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指称照应认识汉英语篇衔接的差异

从指称照应认识汉英语篇衔接的差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0 01:32:54
从指称照应认识汉英语篇衔接的差异
时间:2023-01-20 01:32:54     小编:

【摘 要】语篇语义的连贯性往往需要种种衔接手段,其中指称照应是汉英语篇衔接手段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的用法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以朱自清的《背影》及其英译本的指称照应用法分析为基础,试图找到这种衔接方式在汉英语篇中的不同之处,指明在汉英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照应;人称;指示

0 引言

一个完整语义的语篇应该具有意义内容上的语篇性,这就需要语义的连贯性。所谓连贯,是词语、小句、句群在概念、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所谓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即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尽管语篇的连贯并不依赖于衔接手段,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完整连贯的语篇总是在语言各层次的成分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衔接,从而使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图贯穿整个语篇,以此实现交际目的。因此,语篇的连贯常常需要衔接手段来实现。其中,指称照应是汉英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其使用在两种语言中有共性,也有差异。

本文所讨论的语篇以独立的整篇文章为对象,即朱自清先生的佳作《背影》和张培基先生的译作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的差异窥见一斑,从而发现汉英互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 指称照应

韩礼德和哈桑[1]认为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因此,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与或所指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的划分,照应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2 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的差异

2.1 人称照应

1)英语中大部分人称代词的性,数,格是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的,性的变化仅限于第三人称单数,如he,she,it分别代表阳性,阴性和中性,I,we代表单复数,I,me,my代表主格,宾格和所有格。在译文中,人称代词性的形态变化不多,但是数和格的形态变化随处可见:since I last saw father、see me off、so we started out。而在汉语中,只有第三人称性的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第一第二人称没有性的变化。在表示复数意义时,汉语在单数形式的后面加上一个们字,在《背影》原文中,作者多次用我们来指代他和父亲。汉语人称代词没有格的形态变化即汉语人称代词用作主语和宾语时在形态上没有区别,而是通过在人称代词后面加上的来表达。例如,原文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此处“他的”指代父亲的,是“他”的所有格形式。

2)除了在性、数、格方面的差异之外,英语中有反身代词,如:I wanted to do all that myself。而汉语在表达反身意义时需要在人称代词的后面加上“自己”,如“我自己”,有时“自己”本身就可以用作反身代词。例如he finally decided that he himself would accompany me to the station的原文对应的句子为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3)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而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英语中有关系代词。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汉语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在对应的英语表达中可以用关系代词表示。

原文: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译文:I sniggered at father for being so impractical, for it was utterly useless to entrust me to those attendants,who cared for nothing but money.

原文中用人称代词他们来指代父亲嘱托的那些茶房,而在译文中,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who充当了汉语中人称代词的角色。

4)从《背影》的原文和译文可以看出,很多情况下中文表达不用人称代词而英文翻译时用了人称代词导致原文中的人称代词数量远远低于译文。例如:

原文: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译文:To think that he should now be so downcast in old age!

原文: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译文:and his pent up emotion had to find a vent.

在以上例句中,原文没有出现人称代词,而译文中加了he,his这些人称代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原文: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译文:In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he first put the tangerines on the ground,climbed down slowly and then picked them up again.

在该例句中,中文原文重复用了橘子,而译文中橘子第二次出现时便用了them来指代。

2.2 指示照应

与英语相比,汉语语篇中的指示照应比较复杂。首先,在数量上,汉语的指示代词比英语多。陈安定[2]将汉语的指示代词作了如下划分:这、那指代人或事物,这儿、那儿、这里、那里指代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代时间,这么、那么、这样、那样指代性质、状态和程度。而英语的指示照应系统有:this,these,that,those,here,there,now,then,the。在用作限定词时,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也可以充当指示限定词,如:今、本、此、该等。如背影原文中的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从背影的原文和译文中可以看出英语中的this/that与汉语中的这/那在指称功能上有不同之处。在语义上,this与这相对应,that与那相对应。但在指称功能上,英汉指示代词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在表达时空距离时往往受心理或视觉的影响,而英语中的this和that表达的距离概念较接近实际的时空远近距离。例如: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正如许余龙[3]所说的那样,由于汉语使用者往往能化远为近,用近指词这来指称较远的事物。在例句中,作者回忆的是两年前家中祸不单行的日子,由于他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因而在心理上仍然很近,所以作者用了表示近指的这来回指前文描述的两年前的日子。

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the[4]。韩礼德和哈桑[1]认为,从词源的角度讲,the是that的简约形式,但它只能充当限定词。在指示照应系统中,定冠词the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并且是可识别的。由于汉语中没有定冠词,汉语在表达相应的指称意义时主要借助于以下几种手段:

1)零式特指。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者语篇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语,即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因此,在语篇上下文中,汉语经常以原词复现的方式来实现语篇的照应。例如:

原文: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译文:The next moment when 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gain,father was already on the way back,holding bright red (下转第241页)(上接第147页)tangerines in both hand.In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he first put the tangerines on the ground,climb down slowly and then picked them up again.

在原文中,当橘子第二次出现时特指上文中第一次提到的橘子,而在相应的英语译文中,tangerines一词第二次出现时是用定冠词the来表示特指的。

2)这和那的使用。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例如:

原文: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译文:Trough the glistening tears which these words had brought to my eyes I again saw the back of father’s corpulent form in the dark blue cotton-padded cloth long gown and the black cloth mandarin jacket.

由于笔者在前文中提到过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又一次提到时用那来表示特指。而在译文中,back是通过定冠词the来表示特指的。

2.3 比较照应

总的来说,汉英两种语言的比较照应系统并无多大差异。从意义上看,涉及比较照应的基本概念都一样。从表达方式上看,汉英两种语言主要是通过形容词和副词来表达比较意义的。汉英两种语言在比较照应的最大不同在于英语除了运用词汇和句法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比较意义,而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则没有形态的变化,因而汉语中的比较意义都是通过词汇或句法手段来表达的。例如:

原文: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译文:In recent years,both father and I have been living an unsettled life,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our family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原文中用“不如”这样的词汇手段来表达比较意义,而译文中则通过改变bad的形态变化,用bad的比较级worse来表达比较意义。

3 小结

通过前文的讨论,我们可以明确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在这两种语言中,尽管这种衔接手段确有一些相似性,但更多地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性联系到语言本身,又一次证明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在汉英互译中,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衔接方式,应该在充分认识汉语和英语在衔接方式上的异同,将源语语篇的衔接方式以恰当的形式在译语语篇中体现出来,使译语读者能够真正领略到原文的风采。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