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读古文 受美育

读古文 受美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1 01:57:45
读古文 受美育
时间:2022-10-21 01:57:45     小编:冯喜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语文课程的这种人文性体现得更为突出,对文言文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能够学习到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能够从中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尽管不少学生觉得古文难学,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引导他们一步步领略古文中所蕴含的无尽美感。

一、享受韵律美

学古文,非诵读不可。指导学生大声地诵读,方能体会到古文是古人给我们提供的一场场视听盛宴。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四个三字主谓短语,四个句子: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使四海归一,然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座巍峨壮观的阿房宫就矗立在世人眼前。简约的文字,却有很丰厚的内涵,简短利索,节奏极快,而韵脚平仄相间,又有抑扬顿挫之感,读来让人感觉到一种行云流水之美。又如: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膩,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阿房宫赋》)

整齐的句式,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气势,而变化的内容,又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氛围,极尽阿房宫内宫女如云满春殿的盛况。还有: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以骈偶对称句为主和骈散句并存的辞赋文体在古文中有不少。常常在句式上给我们营造出一种如建筑般高低错落有致的参差美,在音韵上构建出一种抑扬顿挫、和谐流动的音乐美,诵读着它们,感觉到有一种气韵在文中流动,可以随古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偃仰啸歌或在诵读之后冥然兀坐,渐入佳境。

二、领略风物美

古人常在文章中给我们描绘出极美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让在我们感受作者盎然兴致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受之感染。当我们读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时不禁也想和聚会的诸公一起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当读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时,也会生出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欲望;当读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时,感于工作生活的劳累,自然也会有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情怀。

古人常常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于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往往倾注着他们个人的情感和志趣,他们触景而生情,而景物也往往因他们的情致而更有韵味。赤壁虽险峻,但如果没有东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描绘,没有他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扣问,它必然不能带给人壮美的感受;兰亭虽秀丽,但若没有王曦之,它也必不能千古流传,使人览之难忘。

所以,因为李白的《蜀道难》,我们领略了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艰险。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我们才能感受到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的空旷阔远。因为屈原的《湘君》,我们才能品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那种浓浓的秋的况味。

读古文,就要引导学生走进古人所创设的意境,去感受在他们的眼中、心中所存的景物,才能品味出他们所要表现的美。

三、体味人情美

苏轼说过: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是为不忠;读《陈情表》而不流涕者,是为不孝;读《祭十二郞文》而不流涕者,是为不友。读着古人的文章,我们还会为湘君因翘首盼望湘夫人不见而目眇眇兮愁予而伤感;为焦仲卿和刘兰芝以身殉情而叹息;为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睦而欣喜;为王安石游褒禅山不能极夫游之乐而遗憾;为陶渊明终于归田园居,享受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自由生活而高兴。

无情就无以动人,很多脍炙人口的古文佳作就是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取胜,而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对我们而言,每一次阅读时的感动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滋养,每一次感动都让我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心灵得以升华。在这些真情滋养下成长的学生,又怎能不会成为情感丰富,心灵美好的人?

四、赞叹情操美

文章是用来抒情写志的,所谓言为心声是也。

司马迁遭受宫刑而不辍著史之志,最终《史记》得以光耀千秋。其表现出来的隐忍和坚定让后人赞叹。(《报任安书》)为反暴秦的欺凌,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往刺秦王而以身殉国,其表现出的刚毅和勇敢让世人扼腕。(《荆轲刺秦王》)他们都怀抱着一个坚定的理想和愿望,并为坚守它而毫不动摇。

陶渊明不堪官场的污浊,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乡;(《归去来兮辞》)李白在看透了仕途的险恶和权贵的丑恶后,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苏武塞外牧羊十九载,虽节旄尽落,须发尽白,仍守节不移。(《苏武传》)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准则。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廉颇负荆请罪,二人由有嫌隙的仇人成为刎颈之交,为赵国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为国家的利益可以置个人私怨于不顾及知错能改的气度。

当学生们为古人的气节而击节赞叹时,他们也被这些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种人性的美经时间的洗礼而弥足珍品,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五、欣赏思辩美

读古人之书,可以让我们长智,因为书中有古人的智慧之光闪耀。

烛之武以口舌之利劝退百万之师,是智;蔺相如以巧言为劳使完璧归赵,是智;孟子以战为喻,使梁惠王知晓走五十步和走百步无异,从而知晓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治世之道,这也是智。这些事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万事与否,不在于力之大小,而在于能否用智。

《鸿门宴》让我们知道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过秦论》告诉我们世易时移,变法亦矣。

《兰亭集序》教我们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说》教育我们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游褒禅山记》则告诫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逍遥游》则让我们明白要达到逍遥的境界,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所以,教学生读古文,不仅仅是教他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审美,教他们学做人,唯有这样,方能达到言教学的目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