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陈陶遗致柳亚子的佚函及集句诗

陈陶遗致柳亚子的佚函及集句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6 03:10:40
陈陶遗致柳亚子的佚函及集句诗
时间:2022-11-16 03:10:40     小编:

1907年秋,徐锡麟、秋瑾发动皖浙起义,不久起义失败,徐、秋两人壮烈就义;同年,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也远赴南洋筹备两广起义。国内民主革命陷入暂时的低谷。凄风冷雨中,许多革命党人选择远避国外积蓄力量,等候革命战火的再次燃烧。我的曾祖父陈陶遗时任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同盟会暗杀部副部长,也是这批避走他乡的革命者之一。

凄风冷雨中的革命友谊

陈陶遗(1881-1946),原名公瑶,更名剑虹,一名水,字止斋、卧子,别字淘夷、陶怡,号道

一、天真道人,上海金山松隐镇人,清末秀才,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任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辛亥革命时期任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国民党江苏省支部长,军阀孙传芳自封五省联军总司令时期任江苏省省长,1933年任上海市临时参议会秘书长。

1907年秋,为国内形势所迫,陈陶遗离开祖国远赴日本。在日本,他接任高旭任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及同盟会暗杀部副部长。革命的前景尚不清晰,国内的形势更不容乐观,独自一人漂泊他乡,这一切都使得他愁闷伤感。一个人的夜晚常以给国内好友写信或者做诗联句来排遣抒怀。

函札中涉及《神州女报》解体真相

对于这样的局面,陈陶遗非常的焦急和惋惜,信中“‘神洲’其殆,终于陆沉,搔首问天,怆怀无已”,令人深切感觉到这位一心报国的革命志士发自肺腑的惋惜,同时也表明身在国外的他时刻关心着国内民主革命的发展变化。

以诗寄情抒乡怀

剩水残山意度深,湘帘放下悄含颦。梅魂菊影商量遍,来听西斋夜雨声。

首句中山水所指当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这山水虽然残破,于我却永怀深意,可我如今形单影孤愁眉不展,而这所有的愁绪却只能向虚幻的梅魂和菊影诉说,夜半时分不能入眠,窗外又下起了雨,这淅淅沥沥的雨声使我的忧思更加无边无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眷恋和忧思,绵绵的失意、孤独之情跃然纸上。

又如抒发自己情思郁结沉重、担忧祖国未来的第九首:

古愁莽莽不可说,古心突过汉朝松。千秋名教吾谁愧,一睨人材海内空。

诗人追溯千年古史,巍巍中华文化灿于心田,而如今祖国之衰落却令人无比愧疚,问世间还有多少和我一样有胆有识的人可以一起救这沉沦之国?

而其十二,也就是最后一首又重振革命的信心:

奇气一纵不可阖,万马齐喑究可哀。从此不挥闲涕泪,高吟肺腑走风雪。

首句中奇气自然是指孙中山革命的大潮,第二句是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名句,表示祖国社会政局毫无生气令人哀伤。但是因有了革命的“奇气”,从此不再闲洒涕泪,而是要大声唱着无畏的肺腑之歌奔赴革命战场。其气转悲为壮,颇有“昂首西北望,孤单又何妨”的气概。

“诗言志”是诗的本真,而给友人的信函也最易表达心迹。从而,诗与函都是一个人最真、最深思想的表达。陈陶遗的这一组信函和集句诗正表达了一位辛亥先贤在革命低潮期最真实的一面,从中可以略窥,百余年前那最后一批受过传统教育的中国文人有着怎样的赤子之心和报国之情。辛亥革命最终的成功离不开这些文人志士,他们均是一介书生,置生死于度外,抛家弃子、远走他乡,为中国能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做出了最彻底的奉献,对祖国民族有着最真挚的情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