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无知之幕看当下的廉政建设

从无知之幕看当下的廉政建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7 00:03:47
从无知之幕看当下的廉政建设
时间:2023-03-17 00:03:47     小编:

摘 要:在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无知之幕”。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位置,因此这一过程下的决策一般能保证将来最弱势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当然,它也不会得到过多的利益。本文结合腐败问题成因以及其导致的社会失公问题,通过“无知之幕”理论对现代社会中政府廉政建设进行分析。当今变迁的社会中的每个主角都可以说是经历了揭幕的过程。“无知之幕”实际上将理论上的思想实验搬到了现实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悟何为正义。通过进一步透过无知之幕看到了人性的局限性,预示了我国廉政建设的艰巨性。

关键词:公正;无知之幕;风险社会;人性

一、社会公正与腐败问题

最近有关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新闻报道,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出现百姓办事难,甚至很多老百姓进不了政府的大门,更别提去办理相关事务,反映情况了。中国有句古话:宰相门房七品官。在如今政府机关党政大楼门前,保安的看守是人民进入政府办事难的第一个阻碍。细想我们就会发现,保安的阻拦只是个表面现象。更深的层面是官僚主义的滋生。很多官员作威作福,对人民的事务漠不关心。生活中经常看到老百姓成群结队的堵在政府机关门口的现象,官本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政府办事人员想要谋取贿赂,腐败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普遍,中国根深蒂固的人情腐败极大了阻碍了中国的廉政建设。很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工作时,对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会 “照顾”,而对与自己不熟的则态度迥然不同。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对廉政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熟人社会里如何保证社会公平正义。

长期以来政府的权力涉及范围太广也是如今政府腐败问题的一定原因。如果群己权界紊乱,“公共权力”可以任意干扰个人生活、侵犯个人自由、剥夺公民权利,而个人或小集团又可以任意把持公共领域、垄断公共决策、以权谋私损害公共利益,社会就要出大问题。公平正义不会得到保障的社会,人民将会失去对政府的信任。

二、针对以上分析的中国的廉政建设的一些问题,我认为不妨从无知之幕的角度去讨论廉政建设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是以“原初状态―无知之幕”为前提推演出其作为分配公正的正义原则的。“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指出的一种用来“达到某种确定的正义观的纯粹假设状态”,它“相应于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中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纯粹自然的假定状态中,人们受“无知之幕”的遮蔽,他们浑然无知于他们的自然天赋和社会地位,无知于他们的善恶观念,无知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在这种状态下,完全自由的个人进行反复推理和选择后相互订立各种原始契约[3]。不过,所谓的“无知之幕”,也并不是说立约者对一切都无知,并非排除了所有的事实、知识和信息,而是保留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知识,比如人类社会的一般事实、政治事务和社会经济原则,以及基本社会组织和人类心理原则,不知道的只是自己的特殊利益和偏见。这样,通过限制知识控制了偶然性因素对立约者选择正义观的影响, 在保证了康德式正义观的普遍性的同时,又保证了选择是在现实的人类知识环境中形成的。虽然罗尔斯设立了一种超经验的契约处境,但并不是要立约者完全脱离人类生活环境,如果这样,立约者也就没有了追求正义的动机。当立约者处于“无知之幕”之后时,立约各方失去了争论的基础,也就没有人能够使原则迁就自己的利益,人们不知道哪些原则对自己特别有利,就不能够提出为促进自己的利益而专门设计的原则了。每个人不管暂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不得不为所有的人做出选择。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公正待遇,只有让所有的可能性都得到公平的待遇[4]。

三、“无知之幕”只是罗尔斯假设的理想情境,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现实中不会出现类似“无知之幕”这样的情境

这个急剧变动的时代实际上给每个人的现在与未来之间挂上了一幅“无知之幕”。在社会学家吉登斯看来,现代区别于传统的关键就在于现代社会的风险性增加了。人们不确定未来自己将身处怎样的环境,甚至不确定未来自己的具体身份,所以不再无忧无虑地活在“ 当下”,而是更具有忧患意识。贝克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就像“飞来去镖”一样, 一个人种下了“ 因”, 将来“果”就可能找上门。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下,你们不知道自己将会在社会中是什么角色,把“幕”拉下后,让人民讨论什么样的决策才能保证反腐倡廉的实现。一旦共识达成了, 就撤去“无知之幕”,所有人恢复生活中的具体角色,你可能是政府官员,也可能只是普通百姓。不论你的身份是什么,揭幕之后只有当你不会为自己在幕后所设计的制度而反悔时,这样的政策才是正义的。可以保证政策的公正性。

当今变迁的社会中的每个主角都可以说是经历了揭幕的过程。沦为阶下囚的高官大概会开始反思在位时的不义,受审的法官估计不愿意遭遇司法黑幕,无知之幕实际上将理论上的思想实验搬到了现实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悟何为正义。 在当今国家严抓贪污腐败之时,政府中一些人员也存在角色变动的风险,无论对清廉的和腐败的官员来说,无知之幕都有一定警示作用,幕布被拉开前,许多利益相关者对正义的把握都要更加客观。谁也不知道幕布拉开后谁是下一个落马的。

四、在这种“无知之幕”的选择前提下,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两大原则中探讨人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权力的分配,推进廉政建设

“无知之幕”概念:这是一种康德主义的道德假设,假设在原始状中,每个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自然能力的限度,也不知道他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位置,因此这一过程下的决策一般能保证将来最弱势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当然,它也不会得到过多的利益,因为在定规则的时候幕布下的人们会认同那是不必要的。有人将此庸俗成一句话: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时,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从罗尔斯角度,无知之幕意味着可以保证参加者做出的选择不被他们的特殊利益和好处所歪曲,可以使他们公正客观地确定原则。而“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一般观念要求平等地分配所有的基本善,除非一种不平等的分配将有利于每一个人”。在这种状态下,订立公平正义原则,必然会得出如下两个原则:第一、平等自由原则;第二、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的结合。社会的稳定性依赖于全体公民思想上的统一,依赖于在社会基本制度问题上取得共识。没有思想上的统一和共识,稳定性是难以实现的。罗尔斯依自己的想法提出他的以上两个正义原则[5]。

平等自由原则指每个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平等的权利:即与其他人的同样自由相容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以任何借口侵犯人们平等地享有的自由都是不可接受的。政府在制定决策和治理环境等问题时要从分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人民参与国家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管他是否愿意行使这种权利,政府都应该为每个公民的参与创造条件。要想彻底杜绝腐败,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监督权,保障人民充分行使此权力,真正做到信访有人听,民告官法院可以公正裁决。

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是这样安排的:(一)合理地指望它们对每个人都有利;(二)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即权利地位和领导性职务必须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国家开展全国范围的公务员考试一定程度避免了官员内部的裙带关系腐败。

差别原则是指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即某种不平等的存在必须合乎每个人的利益,尤其要适合最少受惠者是最大利益。公正的根本基础是分配上的平等,虽然也允许在特殊情况下的例外,但是也有一个底线就是要保证处于最弱势地位的人能够得到其该得的,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国家在力分配时,保障权利分配的平等不仅要分割权力,并将不同的权力交给不同的国家机关的来行使,防止某些机关和个人大权独揽,成为独裁者和压迫者(例如封建皇帝);而且要尽量使得分割后的权力力量大致相当,并在不同的权力系统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防止其中一股权力坐大,通过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相互牵制,达到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保证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并为个人权利留下空间――当公民合法权利遭受其中一股权力侵害时,还可以请求另一股权力给予帮助和救济。例如,当公民遭受行政机关非法侵害时,可以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司法机关对该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审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行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的权力在实际行使时权力范围过大,很多情况下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利,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腐败和政府权力涉及范围太广有很大关系,权力在分配时即使是圣贤,也要考虑他的人难免自私,不能给予领导人过多的权力。

五、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无知之幕中下的人性问题

如果让罗尔斯来解答中国反腐倡廉的决策,他会认为没有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因为他断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无知之幕后被选择的”。所谓“无知之幕”是指一种可以让人不知道自己与他人身份的帘幕,拉上这层帘幕之后,里面的人自然就倾向于从不偏不倚的立场制定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以一种完全中立的态度来看待权力的分配。因为,一旦拉上“无知之幕”就意味着他们无从得知制定何种权力规则才能使自己获得比其他身分者更多的利益,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追求一种完全无歧视的规则,以确保自己至少不会成为被歧视和损害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如何制定,制定怎样的决策。分配规则,以实现行政公正。

公正之所以成为一个千年探讨不绝的课题,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在于实现公正的艰难。实现公正的难度,首先在于很多情况下公正的标准都是无法确定的。罗尔斯的贡献就在于他借助于“无知之幕”这个道具提出了一个确定的标准,其实也只是一个原则性标准。罗尔斯将其公正理论建立在人性恶的假设基础上,却幻想用一块并不存在的布来遮住人的恶念从而实现社会的正义,这就决定了它的理论难以实践[6]。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实现廉政建设的艰难。更重要的是,透过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局限性,这可以解释为何多年来当中央一再强调廉政建设,腐败问题却屡禁不止。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官本位观念,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被消除。许多人头脑中的官本位思想在其就职后表现的淋漓尽致,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现今社会比比皆是。人性难免自私等弱点与上文说的中国熟人社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在现在的政府官员内部。总之,透过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局限性,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廉政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在兼顾公平和文化背景下,通过严惩制度,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和党政内部监督的作用,彻底杜绝腐败滋生。

参考文献

[2][美]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姚大志.打开“无知之幕” ――正义原则与社会稳定性[J].开放时代,2001(3):65-70.

[6]杨建兵.从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看中国“新医改[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6):25-2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