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康氏家族文化与豫商文化之比较

康氏家族文化与豫商文化之比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2:24:52
康氏家族文化与豫商文化之比较
时间:2023-08-06 02:24:52     小编:

[摘 要]康百万是豫商的杰出代表,康氏家族文化与豫商文化一脉相承,它不仅传承了豫商文化的义利并举、居安思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重土安命等特征,而且又有区别于豫商文化的尚儒又尚道、目光远大、诗书传家的特色。

[关键词]豫商文化;康氏家族文化;康百万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康百万家族,曾船行六河(洛河、黄河、运河、泾河、渭河、沂河)、家资百万,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富甲豫、鲁、陕三省,演绎了长达十二世、四百多年的财富神话,又因慈禧御赐钦封“百万之富”而名动天下。民间有俗谚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康百万,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康氏家族的统称。历史上曾被称为“康百万”的有康绍敬、康大勇、康鸿猷、康庭兰等十多人,其中以康应魁最具代表性。康家所居之地――康百万庄园,被誉为“中国第一民居”,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和山东牟二黑庄园合称为“中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内保存了众多的匾额、楹联、碑刻等文献资料,不仅彰显了康氏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较为明显地印有豫商文化的印迹。本文将就其家族文化与传统豫商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豫商文化和康氏家族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从夏、商、周开始,河南地区就涌现出了不少商业巨子。从河南人王亥“宾于有易”到南阳人范蠡创立的“经商十八法”,再至濮阳人吕不韦“货天下”宏图大业的完成,继而西汉时巩义市鲁庄乡人桑弘羊的理财大计,河南人就在中国商业的发展史上断断续续地书写着一个个商业传奇,直到明清出现了一位杰出的豫商――康百万,河南人经商达到了历史发展的顶峰。豫商的兴起和发展催生出富有特色的豫商文化。学界关于豫商文化研究的成果颇多,如高树印的《从古豫商精神看新豫商文化》、刘亚轩的《豫商精神的形成、发展及传承》、安杰山的《豫商文化的形成及利弊分析》等等。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豫商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中某些又为康氏家族文化所吸收和继承。

首先,义利并举,商德为先。河南人以君子之德经商,重义轻利,忠厚仁义。历代豫商坚持“恪守信用、诚信为本、利以义制、以义取财、乐群贵和、推己及人”的商业道德,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生财之道。在商业活动中,诚信经营,正当交易,实现共赢,惠及他人。明清之际兴起的怀庆商帮崇尚“守信、讲义、取利”,具有明显的义利兼顾的特性。康氏家族也吸收了这一文化并应用于其商业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讲究义利并举,但康家更强调义的重要性,如楹联“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不仅指出朋友交往要“义”字当先,而且经商也要讲求道义,诚信经营。康家历史上著名的“泾阳焚棉”事件就是对康家重信誉、轻利益的最好说明。

其次,儒商结合,亦儒亦商。豫商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忠、诚、信、义、和”思想和中庸之道熔铸于经商活动,坚守仁义,重视信用,和合共赢。例如子贡先为大儒,后又成为巨商,堪称儒商第一人。儒商结合成了豫商文化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康氏家族文化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更胜一筹。康百万庄园的匾额、楹联处处可见其儒商特色,其“留余”匾所代表的“尚中庸”就是儒家文化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仁”这一儒家文化之精髓从康家家训“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可窥一斑。

第三,居安思危,勤俭为本。豫商不似晋商、徽商那样讲求排场、崇尚奢侈,而是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无论财富多寡。白圭曾言商人“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必须具备“仁”“勇”“智”“强”的能力,自强不息,不挥霍,不拼富,居安思危,只有这样,财富才不致昙花一现。而康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富达十二世的财富神话,崇尚节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原因。康家家训“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时刻警醒康家后人要勤俭持家,思创业之艰辛,以防“不世风浪”。此外,康家先辈以身作则,既无三妻四妾,又无骄奢淫逸,这一传统为康家后人所传承,这又是传统豫商所不具备的优点之一。

第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豫商在发家致富后,不仅将巨额财富用于再生产过程中,更突出的是奉献社会,服务百姓。战国时期贩牛的弦高冒死智退秦军,西汉卜式输家财之半以助朝廷击匈奴,这两个事例从侧面彰显了豫商的爱国情感绝不逊于政治家。范蠡三致千金又散家财于乡里,卜式“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并“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等,是豫商助人为乐、扶助乡里、热心慈善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豫商文化重要内涵的一种体现。康百万作为豫商的典型代表,富仁并举,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其善举德行为世人所铭记。从楹联“指囤周济今犹在,焚卷高风世所稀”中我们仍可见康应魁在灾荒之年焚烧债据、为民解困、为国分忧的真实。可见,康百万是有良心的商人,康家是有责任感与爱国情怀的家族。

第五,重土安命,家族色彩浓厚。豫商作为商人,同样受到传统农耕社会的影响,产生了浓重的乡土观念。他们低调内敛,不事张扬,隐忍克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从事经营,这是豫商文化寓于农耕文化中的体现。当然这种文化也无可避免的为豫商文化带来某些弊病,如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缺乏竞争力等。康百万作为封建大地主,买田购地,建筑庄园,以此来光耀门楣。此外,康家人足迹虽遍布鲁、豫、陕三省,但从不会在异乡定居,这足可见康家对乡土的重视。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康氏家族文化也具有传统豫商文化的特点,并且在某些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展和实践了传统豫商文化之精髓。然而,康氏家族文化在某些方面又区别于传统的豫商文化,现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说明:

首先,尚儒的同时又尚道。康家不仅崇尚儒家中庸之道,讲求“仁义、礼让”,留余隐忍,而且崇尚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法观和怡情养性的养生之法。此外,康家经商遵循规律,讲求商经商道,诚信义利,不违背人性天理,这是康家致富的法宝。 其次,敢为人先,目光远大。不似传统豫商文化由于重土安命所造成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康家人敢为人先,眼光独到。特别是康大勇,敢于打破传统商人“仕不经商”的世俗观念,仕商结合,使商人与官府的联系更为密切,抓住康熙帝重漕运等机遇,“大河行船,东进山东,开辟临沂、兰水山东基地”,扩大了康百万的经济势力范围。

再次,诗书传家。康氏家族子弟重修身,用诗书怡情养性。康家作为大地主,没有一夜暴富的骄矜,更多的是一种从容豁达、处之泰然的心境,这与康家言传身教、诗书传家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康百万庄园里处处透出浓厚的诗书氛围,此处可参考上文中关于“重诗书”的论述。其中不少康家子弟通过读书走上仕途,“如十二世康大勇就授登仕佐郎;其子康丛云为太学生,例赠文林郎;十四世康应魁加直隶州分州衔;十六世康无逸诰授朝议大夫,加知府衔,钦敕‘孝廉方正’匾;十七世康鸿猷光绪十九年中恩科举人,授汝阳教谕;康建璧授户部主事钦加知府衔;康建勋为太学生,精于医术,有‘大国手’、‘大国医’之誉;十八世康庭兰获赠‘博学仁风’匾。”

最后,知人善任。康氏家族文化虽和传统豫商文化一样讲求血缘关系,家族色彩极浓,但在商业经营上,康家更看重的是才能,讲求任人唯贤。康家对于老相公、大相公、相公、相公等管理人才的考核就经过了重重考验和磨砺,选出来的都是精英人才。此外,对于教师的聘用,不重身份、门第,而重学识、修养,例如康家曾经聘用当时著名举人孙涵三和赵凤鸣等教育康家子弟,他们都是当时社会上的贤才、名流。

康氏家族众多的匾额、楹联、碑刻等文化遗存,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商业文化,而且包含丰富的儒、道等文化精髓,形成富有特色的康氏家族文化。康氏家族众多的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贯通的。“仁”和“义”不仅是康家尚儒的一种表现,还是康家重商德的一种体现。康家商经不仅是其商业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是康家对道家文化理念的成功运用。故我们不能将康氏家族文化的各个部分割裂开来进行研究,而是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唯此才能真正理解康氏家族文化的内涵,进而推动豫商文化的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