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说“堂皇”读简牍与画像札记

说“堂皇”读简牍与画像札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16:24:27
说“堂皇”读简牍与画像札记
时间:2023-08-04 16:24:27     小编:

[摘要] 通过对居延汉简的题记文字和汉墓壁画、汉画像石、敦煌石窟壁画以及唐宋绘画中的图像解读,确认汉代的“堂皇”乃是一种正面敞开,用于接待宾客或治事的厅堂类建筑。

[关键词] 居延汉简;汉唐画像;简牍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some kin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like the signature words in the Juyan Bamboo Slip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images which appear in the mural paintings in tomb Han Dynasty, the stone relief of the Han Dynasty, Dun Huang manuscripts and painting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se material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ang Huang” of Han Dynasty is a specialized definition of the buildings like hall, whose facade is open and which is used for receiving guests and handling general affairs.

Key words: Juyan Bamboo Slips of Han Dynasty; paintings in the Tang and Sang period;banmboo slips

我们今天常说“堂而皇之”或“冠冕堂皇”,“堂皇”在汉代却有和今天很不一样的意思。居延汉简中曾多次出现所谓的“堂煌”:

1.建武五年九月癸酉朔壬午,令史立敢言之。谨移劾劾状 EPT68.13

□/让持酒来过候饮。第四守候长原宪诣官,候赐宪、主官谭等酒。酒尽,让欲去、EPT68.18

候复持酒出之堂煌上,饮,再行,酒尽,皆起。让与候史候□□/ EPT68.19

2.其旁河渡诣堂煌 EPT8.193.受官钱定课四千负四g

万岁候长充 相除定得三g 第一

毋自言堂煌者 第一得七g

206.4 (劳图版225、图3)

4. □/

兵书以七月旦发书堂煌,将军

随将军自言得第卅六卒□

欲留至府君卒问宣白之 260.20A(劳图版224、图4)

以上简字迹都十分清晰,“堂皇”一律写成“堂煌”。诚如黎明钊先生指出,堂煌即堂皇。

“堂皇”在传世文献中除写作“堂皇”,也写成“堂稹被颉疤泌颉保其义皆同。黎先生进一步引《汉书・胡建传》,认为堂煌或堂皇可能指“治事的地方”。[1]其说正确。前引四例虽简文残缺,仍可看出堂煌是

治事,甚至饮酒的地方。《汉书・胡建传》颜师古注堂皇谓“室无四壁曰皇”。颜注应有根据。换言之,所谓堂皇,应是一种没有四壁的堂室。

这种堂室像什么样子呢?黎先生没进一步追问。我不禁想起了汉代画像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建筑,很可能就是用于治事的堂皇。汉代一般称从中央丞相到地方州郡县官员治事的地方为“听事”,《后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条引应劭《汉官》曰:“尹,正也。郡府听事壁诸尹画赞,肇自建武,讫于阳嘉,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述事之实。”《后汉书・朱穆传》注引《谢承书》曰:“穆临当就道,冀州从事欲为画像置听事上,穆留板书曰:勿画吾形,以为重负。忠义之未显,何形象之足纪也。”听事是动词,也是名词,指官府建筑群的一部分。《合阳令曹全碑》说曹全为县令“廓广听事、官舍、廷、曹、廊、合”,其中听事是有正门,也有旁侧小门(合)和若干附属建筑的一组建筑。这组建筑的核心似即堂皇,乃主官治事和延见属下和宾客的堂。堂皇建筑的特点是正面敞开,有阶,有顶有柱而无四壁,但应也有左右壁,或加后壁而有三壁的,其前常有开阔可容人,甚至车马进入和停留的廷或庭。

我一度十分怀疑:这种有顶却无壁的建筑是汉代的画工为了展现屋室内的人物,故意省去建筑的墙壁,或使墙壁“透明化”吗? 或者,汉代本来就有这种三面无壁或最少正面敞开的建筑?我会这样怀疑,是因为明明也有例证显示:屋顶下有人物列坐,人物旁或建筑上刻意刻画出了带铺首的门(图7-8)。这个门并没有相连的壁,但无疑意味着原应有壁,为了让观赏者看见屋内的人物,只好保留门,而“透明化”或省去墙壁。 如果稍稍比较以上画像石和壁画的几个例子,不难发现有门没门似乎和建筑的功能有关。也就是说,如果要表现一个较私密的空间,就会加上一个门,表示这里的空间原本有墙,仅仅为了展示空间内的人物,因而将与门相连的墙壁省去。如果要表现一个较公共性开放的空间,就根本不设门或墙。例如图5、6表现的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主人翁端坐在正面敞开的建筑下,接见对他拜谒的官或吏,或观赏庭院中的百戏表演。图7所示则既有开放,也有不开放的空间。在停有车马的两阙之后,有一两层的建筑,楼下属开放空间,无门,主人翁朝左,接见拜谒的官吏。其楼上正中画一带铺首的门,两旁各有两妇人端坐。这个门本不该出现在楼上。其所以特别画个门,用意必在表示这部分的空间本属私密,不该外露。同样的情形见于图8。图8的建筑有楼阁。上层楼阁无人,楼下右侧坐着对弈的二人,左侧似有对坐的夫妇,其左又明显刻画了一门。这个门很清楚表示这本应是一处私密空间,有门有壁,石匠画工为了让观者看见屋中人物,才省去了墙壁。

当然,稍知汉画的人都明白有门无门并不是判别公私建筑或开放或不开放空间的绝对或唯一标准,有时公共性的官署刻画有门,有时又无门,私人性或私密空间也非必然有门存在。汉代艺匠在这方面的表现上,有相当大的自由。

如果以上的理解可以成立,接着可以追问所谓的开放、不开放或公共、私密空间,在汉代到底是指什么空间呢?简单地说,不开放或私密空间主要指家或居舍,而开放或公共空间主要指官府听事建筑的堂皇。前文所说内蒙古和林格尔小板申汉墓壁画就是可供参考的例证。

不过这个例证还有些细节需要说说。和林格尔小板申汉墓壁画曾颇为细致地描绘了墓主身前历任职官所在的各城和府寺。所绘固然并不绝对准确,其表现出来的建筑特色却也绝非纯然出于想象,应为其时人们所习见,最少合乎当时人对官衙的集体印象。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画中的府寺、仓、曹,有时看来无壁或无门,其实如前文所说是画工为了让观赏者能看见府寺、仓或曹中的吏,省去了壁或门,并不是真的无壁或无门(图9-11)。例如图9中的建筑有榜题曰:“护乌桓校尉幕府谷仓”。从汉墓所出陶仓模型可知,谷仓必然有壁、有门、有窗,但画中有门有窗,省去墙壁,或者说使墙壁透明化,如此观者才能看见坐于谷仓内的官吏。其余画中无壁的诸曹也应该都是如此(图10-11)。

总之,如以汉世图像为证,可知古代实际的堂正面敞开,不一定如颜师古所说是四面皆无壁,有时正面和左右侧有柱无壁,有时左右有壁或加背后有三壁。不论平民住屋或官府的堂前多有阶,阶或双或单。最少在唐代壁画和宋元画家笔下,不论官、民,会见宾客和治事必于堂,而堂在建筑上的共同特点在于正面敞开(如图12-13敦煌莫高窟第十二窟晚唐壁画、图14-17宋代马远孝经图、图18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图19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

莫高窟十二窟壁画线描图局部采自敦煌研究院编《敦煌壁画线描百图》[2](P100-101)

以上宋马远孝经图 《中国历代绘画精品人物卷2》[3]

[参 考 文 献]

[2] 敦煌研究院.敦煌壁画线描百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启功.中国历代绘画精品人物卷2[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