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嬗变及反思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嬗变及反思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2:08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嬗变及反思
时间:2023-08-07 22:32:08     小编: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一直贯穿着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发展而不断發生巨大的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式和观念面临改革与创新。如何加强与改进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新课题。

一、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沿革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是较为短暂的,从直接的承继关系上看,我国现今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只有50多年[1],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革期间,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特别强调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学生政治工作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反映在学生工作内容和要求方面,突出马列主义教育,强调政治挂帅和思想改造;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方面,强调政治领导为主,学生工作主要由党团组织、政工干部、政治辅导员负责和把持。这一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主要是进行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活动,故称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阶段

拨乱反正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作为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德育。从这时开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改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德育。在此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道路,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中出现了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也是在这一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分野,但因受传统的二合一体制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都未曾脱离学生事务管理。

3、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学生管理事务内容日渐增多。学生事务管理主要围绕端正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中国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建设良好校风、学风等基础建设两个方面展开[3]。与前者相关的工作被称为学生教育;而与后者相关的工作被称为学生管理,即是使学生服从管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此时的学生事务管理仅仅为视作为学生教育服务的一种手段,属于狭义的管理学生。

4、学生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阶段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分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项目,如心理辅导、贫困生资助、勤工俭学、就业等。此时的高校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笼统地用学生工作这一抽象的词语来概括。经过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原来的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分化。在学生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内容,如学生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健康教育等新的内容。学生管理的独立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时期可以看作中国高校学生工作从管理学生模式转变为学生服务模式的肇始[3]。

二、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反思

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学分制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加快,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来自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凸显了明显的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不准确,工作缺乏整体性、连续性

大部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没有准确的定位和系统的理论支撑,不同程度保留着凭经验、凭感觉的传统做法,随意性大。学校为了维持正常的管理秩序,一般只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维持性管理,专业研究甚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没有多少魅力可言,更难以有质的飞跃。

2、队伍建设不全面

不少高校存在着学生工作不是一门科学的观点,甚至认为学生工作只是一种服务性、临时性的工作,人人都能干、都会干,不存在专业化的问题。因此,选拔时忽视与学生工作相关方面的专业情况和背景,培训时缺乏相关理论的讲授,评价时不看重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工作的实际水平和效果。一般学校都规定专职辅导员的任期为4~5年,这种短期化的政策,使不少人不会把学生工作作为终生事业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化不强、结构不合理,使队伍主体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3、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体系不科学

学生事务管理者往往从教育者自身的视角出发,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主观性和随机性强,规范性、针对性差。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常常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规定和要求,忽略了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常常因为一时一事的要求确定活动内容,忽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需要。常常是有了内容而没有规范性的操作指导,导致组织水平不稳定,受具体实施者影响较大;或是因为前期计划性的缺乏,学生对活动预知程度不高,使活动受益面不宽,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工作的实效难以取得。

因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对自身的工作理念、方式、内容做出相应的变革。如加强理论研究,确立新的理念,以学生发展理论为依据,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转变管理学生、操控学生的思想和工作方式,认同学生是大学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平等的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更多的是导师,而不是单纯的领导者或管理者;构建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执行体系垂直化的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建立多个中心和办公室,如招生注册中心、学习指导中心、住宿生活指导中心、行为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健康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勤工助学和经济资助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党团工作中心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