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无功补偿与电能计量差异探讨

无功补偿与电能计量差异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30 00:03:16
无功补偿与电能计量差异探讨
时间:2022-07-30 00:03:16     小编:

摘要:根据无功经济当量的定义,结合对兰州石化公司动力厂无功补偿方式分析,从补偿效果中找出差异所在,计算出消耗的有功损耗,从而得出电能计量的差异。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对低压电容器适当投退,从低压开始,依据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补偿,就可以很好地减少损耗,降低计量误差。

关键词:无功补偿;电能计量;差异;计量误差;补偿效果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我厂目前采用中变变电后送往各分变电所,全厂总用电量是采用进线端计量方式计量的,供电部门收费依据就是进线端电度表的读数。而由于我企业近年实施内部能耗对标管理,需每月对各生产装置电耗情况进行统计,依此计算各二级单位电单耗,并进行相关考核。

在我单位供电方式方面,我们采用的是:对于高压电机直接由就近的6kV分变电所直接供电,对于低压(0.4kV)用电设备,通过该高压室变压器后送至低压变电所,再由低压配分别送至用电设备及动力箱,我厂对其他二级单位考核的计量点大多设置在6kV馈出线上,以此作为馈线月电量的计量依据。这种计量方式下存在支路电量总和小于总计量的问题,通过统计得出,每月少计量2000000kW・h左右(按照每月80000000kW・h计算),占总用电量的2.5%。这就意味着约有200万kW・h电能损耗在每月的统计中无处落账,为了使计量报表总量平衡,将此处损失记为系统损耗。

我们通过计算变压器、线路损耗,分析电能表的误差之后,仍有月总量0.7%损耗无法落实出处,其损耗大约为60万kW・h。

2 从无功补偿分析中找出原因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有功和无功两部分:有功功率,简单说就是将电能直接消耗,将其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并通过转换后的能量做功;无功功率则是通过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实际并不去消耗电能,是为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无功并不代表是无用功,它只是没有像有功那样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

直接消耗电能,并且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并不是无用功,它只是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而这种能又是电气设备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ΔP%=(1-cosθ/cosΦ)×100%

式中:cosΦ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θ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

图1 目前电容器补偿点

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在下降的同时,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相应得到了增加,而这些都是直接决定企业电耗的关键。所以,功率因数是考核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同样,功率因数也是供电局对我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通常,无功补偿主要通过集中补偿、就地补偿和分组补偿三种方式,在我厂供电系统中。补偿方式主要采用在6kV和0.4kV变电所安装并联电容器组进行集中补偿。电容器一般安装在母线上,通过这种补偿方式,使供电局计量点处功率因数达到供电局要求,但是对于我们内部实际运行来看,却增加了未补偿区域的线路损耗,而这部分损耗累积起来也是相当可观,图1是我厂电容器补偿方式。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大多只投运高压侧电容器,低压侧投入较少,因为在6kV补偿后功率因数已达到要求,所以在实际运行中低压侧投入较少,由此就造成了低压侧属于未补偿区域这就导致未补偿区域损耗较大,导致计量不准确。具体计算如图2所示:

图2 电容器的补偿

从图2中看出,U2母线以上的设备都得到了补偿,在母线右侧由于未进行补偿,所以,,对于功率因数角为Φ2而言,其功率因数很低;在补偿后.,功率因数角为Φ1,此时功率因数得到处明显提高,而且这时中的无功分量明显降低,由此可知,通过适当的补偿量,就完全可以满足相关考核的要求。在补偿后,负载电流虽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所需的无功电流是有电容提供,此时电容在系统中充当了无功源的角色。同时,由于的无功分量在线路上损耗丝毫未降,因此,未被支路有功表进行计量。但是,补偿后无功分量已很小,而且的大小由大小决定,即的有功、无功分量相对于而言,它是一个近似的有功电流,因此,的无功损耗反映到将得到高压侧并未被有功表的计量,因此出现了支路之和小于总表的计量差异。

计算。

△P=*

式中:△P为有功损耗;为无功补偿量;为无功经济当量。

3 从节能角度看补偿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