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濮阳方言常用词释例

濮阳方言常用词释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0:00:45
濮阳方言常用词释例
时间:2023-08-07 00:00:45     小编:

摘 要:从音节角度列举部分濮阳方言常用词,并考取其本字,有助于人们了解濮阳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濮阳 方言 常用词

一、概说

二、常用词释例

(一)单音节词

作为典型的北方人,濮阳人淳朴、直率。他们话语最显著的特点是简洁明了,因此,濮阳话中有不少特色单音节词。

【】chū“躲藏”之义。例如:“将才你~哪去了?”《说文》:“,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文。,或从虍声。昌与切。”“”本义为“处于、置身”,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苏洵《六国论》:“且燕赵~秦革灭殆尽之际。”此二例中“”均为“处于、置身”之义。本义“处于、置身”引申出“躲藏”之义。濮阳话中的词“”采用其引申义“躲藏”。

【蹁】biǎn“踩”之义。例如:“种嘞白菜籽将发出来,你别~喽。”《说文解字》:“蹁,足不正也。从足扁声。一曰拖后足马。读若苹。或曰。部田切。“足不正”后引申为“脚没站正,踩到”。

【】chōu“用手向上推”之义。例如:“你~~我爬树吧。”《唐韵》:“,楚鸠切”。《集韵》《韵会》:“,初尤切”。《博雅》:“,拘也”。《广韵》:“,手也”。又如:“我~你去,倒把我一脚在雪里。”(《金瓶梅》)

【】kěng“碰、撞”之义。例如:“我走路没看路,~到电线杆上啦。”《唐韵》:“,口切。”《集韵》:“,丘耕切。”《说文》:“,头也。”《广韵》:“,撞也,或作。”

【】biǎo“比、较量”之义。例如:“他俩~着吃馒头,谁吃嘞多谁赢。”《唐韵》:“,符少切。”《集韵》《韵会》《正韵》:“,婢少切,读若瓢上声。”又如:“敌人有今天没明天,咱们是越来越强,咋也~得过它!”(刘子威)

【超】chǎo“跨过、越过”之义。例如:“你不敢从猫身上~过来吧?”《广韵》:“超,敕宵切。”《集韵》《韵会》:“痴宵切。”《说文》:“跳也。”《释名》:“超,卓也,举脚有所卓越也。”《玉篇》:“出前也。”又如:“~乘者三百乘。”(《左传》)再如:“挟太山以~北海。”(《孟子》)

【蹉】cuō“用脚揉搓”之义。例如:“他~死了一只蚂蚁。”《唐韵》:蹉,七何切。《集韵》《韵会》《正韵》:蹉,仓何切。又如:~纤根,跋篾缕。(汉・马融)这句话中“蹉”也是“用脚揉搓”之义。

【诓】kuāng“哄骗、欺骗”之义。例如:“俺叔好~小孩。”《广韵》:“诓,渠放切,谬言也。”《集韵》:“诓,具放切。”《类篇》:“诳也。”《字汇》:“诓,今律为诓骗字,读平声。”又如:“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楚。”(《史记》)再如:“去~他们来入圈套。”(萧军)

【】chuàng“碰、撞”之义。例如:“别~我,我掏耳朵嘞。”《唐韵》:“,楚江切。”《集韵》《韵会》:“,初江切。”《博雅》:“,撞也。”又如:司马相如《子虚赋》:“~金鼓,吹鸣籁。”韩愈《赠张籍》:“扶几导之言,曲节出~~。”

【聒】guō“喧闹、声音嘈杂”之义。例如:“这机器快~死我了。”《说文》:“聒,劝语也;劝者,哗也;从耳,昏声,古活切。”《广韵》:“聒,声扰也。”又如:“阳鸟爰翔,于以玄月。千类万声,自相喧聒。”(郭璞・《江赋》)再如:“为嫌归舍儿童~,故就僧房借榻眠。”(宋・王安石)

【哕】yuě“呕吐”之义。例如:“他吃坏东西了,一直~个不停。”《唐韵》《集韵》《韵会》:“哕,於月切,音。”《正字通》:“方书,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哕,有物有哕曰呕。”

【瀹】yuè“揉洗”之义。例如:“快点把衣裳~出来吧。”《唐》:“瀹,以灼切。”《文》:“瀹,渍也。”又如:“菅筲三,其实皆~。”(《仪礼》)此处“瀹”为“浸渍”之义。

(二)双音节词

濮阳话中,部分双音节词保留了古词语。

【把起】bā qi“抱婴幼儿让他屙尿”之义。例如:“妞妞又闹嘞,估计是想尿泡嘞,你~~她。”《唐韵》:“把,博下切。”《集韵》《正韵》:“把,下切。把,从后面用手托起小孩的两腿,让他大小便。”《广韵》《正韵》:“起,墟里切。起,起来、站起,由躺卧而坐起或由躺、坐、爬、伏而起立。”例如:“楚子闻之,投袂而~。”(《左传》)又如:“第二天我~得很迟。”(鲁迅)

【刳】kū chuā“用刀反复刮”之义。例如:“铁锅生锈了,你好好嘞~~。”刳,挖空、挖。例如:“~木为舟。”(《周易》)再如:“我们身下也响起了~土的声音。”(李伯宁),突然、迅疾。例如:“夫~而生者,必~而灭。”(南朝梁・范缜)又如:“~有一物自梁间坠地,乃人也。”(《三水小牍》)“刳”即“快速地反复刮、挖”。

【害儇】hǎi xuàn“害羞”之义。例如:“他不爱说话,见着生人就~。”《唐韵》:“害,何切。”《集韵》《正韵》:“害,下切。”《说文》:“害,伤也;从宀从口,言从家起也。”“害”有“怕”之义,例如:“那海会师傅他有头发,不~晒的慌。”(《醒世姻缘传》)《广韵》:“儇,许缘切,轻佻巧慧。”例如:屈原《九章・惜诵》:“忘~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吕氏春秋・士容》:“其状朗然不~,若失其一。”“害儇”即“害怕轻佻”,故不敢在人前说话做事,即“害羞”。 【疵刮】cī gua“讽刺”之义。例如:“他这人不中,就好~人。”《广韵》:“疵,疾咨切。”《集韵》《韵会》:“疵,才支切。”《说文》:“疵,病也。”例如,《三国・蜀书・廖立传》:“诽谤先帝,~毁众臣。”《集韵》:“刮,古刹切。”《广韵》:“刮,刮削。”例如,《周礼・冬官考工记》:“~摩之工。”

【诘记】jiè ji“担心、惦记”之义。例如:“回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别老让人~你。”《唐韵》:“诘,去吉切。”《集》:“诘,吉切。”《说文》:“诘,问也。”例如:“明日有司复命,公~之。”(《国语・鲁语上》)《博雅》:“记,识也,与“忘”相对。”例如:《尚书・益稷》:“挞以~之。”(鞭挞使记住过错。)“诘记”是“问并记得”的意思,即“担心、惦记”。

(三)多音节词

【不用怍儿】“不谢、不客气”之义。例如:

――谢谢你。

――~。

――对不起。

――~。

《唐韵》:“怍,在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怍,疾各切。”《说文》:“惭也。从心,作省声。”例如:《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于人。”再如:《庄子・让王》:“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

【挨伤脸】“挨吵、挨骂”之义。例如:“你咋能天天~还不长心眼儿嘞?”《说文》:“挨,击背也,从手矣声,于骇切。”引申义为“遭受、忍受”,濮阳话“挨伤脸”中的“挨”也是“遭受、忍受”之义。《唐韵》:“伤,式羊切。”《集韵》:“伤,尸羊切,痛也。”《小雅》:“我心忧伤。又创也,损也。”《集韵》:“脸,颊也。”《韵会》:“脸,目下颊上也。”“伤脸”很直接、形象地表现了“挨吵、挨骂”之义。

三、结语

方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方言是记录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它将人类的种种活动记录并传承下来。同时,地域文化在人群中长期流动、传播,势必影响到该地方言持有者对事物的认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乡音”是每个人身上的印记,不同的“乡音”负载着不一样的地域文化。从这些常用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濮阳人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和直率、粗犷的性格特点。

参考文献:

[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古今汉语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3]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M].上海:汉语大

[4]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濮阳年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3.

[5]http://baike.so.com/doc/5395877-5633036.html#5395877

-5633036-7_1.

[6]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

(吴卫娟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1008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