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主题活动教学例谈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主题活动教学例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40:55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主题活动教学例谈
时间:2023-01-05 02:40:55     小编:邱金桓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而历史题材也是这一时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题材之一。那么,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将广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无限的探索热情协调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下文,笔者将结合课例谈谈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做法。

一、聚焦历史,有情境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题材,品德性是它的灵魂,历史知识是它的重要载体,光靠教材里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是无法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的。品德课上需要运用视频、音乐、录音片段等聚焦历史,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历史事件相互契合,形成一种场的效果。

例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筑起血肉长城》一课,笔者将面广量大的历史资料加以组合、深化、聚焦,以增强情感冲击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首先在音乐声中呈现一幅幅祖国欣欣向荣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一句此时最想说的话,如此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记忆便被唤醒。接着,情境发生变化,播放日军血洗南京城的片段,学生的情感基调迅速发生转变,纷纷斥责日军的罪行。然后,教师安排教材史实的阅读,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内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思考图上我国哪些地区已沦陷或被侵占,然后到黑板上取下已沦陷和被侵占地区的板块图。最后,面对千疮百孔的地图,教师悲愤地追问: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已是悲愤交加,控诉之余开始理性思考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行动。

反差巨大的情境,别有滋味的地图分割,加上其间教师的语言解说,学生的认知体验被唤起了,这样的情境设计才能真正引学生入史。

二、深度介入,有意思

历史题材的教学不应只是告诉学生客观的史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有意思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其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让历史情感在学生心中沸腾。

学生是需要成就感的,而竞赛活动能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仍以《筑起血肉长城》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军民在对日军进行英勇顽强的抗击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教师让学生认真读文本,并介绍著名的战役和战术,学生边读边记,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了一次知识竞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竞赛,努力记住战役的名称、作战双方、时间、地点、结果等,如:平型关大捷,出示的抢答题是时间和歼敌人数,并请抢答成功的学生将胜利的红旗插在地图平型关处。将知识竞赛引入历史题材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学生在展示自我风采的过程中也能被人民群众的抗战智慧所折服。

三、对话人物,有意味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为了把隐藏在历史事件中的人凸显出来,让人走向前台,就要让一个个历史人与学生展开对话。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倾听历史人物的声音,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移情体验。

1.模拟采访,直抵心灵。

在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我选择了这样的采访形式:先身临其境表白自我感受,设计问题采访历史人物,然后想象人物内心进行对话,最后进行感性渲染总结,学生不知不觉走进历史,感同身受,经历了一个穿越时空隧道,屏息感受人物心灵的对话过程。

师:同学们,看!(出示小董画面)这不是当年那个凭着顽强意志翻越雪山的红军女战士小董吗?她竟然也来到了这里,你听到她说了些什么呢?

生1:我听到小董阿姨说:当年我们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就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

师:你们想跟她说说话吗?想采访什么呢?你又会听到小董说些什么?(同桌讨论。)

生2:我想问问小董阿姨:当年翻雪山时你还很小,是怎么挺过来的?

师:你会听到小董阿姨说些什么?

生3(提问者的同桌):我听到小董阿姨说:当时看着周围的许多战士倒下去,我很难过,但始终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那就是我一定要翻过雪山!

师(小结):是啊,就是有千千万万个像小董这样不怕流血、牺牲的战士付出了无数代价,才换来今天全中国的解放啊!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话:中国人民站起来啦!

2.角色扮演,升华认识。

以《筑起血肉长城》为例,教材对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图文表述占了两页多,教学前,我让学生做了课前预习,并以我是,我想的句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

师:威武雄鸡,此时已伤痕累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面对野心勃勃的侵华日军,我们中华儿女就这样任人宰割了吗?

生(齐);不!

师:我们要反抗,我们决不做亡国奴。你看,爱国诗人站起来了!

生1:我是一名诗人,我要用我的笔写下一首首震撼人心的诗:赤胆忠心英雄汉,誓雪国耻挽危难。请缨杀敌候令下,枕戈待旦上前线。

师:慷慨激昂的诗篇令人斗志昂扬。又一批爱国人士涌现了,他们作词作曲,发出了抗日的呐喊。

生2:我是一名作曲家,我要为祖国的领土和尊严而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学生分别又以抗战官兵、海外留学生、老人、儿童、妇女的身份发出抗日的呐喊。

师:真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我们全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模拟采访还是角色扮演,在与历史人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参与进去,这样才能真实有效地把历史与人结合起来,把知识与情感融合起来,历史人物与师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

四、融入生活,有意义

历史类题材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需要让学生知道现在的生活处处有历史的影子,现在是历史的延续。这样学生才能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认识社会、关心社会,进而形成积极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南湖游船》的教学:

师:我们的党为什么会获得胜利?为什么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生1:因为他们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生2:在共产党员心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你知道哪些呢?

生: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赢民心;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用中国梦激发正能量

师:是的,在我们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睿智博学的大朋友,也是和蔼可亲的习爷爷(出示总书记同孩子们亲切交谈的感人场景)。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心声吧!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注重与时俱进。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是教材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让教学内容与话题贴近现实,适时注入积极向上的因子,才能实现时代感与历史感的交融,才能准确把握历史与今天的交会点。

总之,在历史题材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探究事物根源,就能点亮我们的品德课堂,并让课堂熠熠生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