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探索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3 01:38:21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2-12-03 01:38:21     小编: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校府”、“校企”、“校际”、“校所”四方联合中,要始终坚持贡献中求支持,服务中谋资源,协作中推共建,互利中享共赢的原则,扩大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大横向研发投入,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多方合作;实践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高校提升科研水平、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地区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地方院校只有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走产学研多方结合之路,主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在优胜劣汰的办学大背景中站稳脚跟。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所谓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一般认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三个要素。其实,还应包括为沟通政府、产业、大学和研究院所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机构。如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及地方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在各要素中,大学和科研院所是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中介机构则是桥梁和纽带。

合作教育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育比较而言,其区别为:从教育目标上看,传统教育重视传授知识,产学研合作教育则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从特点上看,传统教育关注继承性、系统性,产学研合作教育则关注综合性、创新性;从形式上看,传统教育过分依赖课堂教学、授受相传,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更青睐于亲身实践、科研训练。可见,传统教育观的实质是封闭、狭隘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是开放、多元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企业、高校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必需。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可将创造的学术性知识转化为产业性知识,贡献于企业的技术革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对于高校来说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培养“双能型”的必经之路;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使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让企业科技人员参与高校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可以使其理论和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有利于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企业也可以通过引进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

作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大多处在百业待兴的起步爬坡阶段。一般说来,这些高校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高层次项目承接能力不够强,直接承担地方社会服务项目不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贡献率还不够突出。因而,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就显得尤其迫切。坚持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全面提升科研水平,积极融入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着力推动“校府”、“校企”、“校际”、“校所”四方合作,是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1.以贡献求支持。着力推进校府合作

一所地方院校,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对地方都有极大的“依赖性”,因为地方院校办学动力和资源主要来自地方,其生源质量、学生就业、办学效益等都要受到地方因素的影响。因而,院校的发展进步与地区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2008年以来,蚌埠市先后被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安徽省委省政府把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来建设。蚌埠提出要努力建设实力蚌埠、魅力蚌埠、活力蚌埠、文明蚌埠、和谐蚌埠、民生蚌埠的“六个形象”:把蚌埠建成加工制造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交通航运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等“六个中心”:重点支持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抓手产业”。地方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蚌埠学院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而与此同时,作为新建院校,蚌埠学院面临着前有“标兵”(安徽财经大学)后有“追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双重夹击。为了进一步拓展办学资源、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蚌埠学院提出“主动融入地方,在推进蚌埠奋力崛起中建功立业,在服务蚌埠奋力崛起中做强自身’’的口号。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充分利用人缘、地缘等优势,在政府的诸多领域开展合作和服务。例如,在基础教育合作领域,文教系与蚌埠市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开展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帮助提升蚌埠市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同时促进自身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在文化合作领域,艺术系、音乐系、基础部、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以保护、挖掘、发展和繁荣地方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展淮河文化研究推广工作,设立了花鼓灯演艺实践中心,成立了花鼓灯表演队,探讨原生态花鼓灯的传承和保护:在政策研究合作领域,经管系积极参与《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承担了《蚌埠市轻工(食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为政府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决策依据:在科技服务领域,设立了蚌埠市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与蚌埠市禹会区政府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优势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力资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是人才培养。蚌埠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蚌埠地区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需要,在专业设计和课程结构等方面加大了改革与创新。例如,为满足轻工、化工、制药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本科专业:为满足玻璃、水泥和新材料等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为满足交通和商贸物流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交通运输、广告学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等。通过主动为蚌埠经济社会发展多尽力量,多作贡献,多出成果,蚌埠学院获得了蚌埠市委、市政府的更大支持,包括人才引进、新校区建设、经费支持等各方面,为学院办学水平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服务谋资源,积极深化校企合作

正是由于真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服务,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部分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校企合作教育不仅体现在“应用型双能教师”的培养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学院先后与丰原生化、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吴方滤清器有限公司、德力玻璃有限公司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集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师教学与科研、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基地;聘请企业专家为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专业建设,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讲学、授课等,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合作共赢。校企合作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真真切切的接触到企业技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有目的的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就业铸就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

3.以协作促共建,大力推动校际合作

一般说来,地方高校校际合作多为与省内重点高校的合作,以期在学科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快速完善。“学校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的实践运作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因此,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各项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地方高校利用与省内重点高校距离较近、学缘密切的优势,为他们输送优质生源(主要是研究生层次),鼓励品学兼优学生跨校选修:互聘拔尖人才作兼职援助,名教授流动讲座:地方高校积极参与重点高校导师的重大课题。主动遴选本校教师做兼职硕导,开展研究生合作培养工作等。在自身创新条件和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必须按照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学校实际,主动汲取重点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有益探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开展合作,这是新建地方高校借用外力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例如蚌埠学院在实践探索中,积极推动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合作。在深度考察的基础上,达成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或合作意向。先后开展了管理干部培训、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工作。蚌埠学院在迎接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工作期间,主动学习借鉴合工大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为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奠定了基础。目前,蚌埠学院正在着力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如何建立学校、部门院系和具体项目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合作共建有计划、全方位、可持续;二是如何围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学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寻找合作结合点;三是如何融入合工大创新平台建设,在参与合工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蚌埠分中心建设和相关产学研项目等方面取得进展等方面,积极寻求支持。努力形成以学校交流为主导、院系联动为主体、部门协调为保障、学者交流为基础、任务项目为抓手、学生交流为辅助的校际支持合作模式,推动蚌埠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4.以平台为依托,努力寻求校所合作 不可否认,科研院所尤其是一流的科研院所在科研方面有着大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许多学生都以到科研院所实习或工作感到自豪。科研院所优质的课题、前沿的理论、实用的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锻炼平台。在科研院所得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自己对科研的认识、对理论的升华、对思维的重整。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教育不仅能吸引品学兼优的学子投身于科研院所队伍中,更能让地方高校的教师与学生走进科技前沿,促进以往师生培养的被动“派遣型”向主动“个人需求型和发展型”的转变,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往往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升、在总结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多数地方高校建校时间不长,积淀不深,底蕴不厚,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产学研合作基础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合作层次较低、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和困难。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政府、企业、优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作为地方高校更应该不断探索、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环境和促进机制。

教育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虽说由来已久,但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还是一项新的事业,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朝正确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地方高校应用课题难找、经费短缺等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单位互动发展。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加大横向研发投入,尽可能多地为地方提供优质的人才和有效的科技成果,从而真正实现“双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