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英汉“在+处所”空间范畴认知模式对比

英汉“在+处所”空间范畴认知模式对比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14 01:25:57
英汉“在+处所”空间范畴认知模式对比
时间:2022-09-14 01:25:57     小编: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人的思维模式,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产物,也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用语言来表达。汉语“在+处所”空间范畴反映事物发生和存在地点或位置,也体现了汉语对空间范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空间认知系统和认知习惯,因此英语中对空间概念的表达也和汉语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在+处所”和英语介词“at、in、on”在表达空间范畴时差异的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对空间范畴表达的不同认知模式。

关键词:认知 思维模式 空间范畴 对比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在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人的认知。语言、认知(思维方式)和现实世界之间息息相关,这就是“语言世界观”。德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洪堡特(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语言介于人与世界之间,人必须通过自己生成的语言并在使用时用语言去认识和把握世界。语言记录下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经验,加之其又有自身的组织和规律,于是它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自主的力量,一个相对于使用者的客体,或者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每一个具体的语言都是这样的一种“世界观”,它源于人,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制约着人的思维和行动。”

洪堡特的另一句名言是:“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他坚信语言是民族最大的特征,民族之间的差异也表现在语言上。赫德尔(J.G.Herder)也说过与之类似的话,即“一个民族怎么样思维,就怎么样说话,反之亦然,怎么样说话,就怎么样思维。”

人类的语言是复杂的,语言学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语言。本文认为,语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非完全来自于外在的客观世界,还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感知能力等。本论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比汉语“在+方位词”与英语表示地点的介词“at、in 、on”,从而研究汉语和英语对空间范畴表达方式的差异。

二、汉语“在”的空间和时间概念

汉语中的“在”可以充当动词和介词。它的核心语义是表达某人/某物在某一地点、空间、处所或位置,属于“空间存在”(spatial existence)。如果把“在”所表达的意义转移到时间上,就会变成“时间存在”(temporal existence)。“时间存在”好比一件事正在发生。例如:

(1)他在这里=〉空间存在

(2)他在吃饭=〉时间存在

“他在这里”表达了“他”所处的地点、空间或位置。而“他在吃饭”则属于“正在进行”的动作,就好像一条长线,从A点(开始吃饭)到B点(结束吃饭),动作一直在进行,同时动作还必须发生在某一空间、地点或位置上。如“他在吃饭”和“妈妈在做饭”,“吃饭”和“做饭”都是具体动作,必须在某一空间内进行。“吃饭”的空间可以是“食堂”或者“家里”,“做饭”的空间主要是“厨房”。这些“空间”在汉语中只能用“里”来表示。例如:

(3)在食堂里吃饭

*在食堂外边吃饭(某时候可以用在食堂外吃饭)

*在食堂上吃饭

*在食堂下吃饭

(4)在厨房里做饭

*在厨房外做饭

*在厨房上做饭

*在厨房下做饭

不论充当动词还是介词,汉语中的“在”都包含了“空间”和“时间”双重含义。汉语常用“在+处所”表示空间地点。例如:

(5)在书房里,他挂了一张地图。/他在书房里挂了一张地图。

(6)爷爷在院子里乘凉。/院子里,爷爷在乘凉

(7)他在黑板上写字。在黑板上他写了几个字。

(8)老师在楼上/下开会。

三、汉语“在+处所”与英语介词“at,in”和“on”的空间比较

英语中的介词“at、in、on”表达英语三种最基本的空间概念,语义上与汉语中“在+处所”所表达的处所方向有相似之处。我们通过“at、in”和“on”可以了解人或事物存在于空间的哪个方向或位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对“at、in、on”所下的部分定义如下:

1.at:a)used to say exactly where something or someone is,or where something happens. 在……;在……里;在……上;b)used to say what event or activity someone is taking part in. 在……做某事。

(9)Alex works at the British Consulate.

(10)I will meet you at the cinema

2.in:a) used with the name of container,place,or area to say where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在容器、地点或地区里;在……内;b)into a container,place etc.入……中;进入 。

(11)There were over 800 students in the hall.

(12)He arrived in England last week.

3.on:On a surface 在……上面;a)touching a surface or being supported by a surface. 在……上面。

(13)The little girl was sitting on her father’s shoulder.

(14)He threw himself on the bed.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at、in”和“on”都可以用来表示位置。如“British Consulate、cinema、hall、England、father’s shoulder”和“bed”都是指动作发生的地点,也是物品存在的位置。通过“at,in”和“on”,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动作发生的地点与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在表示地点位置时多用“at”,在表示空间位置时多用“in”,在表示所处位置为平面时则多用“on”。例如:

at In On

at the lecture in the room on the table

at the station in Shanghai on the grass

at the party in the car on the wall

at home in the park on the way

at/in school, college in the life on the lake

汉语在表达语义时,不论内容是时间还是空间,大范围成分总是先于小范围成分而出现。例如:

(15)在厨房里桌子上面的盒子里有一本书。

There is a book in the box on the top of the table in the kitchen.

(16)书在厨房里的桌子上面的盒子里。

The book is in the box on the top of the table in the kitchen.

“以往的一种解释说这是西方文化尊重个体这一特点在语言中的表现;另一种解释是因为汉语用“的”这个后置,而英语用“of”等前置表现大小单位的领属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的顺序是因为省略了前置词的结构。但现在有了新的解释:大单位可别度高,所以表达大单位的成分前置符合汉语中信息交流方向,而英语从小到大的排列是优先考虑语义靠近原则的结果。”[5](P113)必须注意的是,汉语表达空间概念时必须要明确的指出物体所存在的位置,比如“在……里”“在……上”;而英语的“in”和“on”在语义上已经表达出物体存在的位置,也就说英语的“box,kitchen,table”之间的空间关系直接通过“in”和“on”体现出来,而汉语还要强调“在”来表示和事物的空间关系。

图1:

(4)、

(5)反映出汉语组织表达成分时的空间构造,即强调整体部分(厨房)在前,被包容的物体(桌子和盒子)在后。简单的说,汉语的表达方式是“在某个空间里,某人进行某活动或存在某物”。例如;

(17)a.他在书房里挂了一张地图。

b.在书房里,他挂了一张地图。

(18)a.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

b.在黑板上,我写了几个字。

(19)a.爷爷在院子里乘凉。

b.院子里,爷爷在乘凉。

英语在这一点上正好和汉语相反,英语中指时间或空间的小范围成分总是放在大范围成分前,顺序原则是“由小及大”。如:

(20)The telephone is in my room.

(21)I shall see you in London.

(22)Let’s meet at the club.

(23)He threw himself on the bed.

汉语次序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大范围总是先于小范围,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如果我们把认知时空关系的过程假想为作一次“想象中的旅行”,则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旅行”的方式正好相反。汉语采用的是认知心理学家称作“移动自我”(moving-ego)的策略(Clark,1973),即我们移动自己的身体逐渐接近某个课客体。由于客体位于更大的一个客体或若干个一个比一个大的个体中,我们得先走进那个较大的客体,然后接近那较小的。比如,你可以先进入厨房,找到桌子,然后找到那本书。英语采用的是相反的“移动客体”(moving-object)的策略,即目标客体自己从包容它的一个比一个大的客体中向我们走来,显然我们会先经历较小的局部,然后再经历大的整体。(Tai,19

8

9、Heish,1989)”[4](P160~161)

四、结语

不同语言背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和认知模式。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者所形成的范畴、原型、意象、心理模式也因此而大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亚洲人常说欧美人说话比较直接,除了表达方式不同,也可能是欧美人在表达时习惯于将“小范围的成分放在大范围成分前”。环境对语言映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认知模式、生活方式等制约。认知语言学家强调了人的认知对语言的决定作用,从汉语“在+处所”与英语介词“at、in、on”的对比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空间时所用的不同模式,还可以知晓两种语言所折射的思维模式的差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