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下的翻译研究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下的翻译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3-07 10:57:31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下的翻译研究
时间:2017-03-07 10:57:31     小编:田增山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英语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各地的学校都十分重视英语课程的学习和建设,在许多地方都刮起了一阵英语热。这种学习英语的热情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作为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英语和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两者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我们想要学习英语国家那些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就需要从英语的学习开始着手。

然而在当下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往往只记得语言作为人们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媒介作用,而忽视了它最根本的民族特征。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一定和某一区域的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文字和表达方式也受到文化背景的深远影响,这就是民族性的体现。而语言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不仅是人们用以沟通、交流的表述形式,更是人们用来保存和传递文明成果的基本载体。所以不论哪一种语言,只要被人们应用于生活,那么它就具备了最基本的交流功能。因此,作为语言的继承者、学习者和传播者,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挥语言工具的功能性来开展文化活动,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只有掌握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才会在运用时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搭建沟通的桥梁,进行科学合理的翻译工作,以切实地发挥语言应有的价值。笔者将从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文化差异着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1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内涵表现

东西方文明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方文明偏向于保守、含蓄,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委婉,往往一些话会都蕴含着其他的深意,而西方文明则是比较直接,语言表达比较直率,对于事物的表现也非常明朗。东方的古典婉转和西方的大气磅礴让世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美感,也正因此造就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用一个民族的语言来承载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必然会出现很多难以处理的翻译问题,因此,语言文化的差异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经过长期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发现中文与英文的一处明显差异在于句子意义的多重含义,只有理解好了这种多重含义,才能够正确把握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联系性,让英语翻译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例如,中文释义中,你真行这句话就有两种解释,字面意义是说你很棒:You are very excellent!但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讽刺他人,意思是你居然做出这样傻的事来:You are so stupid for what you have done.但在英文中就无法体现出它的深层含义。英文中存在双重含义的句子多是一语双关现象,很多情况下联系着人名、地名以及政治局势和政策导向。如: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hang separately. 这句话出自本杰明富兰克林1776年在美国独立宣言签字仪式上的讲话。hang作为同形异义词在句中构成了双关,形象的说明美国各殖民地除了宣布独立无路可走的境地。

中西社交活动中也存在着差异,在美国的社交过程中,朋友间相互引荐并且提供他人的联系方式等都是很普遍,表示对你的重视或是负责的态度,但是在中国就被视为一种很无理的冒犯的行为,这会导致人们之间的互相猜忌和揣测,容易引发事端。所以我们必须要理解好东方和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并把这些差异与英文和中文的学习相结合,在语言中要学会不同语言之间的合理转换技巧,基于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背景来促进不同语言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英汉翻译的顺畅和合理,从而让英语学习水平更上一层楼。

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价值观念也有许多的差异,比如很常见的拜金主义在西方人眼中就很正常甚至被推崇,但在中国人的视角看就很肤浅很低俗,不能被接受。而含蓄美是东方文明几千年的沉淀,它概括了很多内涵,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交和往来中,却被西方文明视为奇怪且胆怯的做法。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站在自己文化的视角来看待作品和作者,要以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性来理解其中含义,做到翻译妥当。

以上几点都是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和重难点,句子中的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关乎翻译中的用词和上下文的联系。翻译时要按照对应语言的用语习惯和所了解的文化知识来合理地做好翻译工作,让读者感受到语言之美。

2 汉语和英语句子结构的差异

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觉得译文非常别扭,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句子的语序运用方面,中英文造句用词时的结构基本不同,主要体现于意合、形合;头重、尾重;主动、被动这三大方面,只有把这三大方面搞通搞懂,才能够做好英文翻译工作。

首先,汉语言以意合为主,句子的安排依靠着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如对一件事的叙述,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等。句子含义较隐晦,用词用字简单且含蓄,所以句意不单纯,常有很深意味蕴藏其中,这就需要聆听者根据句子和当时的语境来进行语义的分析;英语以形合为主,句式呈树式结构,严谨规范,缺乏弹性。句子含义很直接,用词多能直接看出词性来辨清句意,理解起来也要比汉语轻松一些。

其次,汉语以头重为主,句子中修饰词在修饰的主体之前,且修饰词可以是形容词、副词、名词以及短语或句子,如果修饰词在后则会显得句子过于复杂;英语以尾重为主,句子中修饰词多在主体之后,修饰词是形容词、副词、动名词以及从句,若修饰词在前则会显得句子赘余。

再次,汉语言中主被动区别不大,规范性不强,主被动句结构相同;英语中主被动区别明显,规范性强,主被动句结构不同且因时态语态的变化而更加不同,一些事物和表达不含被动语态。

有时,差异还体现于同一句话的重音、断句等,不同的重音和断句在中文里所代表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而英文中仅仅指强调内容和停顿方式不同,并没有深层含义。例如:今天是周五吗?这句话中,如果重音在今天,意为周五有重要的事,而说话者可能已经错过或将要错过;如果重音在周五,则意为说话者不知道今天周几,这就很好的体现出了重音不同,意义不同。中英文的表面及真正含义其实都是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但是这在翻译过程中,就要求我们注重上下文的语境衔接,尤其是长句中的指向和褒贬。

中文的辞藻更多,含义更加丰富,这些都是中文相比较于英文的优势所在,我们应当好好利用起这些优势点和闪光点,把中文的这些特点以适当的形式和表达体现于英文之中,让翻译更精准到位。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泰特勒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感受的一样。如他所说,要想在翻译中完全把原作中的词汇一个个地转化入另一种语言是很难的,这不但需要翻译工作者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而且也需要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再用适合的语言转述其主旨意义,这样才能合理地翻译出理想作品。所以谈及英语中长句的分析,其实没有什么方法可言,只是要求我们注重理解和表达,注重两者间差异和相同以及句子在整体篇章中的具体作用和含义,只有真正体会到句子的准确表达,才能把握语言的用法。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互译中,我们要先用心理解文章主旨,再把情感因素转化为语言,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译者,知识的储备很重要,具有娴熟的英语和汉语基本功,掌握相关的翻译方法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并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