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战时国民党政权的边疆开发政策

战时国民党政权的边疆开发政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2 00:18:06
战时国民党政权的边疆开发政策
时间:2023-07-02 00:18:06     小编:

〔摘要〕本文关注战时国民党政权边疆政策的转变与开发,探究战时围绕边疆展开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体针对蒋介石下令设置的边疆工作人员介绍所,战时边疆工作人员的职责,以及边疆工作人员应征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从边疆工作人员介绍所的设立与活动不难看出,战时蒋介石与国民党政权试图对边疆加以强有力的直接统治,同时也可窥见国民党政权战时边疆政策中官僚主义要素的萌芽。另一方面,战时的人们积极响应边疆工作人员的招募,体现了国民党政权组织下的边疆工作人员介绍所的招募活动,即战时边疆政策中非动员的一面。此外,战时人们所树立起来的边疆观,受到了知识分子的边疆研究的广泛影响。由此,对战时国民党政权的中国边疆有着积极志向的,政治与学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空间。

〔关键词〕边疆开发;蒋介石;边疆工作人员介绍所;朱家骅

〔作者简介〕岛田美和,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系专任讲师,神奈川县藤泽252-088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试图从人力、物力两方面构建总体战体制。对于国民党政权来说,在当时被泛称为“边疆”的非汉族聚居区获得人力与物力资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通过获得非汉族的协助从而扩大先前的抗战体系规模,还可以通过资源开发等手段强化经济基础,可见,这一体系的构建对抗战的进行极为重要。因此,培养非汉族对国民党政权的向心力,在谋求非汉族社会和汉族社会的融合的同时,推动以国民党政权为主导的资源开发等经济开发,成为了战时国民党政权边疆政策的重大课题。

对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边疆政策以及西北开发的研究有两种倾向。一是针对为了构建战时总动员体制以宣扬民族主义为目的而产生的中华民族论,就其创造过程进行的研究。〔2〕这类研究考证了蒋介石等政治人物以及知识分子提出的中华民族论。此外近来在学术史研究领域中,边疆研究团体提出的各类民族论也已得到考证,围绕民族论展开的政治与学术关系也得以明确。第二种倾向是关于民国时期的“内陆开发”论和“西北开发”论中的国防与中央权力的渗透这一观点进行的研究。〔3〕此外还有关注战争引起的state building,着眼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针对中国边疆问题进行的研究。〔4〕上述研究,主要是通过考察中央政府的国防政策与经济政策,以及中央在地方势力的延伸过程,将探究的重点放在了国民党政权下的国家形成上。

然而在分析中国的边疆政策与开发政策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官是民,在开发这一舞台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关联角色。在此基础上,对边疆开发的主体,即向边疆迁移的人们的边疆观的形成以及其迁移的目的进行探究,在分析民国时期围绕边疆形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上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上述课题,先前曾有针对国民政府时期汉族的边疆(西北)印象以及对领土认知形成进行的研究。〔5〕此外,战时西南地区基督教会与社会学家、民族学家等组成的民间团体进行的边疆服务活动也已得到了考证。〔6〕

一、战时边疆政策的转变

(一)边疆研究的繁荣发展

(二)西北开发与边疆开发

二、战时边疆工作人员

(一)蒙藏委员会

另一方面,他还要求政府“对边务工作人员的待遇自然应当设法提高,予以优待,使他们在各地安心服务” 。〔32〕

如上所述,顾颉刚在中国边疆问题中最重视的是边疆人员的培养。这与朱家骅针对疆工作人员提出的具有高专业性、终生从事边疆工作的条件一致。顾颉刚与朱家骅曾针对边疆工作展开过交流,且二人均致力于确保向当地长期派遣专业人员。

以此,战时蒙藏委员会与学术界有关边疆问题的意见,在行政院下设的边疆工作人员介绍所的应征要求中得到了反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边疆工作人员介绍所的应征要领第二项中规定:“以省份区分边疆,现如今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绥远、新疆、西康等六省,居住于该六省的人员不能登记。”〔35〕通过该条件可以看出,一,国民政府规定的边疆工作区域为甘肃、青海、宁夏、绥远、新疆、西康省,即西北地区。二,对属于将被开发的边疆地区的居住者,国民政府不予以应征边疆工作人员的资格,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影响国民政府的边疆工作。边疆工作人员介绍所的设立,体现了国民政府试图通过选拔边疆工作人员并派往西北,实现对西北直接经营的期待。

三、边疆工作人员的应征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