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正向供给冲击”为新常态带来机遇

“正向供给冲击”为新常态带来机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1 00:08:11
“正向供给冲击”为新常态带来机遇
时间:2023-08-11 00:08:11     小编:

一、国际“正向供给冲击”及其影响

分析4季度,在国别经济分化的同时,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重大变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影响,打开了极为罕见的“正向供给冲击”窗口。

(一)国际“正向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往往是指由于经济要素或是资源价格的突然的、大幅度的、长期的变化而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能够带来经济运行成本下降的,称为正向供给冲击,包括原材料和重要投入品的价格持续大幅度的下降、具有系统性的技术和模式创新带来的运行成本下降、普遍而大幅度的减税等。当前正处于“正向供给冲击”的典型阶段,其主要表现是:

2、物流体系创新和流通市场重组带来的成本节约和市场放大是第二个重要表现。一是物联网革命带来了物流成本的快速下降和物流体系的优化调整。物联网革命在四个方面优化了物流体系并带来了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二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发展带来销售渠道的整合和成本节约。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销售渠道的组织方式,“批发商――零售商――终端零售商”的长链条被极大的压缩成了“批发商――终端零售商”短链条,借助高效而低成本的物流体系,保证了生产商――批发商――终端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的商品链和价值链的稳定,并给予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

(二)“正向供给冲击”的影响

“正向供给冲击”的动力影响则比较复杂,总体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还改变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优势,调整了增加值在不同行业间的分布,也给产业分工细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战略目标,以提升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首要战略目的。

二、“正向供给冲击”的机遇

四、“正向供给冲击”下须做好的几个工作

当前,我们要抓住国际“正向供给冲击”的机遇,大胆创新、审慎推行,全力做好新常态的开局。财政政策既要防风险,又要促调整,同时还要抓住“正向供给冲击”的重大历史机遇。因此,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资源进出口和国内流通定价体系的改革,增强竞争、提高效率。要主动推进资源进出口和国内流通定价体系的改革,将正向供给冲击的效应引进来,分布好,坚决打破个别行业和企业为了一己之利,而攫取利润或是转嫁损失的情况,鼓励公平竞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此过程中,重点措施可包括扎实做好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运用PPP模式、支持国企国资改革等内容。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注重税收的调控功能,摒弃单纯的收入取向。应进一步推进“营改增”改革,全力突破金融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难点和重点,立足于促进产业发展和激励效率提升的基本立场,确定税率、模式和抵扣范围;针对生活服务业链条短、增加值率高的特点,大胆采用低税率和简易征收的方式以促进发展壮大和能力提升;在推进的步骤安排上,应放弃地区试点的模式,借助前期的改革经验和完善的顶层规划,科学设计、精细管理,直接推动相关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铺开。三是全面落实加速折旧和投资抵税的政策优惠,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将正向冲击效果引向新兴产业和高效率的企业。国务院对加速折旧和投资抵税的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全面凸显政策效力,大力引导过剩产能的淘汰和退出工作,使得正向冲击在提供必要的缓冲效应的基础上,主要为高效、优势产业所吸收,提升产业积累,促进产业分工,提高产业效率,使正向供给冲击的效应与产业优势和创新更加有效的契合。四是实施国际分工升级战略,打造全球价值链的枢纽性结点。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构建与调整工作,利用正向供给冲击,化解国内的资产泡沫压力,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建立更加高效的市场体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产业体系中的效率高地和质量高地。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制定周边国家协作开发计划,从而使产业链与价值链实现更加有效的匹配,打造全球价值链的枢纽性结点。

面对国际“正向供给冲击”的历史机遇,货币政策要主动将国内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进行有效地结合,综合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手段,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的内外均衡和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包括:

一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继续实施定向调控,引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二是广泛运用货币价格政策手段,促进实体经济的有序复苏和发展。当前,在货币总量不宜扩张的情况下,做好资金成本的管理和调整,就成为货币政策改进的重点领域,尤其要做好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改革和完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三是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和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当前,货币金融治理的重点在于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提升效率,进而形成对“正向供给冲击”效果的放大机制,利用“产业――金融――新产业”链条,化解产能过剩、鼓励创新发展,形成国民经济的新主导产业和新技术产品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培育多元化的参与主体,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和融资中介多元化发展,强化市场化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强化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为地方融资平台改造和政府性债务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加强监管前提下,鼓励各类型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组织、中介机构有序发展,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标准和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自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四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内控和风险管理。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发展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偿债能力的跟踪监测,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探索以市场化机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继续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保联保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督促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做好各种情景下的应对预案。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产品的风险监测和监管协调,促进各类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金融综合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