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大历史”到“中国梦”的路程探究

从“大历史”到“中国梦”的路程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1:50
从“大历史”到“中国梦”的路程探究
时间:2023-08-07 22:31:50     小编:邵志东

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中国人又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贡献?2014年1月,笔者带着这两个大问题,开始了第二次欧洲之旅:在德国不莱梅的雅各布大学,讲授《大历史导论》和《中国古典哲学文献选读》。前一个问题是由大历史提出的;后一个问题正契合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大同梦,尤其是近来为人们所热议的中国梦。尽管这两个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而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对人类未来的关切之情。不同的思想由于同一个目的而产生联系和交汇,是全球思想史研究的议题之一。①本文试图将上述两个问题以及它们背后所隐含的观念体系,置于全球思想史的视野中加以考察,以展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在追求共同目标时所表现出的一致性。

大历史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跨学科教学科研领域,试图描绘一幅囊括宇宙、地球、生命和人文在内的整体的历史图景,万事万物从无到有、从古至今以至人类的终极未来,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历史为万物寻求普遍坐标的理想,被其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称作现代创世神话。②不过,这显然是一个无神的神话,而且还会伴随着新的科学发现而不断调整。但现代创世神话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在现有的最可靠的知识基础之上建构的大统一的故事,③是为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定位和归属问题而产生的。在某种意义上,现代人似乎已经迷失了自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失范),④专注细节的专业史家无暇过问我是谁?我的归属何在?我所属的那个整体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⑤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此为问题

一,或曰内生的焦虑。

从大历史来看,人类迄今确实是非常短暂的存在。克里斯蒂安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如果把整个130多亿年的宇宙演化史简化为13年的话,那么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三天前,最早的农业文明约发生在五分钟之前,工业革命不过发生在六秒钟以前,而世界人口达到6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人类登月都不过是最后一秒钟发生的事情!⑥但就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尤其是在最后几秒钟,我们却经历了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等大问题,而处理不好文明的冲突,核毁灭的幽灵随时可能降临。⑦此为问题二,外在的风险。

出现上述内外交困问题的原因,部分在于现代世界的加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趋复杂化。发展速度太快会让人出现难以适应的焦虑,甚至不知所措。⑧但这还只是事物的表象,因为在大历史学者看来,人类已经步人了一个无法逆转的日趋复杂化的怪圈,本质上是一种逆嫡的过程。实际上,大历史本身即以复杂性的提升(increasing complexity )⑨作为叙事线索,故而洞察了整个历史的八个节点( threshold ),即宇宙大爆炸,星系的形成,最初化学元素的形成,太阳、太阳系和地球的生成,生命的诞生,人类的出现,农业文明及早期城市、国家的兴起,突人现代。⑩复杂性根据能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物质系统中流过的能量的总量)加以衡量,⑧所以整个宇宙的演化呈现出物理的、生物的、文化的等不同阶段,人类社会及其文化是最复杂的存在。由是观之,现代化的核心实乃人类如何学会从自然界攫取巨大能量(尤其是化石燃料)以维系复杂性不断提高的实体的存在的问题。①

不过,人类能够获得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在新的实用性能源被有效利用之前,一旦地球资源消耗殆尽,人类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②而大历史学者为了解决能源或环境危机求诸外星移民的想象,至少在现在看来尚属天方夜谭。③既然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仍无法脱离地球,那么只能另寻他途,甚至改变整个思维方式,比如可否在地球上实现天人合一、世界大同?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同国家与文化和平共处的构想。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思想与学术所处的霸权地位,使之能够以理性与科学的标准,将其他地区的思想和文化贬低为一种落后与盲信的状态。大历史宣称自己建立在最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但科学的唯一性,往往倾向于将科学之外的观念等同于迷信,或至少是缺乏价值的东西,因而不被人们信赖,比如中医药学。④然而,science最初的本义是知或学问,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科学。science译成汉语的对应词一度是格致,而格致除意谓格物致知之外,还与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相联系,⑤与实证、还原、可证伪意义上的science不相契合。此外,大历史除声言依赖最可靠的科学之外,并未言及关乎人生的宇宙间的人文与情感追求。⑥为文明比较和交流计,笔者宁愿回到科学的原初本义知,⑦并提出如下命题:对居间宇宙的人类,一切历史可以看作如下几个核心观念的展开,即知、爱、律、序。

知的范围很广,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人际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成为知的对象。知须以真实为导向,而不只是陈陈相因、远离世界。⑧对生活在不同文明中的历史学家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确认和描述知的体系建构、体制规范并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但仅有知是不够的:人还需要爱。事实上,如果说知或集体知识成就了人,那么爱则使人生和社会变得更有意义。爱的本质在于忠诚、信赖、互利共生且持久的关系。在不同文明的认知和体制中,爱的规划常处于核心地位,且与律(规矩与法度)、序(有益众生的秩序或次序)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其重要性甚至超出一般意义上人类习得的文化知识。比如,孔子就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孟子则认为: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离娄下》)基督教的精神实质其实也并不复杂。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①

爱、律、序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儒家把各种规范排出一个从高到低的次序,道德、礼仪、法律和政令,道德最高,法令最低,这是因为道德最接近理性、人情,最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它是一套最广泛的准则。法令也可以合乎理性和人情,但是并非必然,因为它是权威者制定的,这些人未必公正、明智,而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立法,所以人为法没有证实自身正当性的能力,需要靠道德去判断它。②不仅如此,儒家还公开宣称这套规范体系的目的,是在人世间建立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在那里的人都不愿见到货弃于地,但是不想藏于己;都以力不出于己为耻,却不必为己;个个立志为公,不仅仅亲其亲,子其子,而且努力使社会中老、幼、壮、残各类的人皆可以安身立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③

中国梦的提出,同样是在演绎知、爱、律、序的一段故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今天中国人的理想,又是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④但间题的关键是如何把这种理念传播出去并且让世界理解甚至傲及,唯如此,中国才可谓真正强大和实现复兴。⑤因此,中国梦要充分展示中华文明自身独特的知、爱、律、序的内涵和传统,以及中国人是如何沿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行进至今的,⑥而且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⑦

在知、爱、律、序这样元观念的基础之上,来自不同文化或文明的人们便有可能平等地分享自身文明是如何围绕它们展开的,以及由此产生的共同经验。尽管与建立在科学之上的西方大历史观念有明显的差异,但涵盖知、爱、律、序等具有中国内在价值特点的中国梦,在表达人类未来生活的可能上,却与大历史有着共同的诉求。从全球思想史的角度看,上述两种超越当下现实的思想规划,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经验和思想传统在追求一个多元和谐的世界中的共同努力。而这种多样性中的统一性,正是全球思想史践行的原则和目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