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国际比较研究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国际比较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3 00:11:55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国际比较研究
时间:2023-07-23 00:11:55     小编:

摘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服务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OECD2014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而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处于较低的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中来自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中国国民经济及各产业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投入率明显偏高,而服务业投入率明显偏低。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水平较低,不仅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而且缘于要素供给不足和制度性约束;应放松服务市场管制,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以实现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服务化;服务业;制造业;产业互动;产业关联;中间投入;中间需求;消费性服务业;投入产出分析

一、引言

杨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国际比较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也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陈宪和黄建锋(2007)从分工的角度对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演进做了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制造业仍是我国现阶段服务业产出的主要消费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性较强;江静等(2007)运用行业分类和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大中(2008)基于截面数据并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部门结构进行了国际比较;刘书瀚等(2010)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的互动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关于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关系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还十分欠缺,一些零星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有鉴于此,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基于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并比较两者中间需求和投入与其他国家间的差异,以期丰富和拓展有关研究,并对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分析方法与样本选择

1.投入产出分析指标

投入产出分析法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是一种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门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完整的投入产出表由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收入再分配和附加值四个部门组成,其平衡关系为:总价值=生产资料转移价值+新创造价值,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根据投入产出表,某部门使用来自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占总投入(总产出)的比例为投入系数(又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则反映在生产循环中所形成的各部门间的依赖和消耗状况。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和单个部门来说,直接消耗系数表(A)、里昂惕夫矩阵(B)、完全消耗系数表(C)和中间使用表(X)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2.数据与样本国家选择

1.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但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制造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相对较高

四、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及国际比较

1.制造业和服务业均是中国服务业主要中间需求部门,而其他国家服务业是其自身的主要中间需求部门

2.从制造业中间需求部门来看,制造业是各国制造业的主要中间需求部门,但中国制造业中间需求来自服务业的比例较低

3.从国民经济及各产业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来看,中国制造业投入率明显较高,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实物投入拉动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OECD2014年版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分析了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表明: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和风险的逐渐凸显,政府开始强调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调结构、稳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本文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了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由于两者的互动发展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促进服务业总量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实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仍显滞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如果说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是发展阶段所决定的;那么,落后于与中国一样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俄罗斯和巴西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的印度,就不是发展阶段所能解释的了。造成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处于较低的水平,除了统计方面的原因以外,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生产要素供给不足。资金和人才是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两类投入要素,而资金的供给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正是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一方面,中国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关制度的约束也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和流动,如个人所得税税率高而起征点低,导致高端人才生活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资金供给也存在严重不足。如2009年中国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230.34亿元,仅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1%。导致服务业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服务业投资回报期较长,短期内经济效益较低,政府官员基于自身任期考虑,没有动力去推动服务业的投资建设,限制了服务业的资金供给。

其二,制度约束。制度对中国服务业发展造成的约束是多方面:一是准入门槛过高束缚了服务业的发展。表现为部分服务业注册资本和规模要求过高,将许多投资者拒之门外,如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分所要求注册会计师数必须达40人以上,且对营业收入和注册资金规模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二是地区市场壁垒和行业垄断限制了企业的公平竞争。目前金融保险、电力、电信、铁路、民航、港口、邮政、科研、新闻出版等领域仍具有很强的行政垄断色彩,国有企业居于垄断地位,非国有经济等难以进入并公平地参与竞争。有些领域和行业虽然在名义上允许民营或外资企业进入,但事实上许多项目并没有向社会公开招标,形成隐性壁垒。三是市场运行管理不规范化,行业管理混乱,管理水平相对滞后,集中体现在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等方面。

综上所述,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水平,政策着力点应放在要素供给和制度环境改善上。在要素供给方面,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增加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强化管理、改善服务和规范税费等多种措施来吸引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等流向服务业,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类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权置换、股票上市、债券发行和夹层融资等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在制度环境方面,需尽量降低服务业的进入壁垒,放松对服务市场的政府管制,以形成宽松自由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陈宪,黄建锋.2004.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10):6576.

程大中.2006.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

(1):7688.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2007.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

(8):5262.

刘书瀚,张瑞,刘立霞.201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6):6574.

张少军,刘志彪.2009.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

(11):515.

GOE R. 1990.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nmetroplitan growth. nodes in producer service[J]. Rural Sociology,67

(3):416441.

GUERRIERI,MELICIANI.2003.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Producer Services[C]. Paper prepared at the SETI Meeting in Rome,

(5):118.

KARAOMERLIOJLU,CARLSSON. 1999. Manufacturing In Deeline a Matter of Definitio[J]. Economy Innovation New Technology,8

(3):175196

PAPPAS,SHEEHAN.1998. The New Manufacturing: Linkages between Production and Service Activities[M]. Melboume:Victoria University Press.

ROWTHORN,RAMASWAMY. 1999. Growth,Trade and Deindustrialisation[J]. IMF Staff Papers,46

(1):1841.

Key words: economy service; service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y interaction;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intermediate input; intermediate demand; consumptive service indus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