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创新驱动研究综述

创新驱动研究综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8 00:30:49
创新驱动研究综述
时间:2023-08-28 00:30:49     小编:

[摘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已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创新驱动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创新驱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关于创新驱动的内涵、重要性实施内容及路径的研究主要从竞争优势、所处位置和路径转换等角度展开的;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则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过程、产业选择、路径选择等视角展开,还有部分学者对美、德、日等成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国家进行了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应着力加强创新驱动的政策支持、创新驱动各环节之间的有效关联,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等。

[关键词]创新驱动;创新环境;创新路径

一、创新驱动的内涵及重要性研究

1.创新驱动的内涵

创新驱动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3]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国家竞争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而创新驱动是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原动力,它是以高技术和新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驱动经济发展的。

我国学者洪银兴[4]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将创新驱动定义为: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是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刘志彪[5]从经济增长动力转变的角度指出,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创新意味着从主要依靠技术的学习和模仿,转向主要依靠自主设计、研发和发明,以及知识的生产和创造。

此外,我国还有学者从创新驱动的过程对创新驱动进行了定义。张银银等[6]认为: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前端驱动阶段、中端驱动阶段和后端驱动阶段;前端驱动是知识的创造和积累,中端驱动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后端驱动是直接面向市场。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的前提下,三个不同的阶段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复杂多样的创新生态系统。陈勇星等[7]认为:创新驱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创新驱动是指从资源投入到创新活动、再到驱动活动、最后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狭义的创新驱动仅指创新和驱动两个子过程。在创新驱动的过程中,先有创新后有驱动,创新是驱动的前提条件,而驱动是创新的必然结果。

2.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马克教授[8]认为,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过程中,创新驱动发展处于枢纽环节(见图1),其既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的重要目的,又是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和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还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现代产业体系与开放型经济优势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张来武[9]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水平低,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经济发展四个阶段说,中国现在正处于生产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并重的发展阶段,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刘志彪[5]认为,要打破对原有的“后发优势”的依赖,转入“先发优势”的新的发展轨道,在制度创新的保障下,创新驱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武器。任保平[10]认为,我国已经依靠“要素驱动”成功跨越了低收入国家的“贫困陷阱”,现在经济发展要素禀赋条件(如自然资源、体制转轨、人口、投资、外资和外贸等)发生了新的变化,要素驱动模式难以为继,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经济虽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原有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创新驱动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是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有力保障。

二、实施创新驱动的内容研究

洪银兴[4]认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科技创新,包括上游环节(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中游环节(孵化新技术)和下游环节(采用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创新园区是科技创新的载体,通过产学研平台、创新人才制度和高效的创新政府,形成创新型经济。张银银等[6]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将创新驱动分为前端驱动(传统产业促进知识积累、学习和创造)、中端驱动(传统产业中的部分传统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成果转化)和后端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个过程)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在传统企业转型的初期,三个驱动阶段可以独立作用于转型的某个环节或阶段;当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步入正轨时,三个驱动阶段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见图2)。

图2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

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

陈勇星等[7]强调要真正实施创新,以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系统的影响下整个创新驱动过程必须依次经过四个环节(见图3):集中人、财、物等创新资源;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创新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把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在创新驱动作用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系统对创新过程的四个环节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赵志耘[12]从经济增长的短期(需求端)和长期(供给端)着手进行分析,并指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的提高、企业创新活力的增强和制度创新。张来武[9]认为,创新驱动要以人为本,打造先发优势和企业家驱动,关键是要创新改革的形式,更多地依靠诱导性制度变迁来推进改革。 任保平[10]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不是单一方面的创新,而是一种综合创新:以产业创新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形成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品创新形成新市场和经济增长点;以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保障;以战略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同创新体系;以管理创新提升各类创新绩效;以文化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肖文圣[11]提出,创新驱动既需要科技创新方面的“硬创新”,也需要国家制度创新方面的“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政策等方面的“软创新”能够为“硬创新”提供保障和激励。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创新驱动是一种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创新,这种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实质,以人、财、物等作为创新的基础资源,通过企业、制度、政府间相互协同作用,驱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的路径研究

马克[8]认为,传统路径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是线性的、被动的,而新型路径下的创新驱动发展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多类型创新到创新效益模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多类型创新到创新效益模拟,创新政策和创新方向及时地调整、再创新,以及再创新效益模拟,再到经济高级发展的网络路径(见图4)。要实现由传统路径向新型路径的转换,需要四个方面的突破,即创新文化建设、创新理论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制度建设方面的突破。

陈曦[13]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是:在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中,确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为创新源的创新主体系统,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运用多种创新方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各个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搭建出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提供明确具体的物质载体和有力支撑,进而科学驾驭驱动机制,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和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夏天[14]认为,创新驱动要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同时政府要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抓好实体经济,在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相关的金融制度,抓好虚拟经济,防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吴锋刚等[15]认为,实施创新驱动的路径应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环境来选择创新驱动进入战略。从短期来看,可采取创新聚焦策略来突破创新系统的瓶颈,并带动创新其他阶段的发展;从长期来看,创新阶段依次突破发展瓶颈后,可通过更加开放的网络系统来驱动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创新系统的升级。

此外,我国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国外已经成功实施创新驱动的国家进行了研究,以寻找有效实施创新驱动的路径。周松兰等[16]以LED为例对中日韩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力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与日韩的差距集中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差距,其实质是创新驱动力生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要想跨越这一差距,就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在赶超准备阶段,可高起点引进有高技术溢出的外资和技术,积极学习、模仿和开放创新;在接近赶超阶段,可支持原始创新,促进“官产学研用”相结合,为自主创新提供政策支持。陈强等[17-19]对英国、德国和美国

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分别进行了探索,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创新驱动应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应建立完善的创新政策环境,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驱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紧密联系创新各个环节,把知识和高技术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打造产业“先发优势”,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转型创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均衡发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国际科技合作策略。

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驱动的路径进行了研究,综合来看,创新驱动的路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在创新生态环境中,使创新各个环节协同作用,通过“创新―创新措施调整―再创新―创新措施再调整”的循环上升过程,促进创新系统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驱动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处在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关键时期,众多专家和学者对创新驱动的路径和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有学者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已经成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国家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寻求我国创新驱动的路径和所具有的特征因素。在此研究基础上,我国要想成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是创新驱动的政策支持。政府在创新驱动格局中占有主导地位,如何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政策框架(如税务政策、知识产权政策、金融政策、法规政策、服务政策等),对创新驱动进行有效的政策支持?如何在制定创新政策的过程中既要完善创新驱动的宏观布局,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因时地制定创新政策?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政府制定创新驱动的支持政策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是创新驱动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关联。目前,我国创新驱动的各个环节“政产学研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关系,形成各环节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是各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面临的创新驱动的环境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创新驱动时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发达国家或城市的成功经验,而应当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地不同的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不同的创新驱动战略规划,并针对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适时地调整创新驱动的环境,以确保创新驱动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3][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J].群众,2011(8):33.

[5]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11(4):5.

[6]张银银,邓玲.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机理与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3(5):97.

[7]陈勇星,屠文娟,季萍,等.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3(4):44.

[8]马克.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3(3):9.

[9]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