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机制研究

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机制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8 01:32:57
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08 01:32:57     小编:

【摘 要】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精品课建设则是党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贵州省党校系统建设精品课的一个涵盖动力机制、中介机制和直接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贵州;党校;精品课;机制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明确指出,“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这不仅强调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为党校系统开展精品课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保证。党校教育是专门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统一思想、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的精英培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校教师授课必须实施精品教学。故而,精品课建设就成为了党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中,贵州省党校系统未有课程获奖。这一方面反映了贵州省的优秀课程与党校精品课的标准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贵州省党校系统在精品课建设中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种长效机制来解决。

一、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的动力机制

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的动力机制是利益和价值驱动机制。在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出现的诸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教师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需要对一个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促使教师参与精品课建设的动因何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利益驱动规律认为,人的利益触发了人发生行为的思想动机,从而启动了人的行为。换句话说,党校教师对其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精品课建设的原动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离开了利益的推动,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教学行为,更谈不上精品课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贵州省党校系统在建设精品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分析和把握教师的利益与精品课建设之间的关系。

为了诱导、激发、维持和增强精品课建设的利益推动力,应在全省党校系统建立一个“利益驱动机制”。这个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自我利益驱动机制。首先,给参与精品课评选和建设的教师提供适当的专项经费。一个精品课的打造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地州市县级党校教师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在经费方面对精品课的投入不足或是不愿意投入,致使部分地州市县党校教师只把参与精品课当作硬性任务来完成。所以,各级党校尤其是县级党校切实加大和保障经费投入,这样教师可以用此专项经费来论证专题设置的合理性和加大专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教师积极地参加精品课建设。其次,对参与教师和获得不同级别和名次的精品课教师给予物质奖励。最后,给予获得精品课奖项的教师非物质奖励。因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物质奖励而缺少学习培训和发展机会,对教师仍然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此外,在精品课评选结束后,应该构建一个涵盖全省党校所需专业和学科门类的省、市、县三个层次,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体系。被纳入体系的精品教师,不论是市级还是县级,均可在全省党校主体班次尤其是党校系统师资班中授课,从而建立起常态化的“上下”或“平行”的精品教师交流制度。第二个是公共利益驱动机制,这同时也是一种价值驱动机制。参与教师最需要得到认同、鼓励和肯定,所以精品课建设中需要引入情感关怀的理念,启动价值驱动。实现精品课建设的绩效最佳,光靠教师个人能力和绩效的最佳是不够的,还需建立起教师所在团队或单位的公共利益驱动机制,把教师的个人利益与团队或单位的整体利益结合在一起,促使教师和团队之间相互协调、紧密合作,提升综合竞争力,朝着团队的战略目标迈进,做到整体能力和绩效的最优。相应地,也需要给获奖教师所在的部门或者单位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利益和价值驱动机制是党校精品课建设正常运作并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通过利益和价值激励机制,满足教师在特定阶段的个人需求、诱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当然,并非任何教师在任何时空条件下,对任何利益和价值的追求,都对精品课的建设起推动作用。只有当教师们追求利益和价值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与精品课建设的方向趋向一致、程度越高、时间越长时,精品课建设的利益推动力才会越大,推动精品课建设的速度就越快。否则,则会其起阻碍作用。所以,这种利益和价值驱动要科学和有效,否则驱动过火就变成难以驾驭,就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阻碍精品课的建设。

二、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的中介机制

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的中介机制是精品课建设的主客观条件。外因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教师虽然有某方面的利益和价值要求,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利益和价值要求的主客观条件,也就不可能现实地产生参与精品课建设的动力和行为。所以,贵州省党校系统要努力创造精品课建设所必需的主客观条件。

从主观条件来说,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优秀师资是精品课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专题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它拥有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教学梯队。根据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教师是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主体,是建设精品课的重要保障,教师发挥作用的程度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要使精品课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具有生动性,教学效果具有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具有先进的干部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党校“加强理论、注重应用、提升能力、锻炼党性”的精英教育原则,切实做到“知识面要宽、基础理论要深、教学内容要精、传授方法要新”的教学特色。目前,贵州省党校系统存在着师资力量普遍不强、分布不均;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受广大学员好评的精品教师并不多的现象。所以,为了确保精品课的建设应着重抓以主讲教师为核心,以相关教研员为辅,力争每一位教师都能讲“精品课”的队伍建设。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走出去”力度,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尤其是定期把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获奖教师“请进来”,一是承担一些主体班次的教学任务,二是对贵州省党校系统教师作“怎样把党校专题课讲成精品课”的培训。其次,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制度。目前,贵州省党校系统选派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单位大多是行政机关单位,到基层党校的并不多。所以,上级党校应加大教师到基层党校“下挂”的机会,而基层党校也应选派教师到上级党校去研修学习,以提高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第三,给予青年教师相应的授课任务。教师需要在实践中磨练,在课堂中提升,在课后中改进。当前,年轻教师在党校的成长空间受限。多数年轻教师学历高、素质好,但由于“僧多粥少”,部分青年教师被引进来以后,处于“少课”或“无课”状态,缺乏教学经验和接受锻炼的机会,在短期内很难成长为党校精品课建设的中坚力量。最后,提供多渠道的调研机会,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精品课的科研含量。 从客观条件讲,主要涉及精品课的评估标准体系。评估标准设置的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决定了教师的参与性和获奖的公平性。首先,建立一个监督考评机制,严格申报和评审程序。在评选精品课之前,党校教务处制定合理的评选方法,建立科学的评选指标,确定正确的评选步骤,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申报精品课。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目前,贵州省党校系统在评价主体上采取的是专家评审的办法,这种单一的方法并不科学。应采取由专家组、同行教师和党校学员组成的评审团对精品课进行匿名打分,尤其是建立学员评教制度,因为精品课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学员。最后,教学方式的标准要多样性。在教学方式的标准上主要采用是较为死板的“我讲你听”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所以应把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等方式纳入精品课的教学方式的评价标准中。此外,还应建立一个由全省党校专家组成的精品课建设委员会,参与教师在由这些专家组成的会议上答辩,介绍该专题的历史、取得的成绩、现有的优势以及专题建设的目标等等,防止专题设置的随意性,经专家投票决定精品课的建设项目,并纳入精品课程库,并给与相应的建设经费。之后,党校还需建立严格规范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和精品课验收制度,对入选精品课的后续建设进行定期评估,听取教师与学员的意见,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建设顺利、成果显著的专题给予奖励,追加建设经费;对于建设不力的专题,提出批评,限期整改,进一步总结和改进精品课教学。

三、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的直接机制

贵州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的直接机制是教师个人和团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大部分参加精品课的教师没有团队的支撑,缺乏有效的组织,大多单打独斗,这不利于精品课的建设。为弥补单个教师可能出现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更好地促进精品课的建设,教师要抱团,以学科或专题为单位成立精品课小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全程介入、认真规划、精心组织;选好题、备好课、讲好课;打造思想、学术和应用三位一体的精品专题。

首先,教师个人及团队要制定科学的专题建设规划。教师个人及团队在选专题时,树立精品意识,准确把握党校精品课的“五条标准”,根据党校的定位与特色合理地组织规划,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的专题建设为主,充分考虑专题对各党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其次,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精品课建设的核心。党校的教学内容设置大多是以专题讲座为主,而学员又来自不同部门和地区,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类别性,克服内容陈旧和简单拼凑的状况,力争做到教学内容培训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体现政策性、战略性、创新性、时代性、实效性;在教学设计上要切实做到主题新、切入点新、例证新、信息新、语言新。在这里,整个团队要对专题进行集体备课、议课评课,论证、批评、修改、完善该专题;然后举行教学模拟课,让主讲教师试讲,团队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语言表达、仪表仪态等方面进行诊断,力求做到内容精讲、论述精辟、教案精确、语言精炼。这是凝聚团队力量、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过程。最后,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团队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教学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突破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赋予教学生机和活力,给学员耳目一新的效果。总之,在精品课建设中主讲教师和团队要完成“四个一”工程,即选好一个专题、写好一本教案、制作好一个课件、上好一堂课。

精品课建设是贵州省党校系统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经济学中的“分粥制度”体现了机制的重要性。故而,精品课建设要长久、有效地激励教师,必须从建立动力机制、中介机制、直接机制开始,上升为一套长效机制,形成激励教师的内外驱动力,变“要我工作”、“要我授课”、“要我参与”为“我要工作”、“我要授课”、“我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实现精品课建设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当然,理论设计和规划上的详细或简单处置不等于精品课建设实践中的一劳永逸,贵州省党校系统对于精品课的建设至今还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