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1980年以来英国的雇佣关系变化

1980年以来英国的雇佣关系变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3:04:25
1980年以来英国的雇佣关系变化
时间:2023-01-04 03:04:25     小编:

摘要:本文从政府职责、制度程序和实质性变化三方面,并结合中国的雇佣关系,来诠释1980年之后的英国雇佣关系变化。

关键词:雇佣关系 变化 政府

1 1980年以来英国的雇佣关系变化

1.1 政府角色的变化

政府在雇佣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以政治的手段来影响雇佣关系,还在经济方面对其产生影响。从1946年至1979年,采取民主政策的政府党派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保护着工会和雇主双方的利益。然而,1979年至1997年,保守党派持续党政,并采取了更为实质的新自由个人主义和公平放任政策,同时强调市场的力量和个人主义。

在传统的劳资关系中,政府角色应当是不对其进行干预的。所以1980年以后,政府的干预引起了社会的高度争议以及工会和雇主的不满。1980至1997年,保守党政府进入自由放任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消弱了工会的影响和谈判权,并运用高利率和金融管制来调控。遵循劳资关系自然规律,法律允许国有产业及机构私有化。

此外,政府还认为法律对就业机会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由此完善了影响雇佣关系的因素。由于保守派政治思想,其提倡的法律政策不可避免的归结到经济影响。在十九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保守党政府引了入一系列经济参数至政府部门工资体系中,然而却没有正式的支付政策。新工党政府产生于1997年5月,其主要提案包括:更高效的使用公共支出,需要时与私营部门合作并遵循计划的公共支出;通过公平的税收鼓励和奖励努力工作;同时还鼓励小型企业和地方经济增长和降低长期失业率。1997年之后,新工党政府还延续了政府部门的工资管制措施,且依然没有正式的支付政策。

集体谈判的变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覆盖范围的缩小;整个制造业谈判的进一步腐蚀和公司权利的下放,有些公司甚至权利的分割;集体谈判的范围减小。新的谈判程序更倾向于管理层,特别是在公共部门。制度和程序的变化需要体现在减少仲裁和其他形式的第三方接入(当代英国劳资关系)。

1.3 实质性变化

从实质性的角度来看,首先也应该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平均实际收入的显著增加。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的经济萧条一结束,公司利润就大量增加;劳动力则大大降低,而同时生产力提高了。在九十年初期的经济萧条下,生活成本增加而收入大幅减少。第二,收入差距加大。管理层的工资远高于普通员工,特别高层管理者的工资。第三,绩效工资、利润留存和员工入股越来越欢迎。此外还有包括简化薪酬结构等一些薪酬体系的变化(当代英国劳资关系)。

以上是1980年以后英国劳资关系的变化,现在来看一下中国劳资关系的情况。

2 中国的雇佣关系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快速的社会和体制变革,特别是在集体合同系统里。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代替了国家就业保证,这种合同关系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之上。从1983开始,一系列的“临时雇用条例”建立,这项新的规则实行于所有新的雇员,但是在国企中新的政策实施缓慢,新进员工逐步加入个人合同(Warner,1995)。在1980年和1983年,中国全国总工会(ACFTU)被国务院授权可以按照法律规定代表个体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合资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原本被引入使用于较高级的工会机构,它提供培训和示范合同的支持,但其结果似乎没有在上级工会机构和当地劳动局的集体磋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国总工会已经被要求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扮演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角色。一方面,它的作用是作为工会去维护员工的权力和利益,越来越多的员工和雇用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员工为雇佣者创造的生产量和盈利超过员工的工作,工资和福利。另一方面,共产党要求全国总工会具有促进改革和稳定社会的责任。

在中国,中央最初规划确定了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但目前,这些政策也已经越来越被产品市场导向所驱动。雇佣关系改革还未明朗,有相当大的潜在劳工动荡状况出现在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关于劳资纠纷的报道出现工人被从终身合同转移至雇佣合同;此外,农村迁移带来城镇的高失业率。因此,中国提供一些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给移居中国的企业家在中国特区建立的世界工厂。结构改革伴随着大规模的裁员(估计在20万以上),并且工人虽然依然被雇用却经常没有工资。

总之,中国目前的雇佣关系极具特点。中国企业工会更系统的综合管理,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全国总工会将共同支持加强这种综合管理。

3 总结

总之,雇佣关系在英国由企业管理决定,国家角色的重要性并不像中国这么重要。相较于中国,在雇佣关系中政府的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3]Henderson,J(1990)A Guide to the Employment Acts.London,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limited.

[4]Nairns,J(1999)Employment Law for Business Students.Englang,pearson education imited.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