会、代耕队、互济会等组织”。这些组织在民生建设中发挥着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有了迅速发展,作为独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重要部门,为了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民生领域的重要作用,需要政府部门采取必要的举措加以正确引导。

(四)民生建设必须坚持制度化与法制化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民生建设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温家宝总理指出:“解决民生问题,第一要有制度的保障。”只有实现民生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民生建设才能有序进行。因此,当前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民生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并完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制度建设,加快建设民生监督和问责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社会公共服务体制,以规范合理的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山东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度重视法制建设,民生建设在具体过程中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解决民生问题需要诸多手段,其中法律是一个基础性手段,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只有建立符合民生需要的完备的法律制度,才能全方位地促进民生的改善,才能强有力的保障民生建设,普通民众才能更好的分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五)民生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层次与水平

抗战的特定时代背景,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生建设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与层次,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虽然政府在教育工作与社会保障工作上作出了很大努力,但与当时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的内涵、内容等也会随着发生相应发展和变化,这就要求政府根据民生的需求不断提高层次与水平,以更好地实现民生建设的实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