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对比语言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宏观策略

基于对比语言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宏观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7:01:48
基于对比语言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宏观策略
时间:2013-12-17 17:01:48     小编:

基于对比语言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宏观策略 【摘 要】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对比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写作教学改革在宏观上提供了一个框架、一种策略。本文阐述了对比语言学和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关系,提出并论证了建立在对比语言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以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体系改革的三个宏观策略。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教材设计 课堂教学 课程评价

一 引言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热点。随着语言类型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语言学界对英汉两种语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英汉语言对比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正逐渐形成。本文拟通过考量和探究英汉两种语言在理论和教学上的差异,描述并论证其接面,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从而有利于论证普遍语法这一语言学科最重大、最具本源性的命题。

二 对比语言学与写作教学的接面

对比语言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服务于推理探索和教学两个趋势。近年来,它从语义探索和类型描述逐渐转向跨学科应用导向研究,翻译和教学沉寂了仅30年后又成了大众瞩目的焦点。怎样把对比的成果应用到语言实践中去检验;怎样打破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到一定程度后英语再也无法提高的瓶颈?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上述问题从系统性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从而有利于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也必然增强英汉对比结论的可操作性。

以往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强课堂互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这些研究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成功开展,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价值。但是,随着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以及社会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不从根本上系统改变教学模式,满足于修修补补,就会越来越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全方位的教学改革,结合对比语言学的教学成果,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教材设计改革;二是互动式课堂改革;三是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改革。

三 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宏观策略

1.教材设计

关于教材设计,应摒弃以往单一的层进式教材编排,不再采用从选词到句子到段落再到文体的框框,而是另辟蹊径,直接采用最新的篇章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理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语篇交际能力这一中心进行全新的、立体的教材设计,彻底改变那种教学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要把选词和句子从教学计划中删去,不再单列出来讲授,把语法还给语法课,把单词及用法还给精读课。写作课程首先应该独立起来,把有限的教学课时留给提高学生语篇交际能力这一目的。本着这个思路,教材的设计,应该以语篇为中心。

另外,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对比语言学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能够充分地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及表达差异,使我们在教材编撰时较清晰地勾勒出学生在写作中的错误倾向,以有的放矢地按照对比结论编排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居于写作训练之前,并映射出对比语言学下的专项理论点,同时结合语篇信息及语言摹写联系和发散性习题设计,使教材章节理论与联系结合。

2.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式课堂已有很多探讨。然而写作课堂时间有限,进行长时间的学生作文点评,因为文本质量的限制,加之其他学生的接受是瞬时的、有时候甚至只是听来的,效果非常不明显。如我们认为,要真正使学生参与互动,提高教学效率,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互动前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讨论应该是较为权威的文本,习作评析不宜频繁开展;互动应该有明确有效的结论,需要理性概括,要提高互动的效率。鉴于此,课前应让学生熟读语篇,课堂教师担当有效率、有目的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语篇目的、衔接连贯的实现、语篇风格和英汉语言差异进行充分细致的讨论,并进行归纳和公示。

3.课程评价

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标准模糊,评改笼统。因此,亦缺乏客观、可观察和统一的标准。教师说不清是根据什么打出来的,学生不知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师生均无所适从。更有甚者,教师所写的批语主要集中在主观思想的正误,或者语法结构乃至单词拼写上的错误漏写笔误等琐碎错误上。所有这些都说明,确立一套科学的、可以令人信服的写作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其次,及时准确评判的原则应努力加强。

四 结语www.LWlm.CoM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改革,应充分结合语篇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结论,开创出新的路子和新的模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