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贵阳卫校校史上的五个“六”

贵阳卫校校史上的五个“六”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1 00:46:24
贵阳卫校校史上的五个“六”
时间:2023-07-01 00:46:24     小编:毕乾坤

2013年初冬的一天,我到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参加《贵阳政区大典》编委会召开的编辑工作会议。置身于宽敞优美的新校区,看着一幢幢现代风格的教学、科研大楼和学生公寓,不由想起我的母校即这所学校的前身――贵阳卫生学校。之后,我特意到位于贵阳次南门外花溪大道北段19号的贵阳卫校故地重游,所见已是面目全非,我读书期间的教学楼、实验室、礼堂、宿舍、篮球场、田径场全都不见了,偌大校区内除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几栋教职工住宅,原有的老建筑只剩下一栋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教师宿舍了,其余老建筑均已拆除。原来的校址上面,学校的东邻――贵阳妇幼保健院已挖好深深的基坑,即将兴建其扩建项目。目睹这般沧桑巨变,怀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仔细查阅了省、市《卫生志》、《教育志》等相关文献资料,觉得贵阳卫生学校的历史沿革以及与相关院、校的关系,可以用五个“六”进行简要追述。

一、五易其名,拥有六个校名

贵阳卫生学校最早的前身――贵州省立医事职业学校,创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隶属于贵州省卫生委员会领导。1941年8月,更名为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以后,该校由贵阳军管会卫生接管处接管。1950年更名为贵州省卫生学校,隶属于省卫生厅领导。1958年,贵州省卫生学校下放贵阳市,更名为贵阳市第一卫生学校。1962年更名为贵阳市卫生学校,直到2006年升格为贵阳市护理职业学院。

二、六次搬迁,有过六个校址

当年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办学条件极其简陋。这所学校早期没有固定的校址,初创时期学生很少,权且借用正宜学校的部分校舍办学。正宜学校在今会文路附近原来的文昌宫内。据《贵阳市志・宗教志》记载,这座文昌宫“位于大井坎,即后来的会文路南面,建于清嘉庆六年,有正殿、后殿。道光十九年加修魁星阁……光绪三十一年设私立正宜小学于此,民国时期扩充为正宜中学,1950年改建为会文路小学。”另据《南明区志》可知,“会文路小学在会文巷14号,占地3714平方米。”如今会文路小学已经拆除,贵阳卫校最早借用过的这处校址已永远成为历史了。

由于校舍过于拥挤,适应不了办学需要,初建的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不得不寻找新的办学场地。1938年,中央卫生署开办的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从长沙迁往贵阳,利用威清门外的报国寺办学。当年4月,贵州省在报国寺里又办了个卫生干部人员训练所。1942年,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迁到报国寺内,与贵州省卫生干部人员训练所合址办学,报国寺成为该校的第二个校址。

1944年,日寇侵入黔南,威胁贵阳,为寻觅一处相对安全的教学环境,该校被迫迁到清镇县办学,此处成为该校第三个临时校址。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该校重新迁回贵阳威清门外报国寺内。1946年,原设在贵阳市市南路的国民党中央医院迁回南京,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从报国寺迁到市南路原中央医院院址,这第四个校址,成为该校办学时间较长的校址。

1956年,省卫生厅把省卫生学校的助产科分离出来,在次南门外的芦花村创办贵阳助产学校,1958年更名为贵阳市第二卫生学校。第二卫生学校占地24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有教室22间,实验室8个。此后,与贵阳二卫校毗邻的贵阳中医进修学校与省中医研究所合并后迁入市东路贵阳医士学校,二卫校于1961年接收了原中医进修学校留下的8间教室,4个实验室,2000平方米房屋,有了优越的办学环境。1962年8月,贵阳市第一卫生学校从市南路迁到芦花村第二卫生学校校址,与第二卫生学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学校、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合并,更名为贵阳市卫生学校。从此,贵阳卫生学校有了宽敞而稳定的校址。

我是贵阳卫校1975届毕业生,班级编号为医士09班。本来学校在1973年秋季即已完成招生工作,但由于“文革”使学校处于半瘫痪状态,我们这一届推迟到1974年2月开学,到1975年底毕业。尽管当年不讲究环境,但我们的学校的坏境还是比较优美的。校区居中坐落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青瓦,红砖墙,木梯,木地板,分外雅致,且地势较高,采光、通风良好。教学楼前面有一处小型环形花园,后面与教师宿舍之间有个方形花园。教学楼前面东边是宽大的田径场,西边有两个篮球场。田径场北边是食堂、澡堂,再向北下了堡坎是礼堂。篮球场西边是有一栋教师宿舍,北边就是我们学生居住的宿舍。学校大门以里路西边还有两栋实验室兼图书室。学校所在地叫做芦花村,北通芦花巷,西临琼花巷,大门向南开朝花溪大道,几边的地名都带了个“花”字,同学们常常戏称我们的学校是“她在丛中笑(校)”。

2006年贵阳卫校升格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在金阳新区兴建了崭新的校区,于2009年从芦花村乔迁到金阳新区(今观山湖区)石林路2号占地38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新校区。

三、 有容乃大,合并六所学校

解放后几十年来,在贵阳市的中等专业学校当中,贵阳卫校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师资强,二是校舍美。贵阳卫校之所以拥有较强的师资和优美的校舍,原因之一在于该校在长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合并了六所医、护学校,正所谓“有容乃大”。据《贵州省志・卫生志》和《贵阳市志・卫生志》记载, 1946年夏,省立镇远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并入贵阳卫校的前身、当时的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解放后,贵阳卫生学校经历了两次大的合并。1950年,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合并了解放军赣东北军区卫生学校和省立遵义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更名为贵州省卫生学校。到1962年8月,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政策,已更名为贵阳市第一卫生学校的该校合并了贵阳市第二卫生学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学校和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更名为贵阳市卫生学校。其中贵阳市第二卫生学校,是1956年由原贵州省卫生学校分离出来的助产科创办的贵阳市助产学校更名而来,贵阳卫校与这所学校的关系,是有分有合、先分后合的关系。 四、“沾亲带故”,结缘六家医院与中央医院、贵州省立疗养院的渊源

所谓中央医院,即民国时期的南京中央医院。近年来,我看到一些资料常把中央医院与陆军医院混为一谈,因此,还得先提一下民国时期的陆军医院。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国民党部队随之入黔,陆军医院也迁来贵阳,院址设在大南门外忠烈祠,即市南路虹桥附近。1936年,陆军医院迁离贵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南京中央医院迁往长沙,1938年与湘雅医学院一起从长沙迁到贵阳,先借用老东门王家烈公馆存放医疗设备,人员暂住东山寺内。不久迁入陆军医院旧址。1941年,在重庆歌乐山另建中央医院,设在贵阳的中央医院更名为中央医院贵阳分院,抗日战争结束后迁回南京。

贵州省立疗养院创办于1934年初,院址在水口寺。1935年底迁到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修建的草房,1946年夏迁入市南路,与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共用原中央医院院址。为解决学生实习场所,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经省卫生厅批准,利用中央医院留下的20张病床和少量医疗设备创建一所小型附属医院,并与省立疗养院联合创办了门诊部。1948年初,该疗养院更名为贵州省结核病防治院。

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与中央医院的关系,是前后使用同一院址的关系,与省立疗养院的关系是共处一址并合办门诊部的关系。

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渊源

1951年,贵阳市总工会为加强工人的医疗保健,在贵阳市东新路(今贵阳中医学院院址)筹建贵阳市工人医院,1952年底建成移交贵阳市卫生局管理。1954年更名为贵州省工人医院。1956年恢复贵阳市工人医院原名。1960年迁往白云区,更名为贵州省铝业公司职工医院。1962年春,铝业公司下马,该医院于下半年迁到贵阳市市南路135号原贵阳卫校校址,更名为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996年7月创办了贵阳市脑科医院,与第二人民医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本世纪初在金阳新区金阳路另建新址,2009年整体搬迁后,又添了个“金阳医院”的新名。市南路这块曾经驻过4家医院1所卫生学校的地盘,于几年前建成了“天逸城”住宅区。贵阳卫校与市二医的关系,只是前后使用同一场地的关系。

与贵州省干部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渊源

贵阳卫校与这两家医院的前身,具有直接“血缘”关系。贵阳卫校的前身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于解放前夕创办的小型附属医院,1950年随着学校的更名而更名,改叫贵州省卫生学校附属医院。1952年省卫生厅把省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改建为贵州省干部医院,院址从市南路迁到市东路。1957年,省里作出决定,贵州省干部医院更名为贵州省人民医院。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家医院一步步“做大做强”了,医院名称一直未变。

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渊源,我在贵阳卫校读书期间,曾有老师十分自豪地对我们进行“爱校主义教育”:“别看我们学校只是个中专,论校龄,比贵阳医学院只小一岁,比贵阳中医学院年长26岁,就连省内医院的“大哥大”贵州省人民医院,当初还是我们学校创办的呢!”事实的确如此,追溯历史渊源,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前身的前身,的确是贵阳卫校所创办的。

为避免概念混淆,这里顺便说一下,上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两个贵州省人民医院,另一个贵州省人民医院,前身是创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的贵州省立医院,早期没有院址,借用贵阳市阳明路两广会馆(后来的贵阳三中所在地)办院。1923年在博爱路选址建院,1927年建成迁入博爱路新址。1950 年更名为贵州省人民医院。1954年6月更名为贵阳市人民医院,下放贵阳市。1956年3月,将1953年创建于正新街的贵阳市门诊部并入贵阳市人民医院,1962年更名为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渊源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贵阳产院,院址在威清门外鲤鱼村。1942年贵阳市政府接管后,改建为贵阳市立产院,1953年更名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在大西门外芦花村修建新院舍,之后搬进芦花村新址,成为贵阳卫校的东邻。贵阳卫校升格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迁往金阳新区以后,原来的校址现已归市妇幼保健院使用,目前该院正利用卫校原校址兴建其规模宏大的扩建项目。贵阳卫校与市妇幼保健院的关系,是东西邻居和前后相继使用同一校(院)址的关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