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苏威与高G

苏威与高G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00:28:01
苏威与高G
时间:2023-03-13 00:28:01     小编:

[摘 要]杨坚以隋代周,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顺利实现杨家一统天下的局面,隋文帝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对支持其上台的关陇集团进行一次“大洗牌”,正是在这次政治活动中,苏威、高G以隋朝“四贵”代表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但是,纵观两人一生,命运却大相径庭,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这不同命运下的根源。

[关键词]苏威;高G

一、苏威

《隋书》苏威传中记载,苏威本为周朝旧臣,杨坚为周朝丞相时就“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欢。”可见,在周朝时,杨坚就很重视苏威的名望,并且有拉拢苏威的意图。“月余,威闻禅代之议,居盾归田里。高G请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1)可见,苏威并不愿意参与杨坚的篡位事变,所以才盾归田里,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为保其名节,二为安身立命。

但是对于苏威而言,第一个原因只是他维持其名望的一个幌子。苏威的父亲为西魏时的名臣苏绰,在宇文泰建立关陇集团时立下不世功勋,而作为回报,宇文氏也给予苏家以高官厚禄,可以说宇文氏与苏氏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北周作为西魏的延续,宇文氏称帝,如果当杨坚代周自立,苏威立即响应,支持并参与杨坚“叛乱”,那么他将背上不忠的罪名。但是,当宇文氏倒台,隋朝建立,苏威就“徵拜太子少保。追赠其父为邳国公,邑三千户。”可见他并不是反对杨坚称帝,更不会拒绝到杨坚建立的隋王朝中做官,只是不愿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并且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历朝历代参与夺权的功臣很少真正实现其政治抱负,不是权力被剥夺,享用衣食租税,就是不能善终。因此,对于苏威来讲,安身立命才是最终要的。

在苏威的一生之中也一直在遵循安身立命此原则。据《隋书》记载:“宇文化及之弑杀也,以威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化及败,归于李密。未几密败,归东都,越王侗以为上柱国、邳公。王充僭G,署太师。威自以为隋室旧臣,遭逢丧乱,所经一处,皆与时消息,以求宽容。”(2)如果说苏威在隋朝时出仕做官是因为隋文帝是一代明主,目的是帮助明主共同治理国家以造福百姓的话,那么后来宇文化及杀炀帝,苏威立即追随化及,在化及败后,又先后追随李密、越王、王充可就不能以此来下结论了。正如秦王遣人对苏威所说“公隋朝宰辅,政乱不能匡救,遂令品物涂炭,君弑国亡,见李密、王充,皆拜伏舞蹈。”从秦王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苏威的蔑视,更可以看出苏威为了安身立命而不顾名节。也正是如此,苏威才得到了所谓的“善终”。

二、高G

作为“四贵”之首的高G,在关陇集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其父亲高宾时代就奠定了其家族的政治根基。高G的父亲高宾在西魏大同六年由西魏进入关中避难,因为投入独孤信的帐下,获赐姓独孤氏,并因此在关陇政权得以立足。高宾死于北周建德元年,不但以“独孤宾”之名撰写墓志,(3)更是葬在当时独孤信家族墓地范围之内。从中可以知道即使在府主被赐死十多年后,故吏高宾与独孤信仍保持着旧有的君臣之仪。这种私人间的君臣关系更得以延续到下一代。可见,对于高氏家族而言,其政治根基可以由整个关陇集团缩小到独孤氏家族。

开皇前期,杨坚为了达到对关陇集团“大洗牌”的目的,重用高G,两人政治关系极为亲密。但是这种君臣无外的亲密关系的大背景却是皇权回归背景下的君臣之别的日益森严,高G因为其与独孤氏特殊的历史渊源,从而和杨坚保持着公私两重的关系,一旦其中一种关系破裂,他的政治基石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高G要向顺利度过一生,于公要懂得为臣之道,余私要保持好和独孤氏的关系,和独孤氏以同一个立场站在政治舞台上。但是,高G非但没有如此,还违背独孤氏的意愿,最终落得被诛杀的悲惨命运。

《隋书》中记载,独孤皇后想要废除太子杨勇而立杨广,但隋文帝当时并没有拿定注意,所以就问高G:“晋王妃有神G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如果高G足够聪明,就应该知道这既是独孤皇后的意思,就不应该违背。但是高G却没有,他给隋文帝的回答是:“长幼有序,其可废乎?”(4)这样一来独孤皇后便知道高G与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同,至少在废太子这件大事上的立场不同,所以就已经有了除去高G的想法。

除了政治上与独孤皇后不和,高G在生活上的事情也使独孤皇后甚是不满。众所周知,独孤氏善妒,不能容忍男人娶小妾,更不能容忍男人忽视自己的夫人而对妾好。高G就犯了独孤皇后的忌讳。高G的妻子死后,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既然高G的夫人去世了,为什么不再给他娶个夫人呢?隋文帝于是就对高G说了这件事,可高G却说自己已经老了,退朝之后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看看佛经,至于再娶这件事就算了吧。可是,没过多久,高G的小妾却生了个儿子,听到这件事后,“后甚不悦”,于是隋文帝问其缘故,独孤皇后说:“陛下当复信高G邪?始陛下欲为G娶,G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陛下安得信之?”(5)。隋文帝听了皇后的话,渐渐疏远了高G。

高G在文帝后期虽然已逐渐失势,但是文帝、独孤后仍然顾念旧情,并没有像虞庆则那样被诛杀。可是当文帝驾崩,炀帝即位,对于高G来说,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如上文所说,高G并不支持晋王广继承皇位,高G支持的是太子杨勇,也就是说他站在了杨勇的“队伍”中,与晋王广截然对立。如果高G足够聪明的话,在政局尚未明确,由谁继承大统这个问题还未明确的情况下,既然大的原则问题上已经违背晋王广,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也应在别的一些无关大局的问题上对杨广让步。但是,高G却没有这样做,《高G传》中记载“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G为元帅长史,三军咨禀,皆取断于G。及陈平,晋王欲纳陈王宠姬张丽华。G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陈国平,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6)从炀帝性格来看,他并不是一个能海纳百川之人,因此不可能去重用一个曾经强烈反对其继承皇位并且屡次违背自己意愿的人,所以,高G面临的好的结局就是被贬黜,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以各种理由被诛杀。

作为独孤后的“家客”,高G违背独孤后意愿,二人之间始于父辈的私交逐渐破裂、瓦解,这无疑成为高G本人在政治上失势的加速剂。炀帝登基,排斥关陇集团,重用“盘底旧臣”,当然,作为当初反对其继位的高G,炀帝当然不会放过,最终“下诏诸之”。

三、结语

苏威与高G虽然同为关陇集团中的第二代子弟,地位显赫,但是苏威在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先后追随宇文化及、李密、越王和王充,当王充被大唐秦王平定后,秦王拒绝接纳苏威,最终“卒于家,时年八十二岁。”(7)而高G却在炀帝登基前支持太杨勇,炀帝即位后屡屡违背炀帝的心意,满腹抱怨,最终被人揭发,“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从旁。”(8)苏威虽然最终未能进入大唐王朝,但也算得上是善终,而同为“四贵”之一的高G却被炀帝诛杀。究其原因,苏威深谙“为官之道”,懂得见风使舵,而高G却缺乏“政治觉悟”,未能始终追随其家族显赫的政治根源,违背独孤氏。

注释:

(1)[唐]魏征:《隋书》卷四十一《苏威传》,中华书局,第1185页。

(2)[唐]魏征:《隋书》卷四十一《苏威传》,中华书局,第1190页。

(3)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第480页。

(6)[唐]魏征:《隋书》卷四十一《高獯》,中华书局,第1181页。

(7)[唐]魏征:《隋书》卷四十一《苏威传》,中华书局,第1190页。

(8)[唐]魏征:《隋书》卷四十一《高獯》,中华书局,第1184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