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延安时期中共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

延安时期中共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2 01:18:10
延安时期中共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
时间:2023-03-02 01:18:10     小编: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用通俗化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和普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发展的规律下开展起来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这一思想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延安时期,农村地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为唤醒广大农民积极投身革命,推动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和内涵

二、延安时期中共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农民问题的研究,关于农民革命运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856年,马克思在分析德国革命曾说“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却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3]而在1874年,恩格斯在《流亡者文献》一文中分析了俄国革命时也谈到“这次革命将由首都的上等阶级,甚至可能由政府自己开始进行,但是农民将把它向前推进。”[4]列宁也曾在《我们党的纲领草案》一文中指出“农民是俄国人民中最没有权利和最受俄国社会中农奴制残余压迫的阶级,它能够进行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斗争。”[5]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革命运动过程中把农民放在重要位置,把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推进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从而在农民群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一直贯穿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是世界上仅有的。毛泽东曾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6]所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担负起领导农民解放的任务。但是,在延安时期,革命中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使革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对农民阶级进行正确领导,毛泽东号召全党构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特别是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农民群众,通过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中国化,才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三、延安时期中共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马列主义教育

延安时期,农村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对红军在该地区的早期革命活动也是持怀疑态度。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曾提出“党需要理论家,需要能够依据马列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正确解释历史和革命的实际问题。”[7]为了能够用马列主义的原始资料进行宣传教育,延安时期,党中央和理论工作者非常注意马列主义的编译工作。在1938年5月5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时,就在内部设立了编译部,负责马列主义的编辑翻译工作,把马列原始著作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编译。这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提高了党中央和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另一方面为农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兴办学校和出版报纸书刊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有基本认知,就必须首先发展教育。但是延安时期农村十分落后,农民文化程度非常低。为了增强边区农民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接受,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很多学校。诸如陕北公学、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甘宁边区党校等。为了使教育普及到边远的农村地区,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一些边远县城成立民教馆,通过办夜校和识字班等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教育。顾及到农民忙时没有时间学习,中国共产党利用冬季农民闲时组织农民学习的冬学,利用当地学校组织农民成人文盲学习的夜校,向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刊作为党中央的喉舌,毛泽东曾指出“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8]于是,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都通过办报刊向群众进行宣传。

(三)进行英雄模范的典型示范教育和文艺活动教育

四、延安时期中共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一)农民群众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历代朝代的更替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农民成为我国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农业仍然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主体力量依然是农民群众。为此,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继续将农民作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当前农民的新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党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区域,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期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针对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乡村党委和党支部建设为政治素质较高、理论素养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战斗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用最先进的理论开展农村各项工作,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多样化形式宣传

当前,在理论工作者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材料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的资料太少,真正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通俗易懂的、喜闻乐见的理论书籍很少,造成“有书无人看,有人无书看”的问题。所以,在当前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把马克义理论融入农村的生产实践活动之中,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渗透和贯穿到农民群众实践中去,使党的最新理论迎合农民口味,使开展的实践活动既有教育内涵又有生活乐趣,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总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创新成果由抽象到具体、由精深到通俗再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并成为变革实践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了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高,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但是,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农村一直是我国改革的前沿阵地,农民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和教育农民,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发展于农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